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的不同终点对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04例AVNRT患者进行慢径消融,比较慢径传导消失组和慢径传导残留组AVNRT复发率.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消失58例,慢径传导残留46例,术后18±9个月随访期内,慢径传导消失组复发2例(3.4%),慢径传导残留组复发2例(4.3%),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后慢径传导残留并不增加AVNRT复发的危险.

  • 标签: 疗效观察 导管射频消融术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简介:药物引起的获得长QT综合征伴发的尖端扭转型速(TdP)虽少见,但有潜在致命的心脏骤停危险,使用同一延长QT问期药物的住院患者较门诊患者有更高的TdP发生率,其原因在于住院患者常有更多其他的致心律失常的危险因子,如住院患者多为有基础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多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缓慢型心律失常,或有更多的药物快速静脉注射经历等。

  • 标签: 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速 缓慢型心律失常 解读 指南
  • 简介:房室结双通道(DAVNP)合并房室旁道使房室之间存在3条通道。易于发生折返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不参与折返环的通道称为“旁观者”(bystander),在有些情况下“旁观者”是诱发心动过速必不可少的通道。本文现将2例“旁观者”参与SVT诱发的病例报道如下。1临床与资料病例1男,18岁,因阵发心悸6年,近期发作频繁而就诊。患者6年来,心悸发作约4~15次/月不等,发作时

  • 标签: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室结双通道 房室旁道 电生理
  • 简介: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 标签: 持续性心房扑动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动过速 HOLTER检查 胸闷憋气 右房
  • 简介:患者男性,72岁。咳、痰、喘20余年,加重1d入院。查体:血压120/85mmHg,心率83次/分,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Ⅵ级收缩期杂音,元明显传导,心界不大。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临床诊断:肺源心脏病。心电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P—R间期0.16s,频率73次/分。QRS电轴左偏-68°,Ⅰ、avL导联呈qR,RavL〉RⅠ-Ⅱ、Ⅲ、avF呈rS,SⅢ〉SⅡ,V1导联QRS呈rSR′,各联QRS波终末部粗钝。QRS波时限0.13s。并可见频发房期前收缩及期前收缩。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QRS电轴左偏 QRS波时限 诱发 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间隙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预激1例,B预激1例,采用右心尖部和左S1S1及S1S2起搏分析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结果左前游离壁2例,左侧壁1例(A预激),左后壁旁道2例,右侧三尖瓣环10点处1例(B预激)。所有旁道具有1:1房传导功能,6例患者均有间隙旁道逆传阻滞,均呈2:1房逆传阻滞。在右起搏下或窦性心律下标测靶点,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不论隐匿或显性房室旁道均可发生间隙房逆传阻滞,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房逆传阻滞现象,以免漏诊。

  • 标签: 逆传阻滞 房室旁道 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 简介:目的探讨右房房心动过速(房速)的电生理学特征、靶点标测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方法40例右房房速病人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房速靶点标测采用激动标测方法,用两根大头消融导管在右房内交替移动标测寻找靶点,采用预设60~65℃温控放电消融。结果经电生理检查证实40例房速中10例为自律房速,30例为非自律房速。36例(90%)射频消融即刻成功,36例有39个房速病灶位,其分布:房间隔21个,右房侧壁15个,希氏束旁(Koch三角尖)2个。4例合并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改良房室结成功,3例合并心房扑动划线消融成功。有1例希氏束旁房速术后出现Ⅲ°AVB。结论右房房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其病灶部位以房间隔或右房侧壁为多见,希氏束旁房速消融应注意防止出现AVB并发症。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电生理学 射频消融
  •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就诊.T36.8℃,P92次/min,BP110/70mmHg.心肺体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特点.图为V1导联:P波直立,为异位P波.p-P及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0.42s及0.35s,互差0.07s,平均0.385s,频率156次/min.R-P间期固定.为起源于交接区心动过速.QRS波呈rsr'.P及R形态一致.上述现象为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分别经快、慢2条径路同步、传导速度比例恒定(R-P间期恒定)的顺传、逆传所致(见梯形图).P-及R波形态一致,系2条径路分别到达心室及心房前,均经共同通道到达心室及心房之故.

