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小儿川崎病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完成全程护理干预的可行性。 方法:将我院 2017 年 05 月~ 2020 年 02 月收治的 9 2 例小儿川崎病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 46 例):采用传统护理 + 临床路径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 46 例):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展开全程护理干预;就组间体内白细胞计数、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展开对比。 结果: 护理组小儿川崎病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IKD)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36例IKD患儿,结合临床观察、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2g/kg,单次使用)等联合用药治疗;合并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者加用抗生素对症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36例患儿用药2d-4d体温均降至正常,8d-14d临床治愈出院.有冠状动脉改变者出院后跟踪随访3个月-6个月,经超声心电图检查示已恢复正常.[结论]提高对IKD的认识,加强护理和对病情的观察,早期识别,尽早使用IVIG治疗,可有效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于小儿川崎病治疗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遴取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于本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随机分为比对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比对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比对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消肿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以及粘膜充血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消肿时间、淋巴结消肿时间以及粘膜充血消退时间均短于比对组,P<0.05。结论:对小儿川崎病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应用于川崎病患儿的效果.方法将86例川崎病患儿与患儿家属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家属认知互动模式干预,主要对患儿家属进行认知重建、结对式认知干预和情境扮演.干预前后评估患儿病情预后转归、患儿家属疾病认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而规律服药率及按时复诊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的疾病认知得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家属认知互动模式有助于降低冠状动脉不良事件发生率,且能促进其病情康复,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川崎病患儿所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定期展开电话随访)与观察组(25例,实施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再住院率、冠状动脉损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按时复诊率、家属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家庭合作照顾护理模式对川崎病患儿可以起到非常确切的干预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19.1月-2022.1月这段期间,将我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共选取30例纳入此项研究,以患儿的入院时间为分组标准,对患儿分成2组护理,15例的对照组患儿,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另外的15例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2组患儿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CRP水平、白细胞水平、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各项指标均较优,(P<0.05);通过统计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对于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临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理想,对患儿的症状缓解与疾病康复具有积极改善作用,利于其生活品质的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护理科研有利于加快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离开科学研究,没有科学研究的学科是没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可以扩展和完善本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护理人员做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对护理学和护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如何写好一份立项申请书,顺利通过科研立项,获取科研经费的资助是我们广大护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本期栏目通过对几份已经成功申报立项的护理科研课题进行点评,分析他们申报成功的原因,为准备申报护理研究课题的护理人员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下面介绍2005年深圳市科技局一项护理立项课题,该项课题名称:音乐及呼唤疗法对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促醒作用的研究,课题负责人为深圳市人民医院主任护师吴惠平。
简介:【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教师,为广大高校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本文阐述了对“四有”好教师的认识及简单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