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目的:观察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的解剖恒定标志 ,了解颈内动、静脉及后组颅神经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为提高经口入路内镜下咽旁间隙病变、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2015年 1月 ~2016年 3月,对 10具( 20侧)灌注新鲜尸头先行 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咽旁间隙等咽旁结构,然后应用内镜口内径路行咽旁间隙解剖。结果: CT 图像上,咽旁间隙位于咽隐窝的外侧,呈低密度三角形,翼内肌、翼外肌、咬肌、颞肌位于咽旁间隙的外侧,呈中密度阴影,茎突位于咽旁间隙的前部阴影,咽旁间隙后部颈内动脉呈中密度阴影。解剖发现,经口进路可以良好暴露翼内肌外侧至咽上缩肌的咽旁间隙区域。茎突及其附着的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在这一解剖路径中具有关键的解剖标识作用。在茎突舌肌及茎突咽肌的后方,咽上缩肌的外侧能清楚的暴露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 IX-XII对颅神经。 结论 内镜口内进路咽旁间隙解剖中咽上缩肌、茎突、茎突舌肌、茎突咽肌是重要的解剖标志,颈内动脉位于咽上缩肌的外侧,靠近咽上缩肌内侧能够保护颈内动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标签警示标志在提高静脉输液安全性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使用的特点,设计并在原有输液标签上增加【★】【避】【低】【冲】【细】【现】等警示标志。对应用警示标志前后的静脉输液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共纳入2000例病例,其中1000例为应用前对照组,1000例为应用后实验组。通过统计分析差错率及医护人员反馈,评估警示标志的效果。结果:应用警示标志后,静脉输液差错率从15%显著降低至5%(P < 0.05)。医护人员对标志的理解度和实用性评价较高,80%的医护人员表示对警示标志设计和应用满意。患者对输液过程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结论:输液标签上的警示标志有效减少了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差错,提升了用药安全性,改进了输液质量,增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感。建议在其他医疗环节推广应用类似的警示标志,并进一步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