  • 标签: 交接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 诊断 P-P间期长短交替 R-R间期长短交替
  • 简介:患者女性,60岁。因风湿心脏病20余年,心悸、胸闷入院。查体:血压135/83mmHg,心前区稍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节律不齐,二尖瓣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查胸片示:心脏增大。临床诊断:风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心电图(图略)示:P波为窦性P波其后跟随一个提前出现P′-QRS—T波群,P′波与窦性P波不同,QRS波群为室上性,其后连续3个P′-P′间距为0.18s,频率为333次/分,再其后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为4207欠/分。R—R间距不等,为心房纤颤(Af)。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期前收缩(PAS);③短阵房件心动讨凉伴Af。

  • 标签: 房性期前收缩 心房纤颤 房性心动过速 短阵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 简介:目的总结维拉帕米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观察42例22-73岁的PSVT患者,其中伴有冠心病3例,高血压心脏病2例,预激综合征5例。结果42例PSVT经维拉帕米治疗终止36例,有效率为86%;36例PSVT经维拉帕米终止后出现心律失常6例,短阵房心动过速(AT)1例,短阵心动过速(VT)2例,交接心律1例,窦性停搏2例,其中3例出现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PSVT。结论临床工作者应对WPW合并PSVT要有足够的认识,从严掌握维拉帕米终止PSVT适应症。

  • 标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预激综合征 维拉帕米 PSVT 疗效 WPW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ATP终止不同年龄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时复律时间、长间歇及其副作用。方法以静脉给药,将5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A组)、中年组(B组)和老年组(C组)。结果56例PS—VT全部中止.各组复律时间无差异。结论C组长间歇延长、副作用和剂量有关,C组用量宜从最低剂量开始。

  • 标签: 三磷酸腺苷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复律时间 长间歇 副作用
  • 简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症之一。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已逐渐成为PSVT治疗方法的研究热点之一,理论上其可操作和安全均优于射频消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然而如何降低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率仍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题。本文就目前治疗PSVT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冷冻消融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冷冻外科手术 复发
  • 简介:今日医学要闻报道,在美国心脏病学院会议的研究人员报告中,因喝人果汁感染导致南美锥虫病爆发,主要是儿童,造成了数例房心动过速,其中包括心房纤维颤动。大概有100人被确诊为急性南美锥虫病,其中17人有房心律失常。其中一位接受今日医学要闻采访的研究人员称。10例患者有房心动过速,有持续的窦性心动过速,3例诊断为房颤。

  • 标签: 房性心动过速 经口感染 锥虫病 南美 爆发 美国心脏病学院
  • 简介:目的观察P波离散度(Pd)在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未合并房颤及合并房颤的AVNRT经射频消融术前后Pd,比较术前术后Pd的变化。结果发现射频消融后无论合并房颤或未合并房颤的AVNRT,其Pd均有所延长,但P〉0.05;合并房颤组与未合并房颤组的AVNRT相比,其术前两者比较及术后两者比较的Pd的P均〈0.05。结论AVNRT可能不是心房电活动弥散度增加的因素;AVNRT合并房颤发作者AVNRT可能仅仅是诱发因素,而不参与其维持;24小时内的Pd可能不能用于预测AVNRT射频术后再发房颤的并发症。

  • 标签: P波离散度 射频消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Ⅵ哝T)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Carto系统指导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希氏束附近间隔部心动过速(septaltachycardia,ST)的价值。方法21例ST患者,包括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AVNRT)12例、间隔部房室旁道(SAP)4例、房间隔下部房心动过速(AT)5例,应用该系统,建立三维电解剖图,标识希氏束及放电部位,并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消融时实时观察导管位置、方向。结果21例均消融成功;试放电部位、有效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分别为(8.9±3.5)mm、(8.7±3.3)mm;AVNRT12例有效放电过程中均出现间歇心律,1例AT心动过速终止后偶见结逸搏;无房室传导阻滞(AVB)并发症;随访3~16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应用Carto系统指导RFA治疗ST,可清楚显示靶点与希氏束之间的距离,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及方向;通过标识有效放电部位,避免出现无效放电,降低发生AVB的危险

  • 标签: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间隔部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