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简介:目的总结2011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的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细菌的鉴定和药敏分析实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我院呼吸科共收集致病菌1192株。革兰阴性杆菌945株占总分离率的79.3%:鲍曼不动杆菌居首位246株(26.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98株(20.9%);肺炎克雷伯菌181株(19.1%);大肠埃希菌133株(14.1%);阴沟肠杆菌72株(7.6%);粘质沙雷菌64株(6.8%);产气肠杆菌31株(3.3%)。革兰阳性球菌112株占总分离率的9.4%,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5%。真菌135株占11.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几种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在85%以上。革兰阴性杆菌中,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70%以上,其他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结论2011年我院呼吸科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及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分布以及常规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09年~2010年住院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培养出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0株;革兰阳性球菌10株;真菌41株;细菌同时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有15例。病原菌的分布依次是: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聚团肠杆菌、产酸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为降低结核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应该以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择抗生素,降低结核病合并感染病原菌耐药率,使结核病人能做到全程抗结核治疗。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含量变化及对胸水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6例结核性胸水,36例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和胸水中IL-6、IL-8水平及30例健康者血清IL-6、IL-8水平。结果结核组与恶性胸水组的IL-6分别为533.18±425.20pg/ml,122.50±92.41pg/ml,两组数据具显著性差异(P〈0.002);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6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6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与恶性胸腔积液组的IL-8分别为434.24±68.52ng/ml,364.38±46.21ng/m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核组和恶性组中胸水与对应血清中的IL-8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结核组和肺癌组血清IL-8的含量则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胸水中IL-6、IL-8水平较正常人有明显升高,对在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水患者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APTB)患者血清中移动抑制因子(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预后关系研究。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集的94例患者,分别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时血样及痰液样本。收集同一时间段内健康人群100例。采用细胞因子特异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结果APTB治疗前血清MIF、IFN-γ和TNF-α水平高于健康人(MIF:17.19ng/mLvs9.36ng/mL,P<0.01;TNF-α:583.6pg/mLvs343.3pg/mL,P<0.05,IFN-γ:559.5pg/mL与396.7pg/mL,P<0.01)。治疗2个月,4个月和6个月后,MIF,TNF-α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1)。将治疗前MIF水平分为高、低两个浓度组,治疗2个月后,高浓度组患者痰菌转阴的人数多于低浓度组(78.7%比61.7%)。结论APTB患者血清中MIF、TNF-α和IFN-γ水平由治疗前的高水平逐渐下降到与健康人群的水平。血清MIF水平可能成为评估APTB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洗沐舒坦治疗肺脓肿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纤支镜局部灌洗给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应用纤支镜灌洗给药治疗急性肺脓肿具有临床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不同剂量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连续治疗1年,随机将其分成高剂量组(5μg/d,n=120)和低剂量组(2.5μg/d,n=12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肺功能及呼吸肌功能指标水平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口干和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Respimat吸入器给予低剂量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剂可以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进一步大数据分析。
简介:目的探讨在一系列的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TLs)病例的关键影像学表现,特别是CT表现。方法分析评估22例病理诊断确诊的(NTLs)患者(12例男性,平均年龄60岁)影像学表现,描述侧重于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观察到的变化。结果5个典型类癌、3个非典型类癌、3个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Cs)和11个小细胞肺癌(SCLCs)。只有一个典型类癌特征表现为中央支气管结节合并远端肺不张,而其他表现为的肺结节或肿块;非典型类癌对应了外围混杂密度肿块;3个LCNCs有一个是周围的均质肿块,其他则是边界不清和混杂密度;11个SCLCs对应了中央的、浸润的和非均质肿块及继发的肺及胸膜改变,钙化未在LGNCs和SCLCs表现。LCNCs和SCLCs的所有病例均在较早及后续随访观察发现转移。结论虽然一些成像特点可能类似,但影像学表现与临床信息可能在分别NTLs的组织学类型的发挥相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