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一种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对喉癌术后伤口及患者气道切口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 100例行气管切开或气道造口的喉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观察组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对照组未采用。观察两组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痰液粘稠度、痰量记录准确性、伤口浸渍程度、患者换药次数及费用,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管移位或脱管发生率低、气切纱布保持干燥时间、痰液性状观察记录、痰液清理时间、伤口浸渍程度,切口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采用气道湿化管固定防痰片后气道湿化管固定好,气切口痰液清理方便,预防患者伤口及气道口浸渍,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及管控对策。方法以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间纳入的35例检验质量不合格的血液样本为研究主体。对所有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各个因素,再给予相对应的管控对策。结果影响其检验质量的因素为人为因素采集方法不规范4例(11.43%),样本溶血4例(11.43%)和患者自身因素27例(77.14%)。患者自身因素与人为因素对比有差异(P<0.05)。而8例人为因素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年限低于3年所占比率最高(75.00%),与其他年限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血液样本的采集环节、送检环节与保存环节均可能导致样本的检验质量出现问题,且检验流程不规范同样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检验期间应积极把控各个环节的检验质量,确保检验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订遏制梅毒发病率不断上升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逐年降低祁阳县梅毒发病率的目的。方法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祁阳县2007-2017年梅毒疫情资料,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分析。结果祁阳县2007-2017年共报告梅毒591例,发病率在2.72/10万—7.77/10万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祁阳县29个乡镇、街道都报告了梅毒病例。591例病人中男女为1.011,发病年龄以30—40岁最多,其次是20—30岁、40—50岁,三个年龄组共占发病总数的61.46%。职业分布以农民最多占发病总数的49.58%。而病毒分型以隐性感染最多占总数62.94%。结论祁阳县梅毒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和全国其他省、市,但发病率仍处于上升通道之中,上升势头未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强梅毒防治知识宣传,开展早期梅毒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动脉穿刺置管在超声引导下的临床麻醉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本院需要进行动脉穿刺置管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传统触摸法实行手桡动脉穿刺置管)以及研究组(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平均每组患者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97.9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为血管痉挛以及血肿,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0.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取采取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能够有效的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麻醉上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的临床资料,分析和统计发生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预防措施等。结果138例肿瘤患者PICC置换,随访中发现4例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0%;经药物干预、护理干预处理后,3例患者保留PICC置管后缓解,1例将PICC置管拔除并放置滤网,经溶栓治疗、护理干预后好转。结论肿瘤疾病、高D-二聚体、化疗、置管类型是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静脉血栓的重要相关因素,针对性药物处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或缓解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0月90例小儿短小手术患儿分组。对照组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儿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结果观察组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平均心率和平均脉搏血氧饱和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七氟醚的平均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缩短麻醉苏醒平均时间、PACU停留时间,减少七氟醚的平均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可维持术中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适合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04月~2017年0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VAS评分、VD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湿热敷,研究组患者提高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静脉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湿热敷可以显著预防静脉炎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年龄、体质、置管环境、置管部位、留置深度、留置时间、维护、临床观察等方面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5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发生感染者35例,感染率为4.66%,CVC(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感染率为4.83%,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1.21%;急诊置管感染率为3.96%,择期置管感染率为2.07%;恶性肿瘤患者置管感染率为5.52%,其他患者置管感染率为0.51%;病室内置管感染率为4.67%,穿刺室内置管感染率为1.37%.结论各种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与置管部位、置管时期、机体免疫功能、无菌操作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各种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控制医院感染。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护理对喉癌术后带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70例喉癌术后带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分别35例喉癌术后带管患者,对照组喉癌术后带管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喉癌术后带管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对喉癌术后带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自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喉癌术后带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喉癌术后带管患者行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间歇口胃管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鼻饲管管饲护理法,干预组患者采取间歇口胃管管饲护理法,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插管成功率以及患者的依从性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插管成功率以及患者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患者采取间歇性口胃管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质量,有效抑制ICU意外拔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拟设计并开发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本系统以JAVA为编程语言、J2EE为开发平台、UML为建模语言、Oracle为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ICU意外拔管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满足ICU意外拔管管理工作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结论对ICU置管患者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并对拔管信息进行实时存储,更将ICU意外拔管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为ICU患者置管与拔管提供全程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让最多的传统手工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与管理,更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中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置管,而观察组则运用心电图定位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一次性到位率高,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导管外露长度、所需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两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将心电图定位技术运用在PICC置管中可以提高一次性到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