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黄芪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药理作用。方法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130例采用中药黄芪治疗的患者,样本病例抽取时段为2014.8~2016.8期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其药理作用。结果在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脑血栓、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黄芪治疗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中药黄芪其药理作用有对血压、血糖进行调节、抗癌、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抑制、对心功能进行改善、免疫调节等,对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进行改善和调节作用独特,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梗塞(CI)选择黄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总计纳入病例数78,均筛选于本院收治的CI患者,收集起止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计算机随机法进行分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加用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治疗阶段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I发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神经缺损程度,且用药方案安全性理想,值得借鉴。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脑梗塞 神经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黄芪苦瓜提取物粉毒理学试验研究。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黄芪苦瓜提取物粉以2.5g/kg.bw、5.0g/kg.bw、7.5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黄芪苦瓜提取物粉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黄芪 苦瓜 提取物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建中汤联合用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价值。方法:2021年3月-2023年3月本科接诊胃溃疡病患60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黄芪建中汤,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记录患者的疗效与最终治疗效果。结果:针对饱胀嗳气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与饥饿不适缓解时间,研究组都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与传统的奥美拉唑治疗相比,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还能更快缓解饱胀嗳气、腹痛及饥饿不适等症状。并且,黄芪建中汤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适合作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案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胃溃疡 胃肠道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将选取2022年5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以随机抽签法的方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硫糖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针灸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可促进症状好转与炎症吸收,提升了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灸 黄芪建中汤 慢性胃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中药黄芪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1.12月至2023.12月于我院就诊的151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n=75)常规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n=76)联合中药黄芪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黄芪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黄芪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腹泻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为实验组的患儿施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为对照组的患儿施以西药常规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调查可知,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到93.61%,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3.05%,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黄芪建中汤加减疗法应用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能够提高治疗的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黄芪建中汤 加减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胃溃疡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5例)和参照组(30例);参照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使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实验组较治疗前有显著的效果,其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66%),不良反应发生率(5.71%)低于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复发率(2.86)低于参照组复发率(23.33%),比参照组治疗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加味黄芪建中汤可有效治疗胃溃疡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加味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并对其进行验证,保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检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方法对5种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进行测定,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黄芪建中丸对大肠埃希菌、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无抑菌活性,回收率均不低于70%。控制菌的验证试验中,两种阳性控制菌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生长良好,阴性菌对照组未检出阳性对照菌。结论确认了黄芪建中丸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即用常规法检查黄芪建中丸的细菌霉菌酵母菌和控制菌结果可靠。

  • 标签: 方法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 培养基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44-02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了黄芪山楂荷叶减肥茶的减肥功能。7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10只大鼠给予维持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60只给予高热量饲料作为模型组。2周后模型组大鼠按体重增重排序,选用40只大鼠分为0.21g/kg·bw/d、0.42g/kg·bw/d、0.84g/kg·bw/d组和0g/kg·bw/d组(模型对照),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继续给予维持饲料,模型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继续给予高热量饲料。给样6周后测定各项指标。结果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测定茯芪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用HPLC法定量分析处方中的黄芪甲苷。色谱柱:VP-ODS(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0.5ml·min^-1。结果黄芪甲苷在0.37-2.4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6340X+3.3251,r=0.9996(n=5)。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为1.37%(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标签: 茯芪颗粒 黄芪甲苷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出血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选自 2013 年 7 月 -2016 年 7 月于我院急诊科进行急性脑出血治疗的 100 例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的,按照其入院时间进行分组操作,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0 例。其中,给予观察组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了其黄芪注射液治疗。 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比较其治疗效果,其中, 观察组患者显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合理使用注射用黄芪多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检索药品说明书、药典、 文献等,并通过试验进行论证。结果:注射用黄芪多糖与颠覆存在配伍禁忌。结论:在使用注射用黄芪多糖输液时不推荐使用碘伏消毒,如必须使用碘伏消毒,消毒后建议使用酒精脱碘后再使用注射用黄芪多糖。

  • 标签: 黄芪多糖 碘伏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通过黄芪建中汤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以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治疗时间:2020年2月-2022年2月,其中40例常规西医治疗,40例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均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可提升综合疗效并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患者的远期预后。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 慢性胃炎 远期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溃疡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有效率情况。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6例,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西药治疗)与参照组(46例,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胃肠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中加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保障治疗效果,临床可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加减治疗 治疗有效率 胃肠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共选取40只SD大鼠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0只),采用双侧肾动脉阻断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组大鼠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的维生素C注射液。在实验组大鼠出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血液和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肾组织丙二醛含量(MDA)均降低,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UN、Cr水平、MDA含量降低较为明显, P<0.05; T-SOD升高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来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  【摘要】比较黄芪各成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场景下的保护作用,并探究相关作用机制。首先取12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并建立SD大鼠的脑动脉缺血性模型,建模成功后采取随机数法把大鼠分成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芪甲苷Ⅳ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总黄酮组,每组12只,给药方式为灌胃,丁苯酚软胶囊水溶液的干预,剂量设定为50mg/kg,黄芪甲苷Ⅳ组、黄芪多糖组和黄芪总黄酮组,这些组别的大鼠灌胃剂量均为5mg/kg,该剂量是基于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得来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给药的体积统一为10mL/kg,连续进行七天。采用Zea Longa评分法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采用TTC染色法对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测定,采用HE染色组进行织病理学检查,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生化指标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技术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黄芪的各种成分如何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损害,并进一步对比了不同成分间的差异性表现。黄芪的多种成分在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均有助于缓解脑损伤中的水肿、减少炎症反应及降低细胞死亡的程度。其中,黄芪多糖和黄芪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炎能力,黄芪甲苷Ⅳ在多种方面均显示稳定的保护作用。黄芪各成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害具有不同层次的防护效应,其中黄芪多糖主要依赖其抗炎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生物机制来展现其功效;黄芪中的总黄酮主要强调抗炎以及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其对炎症相关的因子的调控效果尤为显著;黄芪甲苷Ⅳ也显示出类似功能且作用均衡。

  • 标签: 黄芪 不同成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期间纳入了100例患者参与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匀分配至两个小组(每组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常规西药配合黄芪建中汤疗法,而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采取黄芪建中汤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脾胃虚寒型胃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当归赤芍合剂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黄芪当归赤芍合剂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黄芪30g、当归6g、赤芍10g,并根据中医症型加减)治疗三天后比较两组的肌酐(Cr)、尿素氮(BUN)变化。结果黄芪当归赤芍合剂治疗组肾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黄芪当归赤芍合剂能改善患者肾功能,缩短肾功能恢复时间,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 标签: 黄芪当归赤芍合剂 急性肾损伤 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