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综合病历质量控制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对病案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对照组,在2015年7月-12月归档病历中随机抽取150份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给予研究组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将两组病历相关内容的完成、缺项情况及病历专家打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入院记录、交接记录的完成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程记录、治疗记录的完成情况、病历缺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病历专家打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单一病历质量控制相比,应用综合病历质量控制,可显著提高病案管理效果,显示出了独特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7例采用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作为研究组,另选27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二维透视下射频消融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治疗方案效果,综合评价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均低于参照组,消融成功率100%(27/27)高于参照组的85.19%(23/27),并发症发生率3.70%(1/27)低于参照组的22.22%(6/27),经显著性检验证实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曝光时间,提升消融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参与绿色通道流程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2021年4月为时间节点,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护理参与绿色通道流程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双上肢血压检测检测时间、心电图检查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急诊抽血检验时间、急诊CT确诊时间、以及溶栓急救箱准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实施护理参与绿色通道流程干预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院内延迟,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最早被Shimomura等学者于1962年从水母(Jellyfish,AequoreaVictoria)发现。在1971年,Morin和Hastings注意到随着水螅体(Hyroid,Obelia)中发光复合物的分离,发光波长迅速变化:当发光复合物中的荧光蛋白从它的光源一水母发光蛋白中解离下来时,发射光从绿色变为蓝色。这些早期的观察标志着GFP的发现。在天然的发光复合物中,GFP把从水母发光蛋白(本质上是一种荧光素酶类的光蛋白)发射的高能量蓝光转换为低能量的绿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下对患儿采取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遴选52例高热惊厥患儿,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前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后者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救时间、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分别为26.52±4.26min、3.04±1.42d、25.68±3.64h、5.33±1.04d、36.50±0.32℃,病情稳定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对于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迅速降低体温,确保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救护,从而能够避免患儿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下对患儿采取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遴选52例高热惊厥患儿,平均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前者应用常规急诊护理,后者应用全程绿色通道护理,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疾病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急救时间、惊厥停止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分别为26.52±4.26min、3.04±1.42d、25.68±3.64h、5.33±1.04d、36.50±0.32℃,病情稳定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0,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全程绿色通道护理,对于缩短急救时间、住院时间,迅速降低体温,确保患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救护,从而能够避免患儿因抢救不及时而出现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在急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急诊绿色通道中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1.1-2022.1为研究时段,筛选出我院急诊科接收的30例第一次出现急性脑梗死病患,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其分成2小组,即:对照组(n=15例,常规治疗)和实验组(n=15例,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率。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疗效是86.67%明显超过对照组60.00%;但是实验组的并发症率是13.33%明显小于对照组40.00%,以上2个指标对比差异突出,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病患的临床治疗中,对其实施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应用疗效突出且明显,有利于降低病患的并发症率、增强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急诊科救治流程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流程处理,观察组构建急诊绿色通道,研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为(7.98±1.01)小时,比对照组时间短。观察组患者出现暴力攻击事件的占比2.50%,低于对照组引发比例。观察组合计患者表示满意的为39例,占比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入院后进入急诊绿色通道,缩短滞留时间,降低暴力事件引发概率,提升满意度,可以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毒供应室的质量控制与医院感染控制的方法,使医院的感染率得以有效被控制。方法在进行控制前,既要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又要遵守《消毒技术规范》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多种有效的措施对供应室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对医院的空气进行消毒处理,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化学、物理和生物等方法,在此过程中,不公要对测供应室的无菌区的无菌效果进行定时监测,也要对清洁区的无菌效果进行定时监测。结果2015年我院消毒供应室达标,截止到2017年1月,没有出现过因为供应室工作出现失误而导致医院出现感染事件,本院全部的无菌物品在确保供应的同时也符合无菌标准。结论在临床上,应当对欠缺的制度加以制定,不断完善原有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制度,匹配好每个医务工作的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对于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控应当严格执行,做好相应的消毒措施,确保供应室的无菌环境,使其可以为医院提供高效优质的无菌物品,并且做好监测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
简介:摘要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许多研究已对房颤的心率与节律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心率控制策略较易实行,也较易为临床医生所接受。但对于具体的病人,哪种策略更为合适仍存在争议。
简介:摘要本文分别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全面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控制等方面,探讨有效提升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以期为相关实践应用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