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肠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依替米星注射液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用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肠道感染患者,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比组(n=44)和观察组(n=44),对比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依替米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对比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替米星及左氧氟沙星两种药物在急性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对其治疗效果。方法样本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梅毒患者,遵循无差异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为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患者,对照组患者为苄星青霉素患者,每组40例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各项指标差异较大,并且从数据差异上分析,观察组较佳(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较为优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证明,对梅毒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干预对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结合相关miRNA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左氧氟沙星常规化疗干预,观察组(n=30)接受莫西沙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不同阶段血清结核相关miRN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为5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六个月血清结核相关miRNA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干预可有效改善多重耐药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相关miRNA水平,对于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含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根据对患者实施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一组患者41例,其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组患者41例,其接受左氧氟沙星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单一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患者共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与单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姑息性化疗对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治疗的9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病例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吡柔比星化疗,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姑息性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察组的化疗总有效率91.1%高于对照组患者8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毒性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姑息性化疗临床效果显著,化疗效果明显,无特殊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可作为姑息性化疗的首选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伊达比星治疗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70例我院收治的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采用柔红霉素治疗,实验组应用伊达比星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白细胞最低水平较高,实验组急性白血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参照组(48.57%),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采取伊达比星进行治疗的疗效肯定,混着症状得以显著缓解,应予以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都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显著,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且其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80例该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住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挂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仅适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分析标本来源,观察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来源于重症监护室、外科、呼吸科等,标本以痰液、血液、创面分泌物为主。在该院每年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中,常规使用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显示最低,最新数据(2014年院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药物敏感性监测报告)中分别为50.20%、54.50%。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率为95.0%,较单使用头孢哌酮治疗率8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有效率高,细菌清除率高,临床遇到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可优先考虑两者联合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TNF-α、IL-18的影响。方法此次82例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治疗先后顺序均分成实验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硫酸沙丁胺醇溶液,实验组行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不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2.68%vs73.17%),组间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VC、FEV1、MEFR指标上,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IL-18、TNF-α等炎性因子上,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并抑制炎性因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