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简介: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2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ADL评分、Fuel-Meyer评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DL评分与Fuel-Meyer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现存生活状态与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意义。
简介: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并关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解放军第四七七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附加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调查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将其生命质量进行提升,并改善其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本科生对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课程的看法及其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具体需求,为开展有针对性的脑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选取医学本科专业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填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研究培训的需求进行调查和评价。结果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20份,118人(98.3%)认为临床医生应该掌握基本的临床研究方法,24人(20%)曾经参加过系统的临床研究,113人(94.2%)认为有必要在本科教育期间开设临床研究方法的课程。34人(29.1%)认为应该将临床研究方法课程设置为必修课,42人(35.0%)认为应将其设置为选修课,另有34人(29.1%)认为应设置为系列学术讲座,只有8人(6.8%)建议设置为多媒体自学形式。结论本科生教育阶段对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的需求较高;临床研究方法培训内容设置应兼顾系统性和实用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进行。
简介:目的探讨用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手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用CT或MRI引导的脑立体定向手术对605例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以期获得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其中男357例,女248例.年龄:2.5~78岁,平均37.7岁.用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515例,用MRI引导的定向活检90例.结果522例(86.28%)获得脑肿瘤的病理组织,39例(6.44%)为炎性病理组织,其他病理组织23例(2.4%),16例(2.65%)未能提供病理学诊断,阳性诊断率97.35%,并发症发生13例(2.47%),死亡2例,死亡率为0.33%.结论采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轻微,死亡率极低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