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贲门失弛缓(AC)是由于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失弛缓而致压力增高,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所导致的。其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存在争议,主要认为是食管壁间神经丛的节细胞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可累及整个胸段食管,但以食管中下部最为明显。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段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门脉高压药物治疗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明显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患者预后。近来认为最理想的药物是降低肝内血管阻力,其次为扩张肝内血管,再次是降低门脉血流量;评估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的疗效如何,主要依据看其能否降低肝静脉楔入压与肝静脉压梯度(Hepaticvenousgradient,HVPG),若降低<10%为低效,<20%为有效,30~40%为良效。现就降低门脉压力药物进展概况如下。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药物治疗 肝硬变门脉高压 心得安 垂体后叶素 降低门脉压
  • 简介:一、背景据WHO估计,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4000万.由于HI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CV.目前的研究显示,约有1/4~1/3的HIV感染者合并HCV感染[1],据此估计,全球约有近1000万的HIV/HCV合并感染者.

  • 标签: HIV/HCV 抗HCV 感染患者 丙型肝炎病毒(HCV) HIV感染者 HCV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有效抗HBV治疗对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肝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09例接受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另101例未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治疗发生率以及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和血清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抗病毒组肝损伤和终止抗结核发生率分别为2.8%和2.8%,均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的57.4%和36.6%(P<0.01);抗病毒组患者治疗前血清ALT和AST分别为(33.1±6.5)U/L和(27.2±5.2)U/L,血清HBVDNA为(7.0±0.9)lgcopies/ml,治疗后血清ALT和AST无明显变化,血清HBVDNA阴转为(2.6±1.0)lgcopies/ml,而未抗病毒组患者血清ALT和AST略有上升,血清HBVDNA无变化。结论在HBVDNA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中,通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血清病毒载量,减少抗痨过程中肝损伤的发生率,使抗结核治疗方案能顺利完成。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抗结核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患者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焦虑性神经、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Hp感染率极低;神经经系统性抗神经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作者: 付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消化系统
  • 创建时间:2022-09-04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5期
  • 机构:四川省广元市苍溪社会保险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 简介:目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19年1月-2022年2月收入的胆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按照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两组,分析手术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综合有效25例(100%),对照组综合有效21例(84%),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手术后,观察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可提升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常规的开腹手术,手术效果更好,患者康复结果更理想,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胆道镜;胆结石;治疗;实施效果
  • 简介:一、正常门静脉血流及门静脉压门静脉是指脾静脉与肠系膜静脉汇合处起到肝门一段形成的总干,长约6~8cm。正常门静脉压力约0.8~1.33kPa,平均1.07kPa。门静脉压力虽然随着饮食或运动有一些差异,但都不超过1.33kPa。如果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压力升高到1.33kPa以上时,即成为门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门脉高压时压力可高达2.7~4.0kPa。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门静脉 门静脉压力 门静脉血流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 简介:胆石是临床常见疾病。胆石的化学组成对探讨结石形成的原因,对胆石的治疗、预防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分析了我院近3年外科手术的129例胆石病人所获得的近千枚胆石的构成,并结合其临床表现、生活环境分析如下。

  • 标签: 胆石症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病例分析 化学组成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介绍了传统胆囊切除和新兴保胆取石的理念对垒,肝(胆)总管结石术式的选择,及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策略和微创理念,对胆石的外科治疗很有意义。

  • 标签: 胆石症 外科治疗 微创手术
  • 简介: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4岁,商人.因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2月于2004年10月27日入院.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纳差伴肝区不适,化验肝功能ALT97u/L,AST54u/L,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未分型).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肝损害 病例报告 血清酶 维生素B
  • 简介:嗜酒和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最常见的两大原因。在我国,酒精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很高。嗜酒加速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疾病的进展并影响预后,两者对肝细胞的损伤可能存在协同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嗜酒似乎也降低了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重视酒精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讨论了饮酒合并肝炎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酒精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和饮酒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等方面的进展。

  • 标签: 酒精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 简介: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骨盆骨折合并腹部闭合伤救治、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结论积极伤情判断,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做好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加强功能锻炼,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骨盆骨折 合并症 腹部闭合伤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我院于1996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肝炎肝硬变59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者2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40岁以下2例(8.3%),40~50岁14例(58.3%),50岁以上8例(33.3%)。诊断标准:(1)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诊断标准;(2)即往无糖尿病史;(3)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7mmol/L),24例均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肝炎肝硬变 临床分析 合并糖尿病 空腹血糖 诊断标准 肝性糖尿病
  • 简介:笔者自1992-10/2000-12经治肝硬化240例。其中合并消化性溃疡35例(14.6%),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硬化 消化性溃疡 合并
  • 简介:目的总结胃肠道血管畸形的发生部位、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胃肠道血管畸形合并出血的病例,就其发生部位、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病变部位以小肠和右半结肠多见,临床特点多数病例病程长,反复、间歇性便血。内镜和血管造影检查诊断率为45.5%(10/22)和87.5%(7/8)。结论内镜和血管造影仍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术中内镜检查可提高诊断率。治疗先采用创伤性少的方法,手术治疗要准确定位。

  • 标签: 胃肠出血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