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3年12月10日,《临床肿瘤学杂志》(JClinOncol)杂志在线刊载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发布的题为《2013年度临床癌症学进展:ASCO关于抗癌进展的年度报告》(ClinicalCancerAdvances2013:AnnualReportonProgressAgainstCancerFrom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的文章(下文简称为《报告》)。《报告》回顾了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间发表的研究,旨在记录临床肿瘤领域已经及正在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并重点强调了该领域发展的新趋势。该报告所评估的研究涵盖了包括癌症预防、筛查、治疗和幸存者治疗、生物标志物、肿瘤生物学在内的全系列的临床研究实践。
简介:目的报道1例胰腺肝样腺癌,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胰腺肝样腺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例女性病人的临床资料复查及病理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选用的一抗有AFP、α1-AAT、α1-ACT、CEA、EMA、AE1/AE3、SYN、CgA、NSE、S.100、CD34、PCNA、C-erbB-2,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具有2种结构:①具有与肝细胞癌相似的组织学表现,实体状,小梁状,大梁状,血管血窦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FP弥漫性强阳性,而CEA、EMA灶性阳性,癌细胞为CD34阳性的血管分割成小梁状。②腺癌组织学表现为实体巢状或弥散分布,以及肿瘤性的乳头状上皮、筛状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EA、EMA阳性,而AFP灶性阳性。结论胰腺肝样腺癌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和临床特点,是原发性胰腺癌少见的特殊亚型,具有易于复发或转移、预后差的临床特点。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罕见代谢性骨病低血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疗效,对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诊断提供参考,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3年于我院诊治的7例“低血磷性骨软化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情况和疗效特点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其共同点。结果7例共同特点:(1)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均被不同程度误诊,平均误诊(1.2±0.5)年;(2)症状表现为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3)实验室检查可见显著低血磷,但血钾正常,肿瘤致该病患者经查体结合SPECT检查可发现致病肿瘤;(4)在确诊后,对散发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给予中性磷合剂、药物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停药后补磷、肿瘤相关性低磷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osteomalacia,TIO)手术去除肿瘤后,血磷水平均上升,病情明显改善,预后较好。结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者常表现为低血磷,并伴全身多发不明原因骨痛、肌无力,可伴多发骨折,甚至骨畸形。临床医生应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通过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对于确诊的病例找到病因后,给予适当治疗,患者的病情可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7月,我们经治浮肩损伤患者36例,均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对后盂极角(GPA)进行了测量。结果左肩21例,右肩15例。交通伤24例,坠落伤5例,重物压砸伤3例,挤压伤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颅脑外伤3例,颈髓损伤1例,肋骨骨折、血气胸13例,合并其他部位多发骨折5例,肩胛伤神经挫伤1例。受伤至手术3~35天,平均7天。锁骨干骨折21例,肩锁关节脱位15例。肩胛骨解剖颈骨折7例,外科颈骨折17例,外科颈伴肩胛冈骨折6例,伴肩胛盂前部骨折1例,伴肩峰骨折4例,伴喙突骨折2例。Miller分型,I型7例,II型17例,III型7例,IV型4例。V型2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5年,平均15个月。35例骨折全部愈合。1例经二期手术愈合。术前GPA平均15°,术后平均35°,骨折部位得到解剖复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Hardegger标准评定,优17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86%。结论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恢复了肩胛颈的解剖结构,恢复了肩关节上方悬吊结构,为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肩功能。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肾转移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其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例行后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的乳腺癌肾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特点、病理特征、发展及预后。结果2例均为年轻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乳腺癌肾转移并行后腹腔镜下患肾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示乳腺癌。肾转移(浸润性癌伴淋巴结转移,肾肿瘤与乳腺肿瘤形态一致,腺样结构,核分裂像多,见大量坏死组织),免疫组化示Vim(-),CK(+)。发生其他脏器转移并随访2年内死亡。结论乳腺癌肾转移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结合免疫组化及病史、病理可确诊,后腹腔镜患肾切除术对缓解并发症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神经系统的常见肿瘤,而鼻咽癌则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常见肿瘤之一,迄今为止,同时合并脑胶质瘤和鼻咽癌的重复瘤病例还十分罕见,国内外都鲜有报道,本文通过我们收治的2例脑胶质瘤合并鼻咽癌,对临床特点和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回顾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在2005~2006年间所收治的2例脑胶质瘤合并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诊治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两例患者的鼻咽病灶在鼻咽镜活检后获得了病理确诊。颅内病灶在与脑转移瘤充分鉴别诊断后,接受了开颅手术.经病理确诊为呈形细胞瘤。由于诊断及时,两例患者的双重病灶都及时获得了针对性处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是提高重复癌疗效的关键,提高对重复癌的认识和警惕性,加强多学科合作,有助于重复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简介:背景与目的:颅底脑膜瘤血供丰富,位置深,周围重要结构较多,常难以完全切除,本文介绍18例颅底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经验,探讨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在气管插管全麻下采用相应恰当的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妥善处理肿瘤与血管、神经、静脉窦及脑干的关系,分块切除肿瘤。结果:全切肿瘤16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辅以放疗。治愈16例,占88.89%,术前脑疝术后肢体偏瘫未恢复1例,1例术后18天因气管粘膜脱落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5.56%。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提高颅底脑膜瘸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暴露充分,严密止血,正确处理肿瘤与重要组织的关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简介:目的通过对18个月以下与18。36个月两组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关节形态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18个月以上髋脱位手法复位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接受内收肌切断、手法闭合复位、改良蛙式位(或蛙式位)石膏及外展支架固定治疗的36个月以下患儿78例(97髋),根据复位时年龄分为两组:〈18个月组与≥18个月组(18~36个月)。通过骨盆平片上髋臼指数、髋关节内侧间隙、股骨头骨骺核、股骨头中心距离差及沈通线结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分别对手法复位后6、12、24、36个月髋关节形态变化进行复位后平均25.2(6~6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法复位后髋臼指数及髋关节内侧间隙下降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5,0.57,α=0.05);股骨头骨骺核发育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α=0.05);股骨头中心距离差下降水平组间差异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1349,α=0.05);沈通线在两组手法复位后都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由复位前不连续,到复位后6个月支架拆除后连续,随着下地行走又欠连续。18~36个月组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稍低于〈18个月组(P=0.04,α=0.05),而残余髋臼发育不良率前组高于后组(P=0.01,α=0.05)。结论18个月以上发育性髋脱位手法闭合复位治疗仍然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