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应用Isola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的畸形,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03年6月应用Isola系统治疗脊柱侧凸22例,特发性侧凸18例,先天性侧凸4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术前冠状面Cobb角450~83°,平均62°,矢状面Cobb角-12°-54°,平均34°,椎体旋转按Nash-Moe分型Ⅰ度6例、Ⅱ度13例,Ⅲ度3例。结果:术后冠状位矫正为20°~31°,矫正率为62%~85%,平均为69%,矢状位矫正为21°-32°,平均26°。椎体旋转矫正1度。随访9个月~3年,平均2.4年。植骨融合良好,矫正角度丢失率〈4.4%。结论:应用Isola内固定系统矫正脊柱侧凸,利用悬臂技术产生的平移力可获得冠状面良好的矫正率,同时可获得矢状面的矫正,并保持躯干平衡,应用椎弓根钉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物理治疗对轻度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在改善脊柱功能和姿势矫正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于2024年1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进行。研究共纳入60例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年龄范围为12至18岁,均符合Cobb角5°至20°的诊断标准。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物理治疗,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干预。物理治疗包括姿势矫正训练、肌肉强化练习及脊柱动态稳定性训练。通过Cobb角、脊柱姿态评估量表和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比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物理治疗的患者Cobb角平均减少了3.5°(治疗前14.6°±3.2°,治疗后11.1°±2.8°),而对照组患者的Cobb角平均减少了1.2°(治疗前14.3°±3.4°,治疗后13.1°±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物理治疗组的患者在姿态评估量表评分(治疗前45.2±5.8,治疗后55.7±6.3)和主观症状评分(治疗前6.8±1.2,治疗后3.5±0.9)上均有显著改善(P<0.01)。物理治疗在控制轻度脊柱侧弯的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结论:物理治疗对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缓脊柱侧弯的进展,并改善患者的姿态和生活质量。建议在轻度脊柱侧弯的早期干预中考虑物理治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为对象,筛选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划分参考组(25例,椎管减压术)、试验组(25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术前、术后7d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7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效果突出,相较于传统治疗疼痛轻微,有利于功能恢复。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矫形术患者应用优质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中收治80例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行早期矫形术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予以优质护理配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生活质量(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研究组躯体情感、焦虑体验、抑郁体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家庭、学校、自我认知、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早期矫形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予以优质护理配合,可提升整体护理效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运用。
简介:背景:Halo头颅环牵引作为严重、复杂、僵硬的脊柱侧凸矫形的辅助治疗方法已获得普遍认可。但它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还存在相关并发症及一些禁忌证,如固定的颈椎不稳、脊柱后凸或椎管狭窄等。本文研究临时脊柱内撑开在严重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严重脊柱侧凸行临时脊柱内撑开治疗的病例10例。我们的目的是:(1)评价临时内撑开对严重脊柱侧凸的矫形是否有帮助,(2)比较该方法与头颅环牵引的并发症。术前平均侧凸104°,所有病例均先行侧凸僵硬部分的后路松解(其中6例同时行前路松解),并在脊髓监护下植入脊柱撑开内置物。10例患者中4例行一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6例行两次撑开操作(即初次手术或第一次撑开手术完成后再行第二次撑开手术)后做融合术。所有病例完成撑开操作后均行后路双棒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术前、每次脊柱内撑开操作后、固定融合手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摄X线片,测量侧凸的角度以明确矫形效果。结果: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04°。应用脊柱初次内撑开至最终融合前,侧凸平均矫形率为53%(104°-49°)[范围,39%(70°-43°)-79%(70°-15°)]。这一方法使患者获得了安全、逐步的侧凸矫形。初次手术至最终固定融合手术的时间间隔平均为2.4周。最终侧凸平均矫形率为80%(104°-20°)[范围,73%(131°-35°)-91%(110°10°)],无神经并发症或感染发生。结论:临时脊柱内撑开可使严重脊柱侧凸经过脊柱融合获得最大的侧凸矫正,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凸可供选择和有效的方法。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