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措施对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为V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ICU中确诊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0例,分析其致病原因并总结致病高危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护理实施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环境、管路、病患、药物以及交叉感染等因素,经临床护理干预后,48例均得到显著缓解并成功脱机,另2例患者由于器官衰竭而导致死亡。结论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较多,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依赖呼吸机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收治的呼吸衰竭接收机械通气的ICU患者84例,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比呼吸机依赖和成功脱机的患者。结果:在84例患者中成功脱离呼吸机的患者76例(90.48%),8例(9.52%)患者出现呼吸机依赖。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患者产生依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在治疗后情绪得不到控制,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造成负面情绪,另外,医护人员未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撤机的时机不成熟,造成患者对呼吸机产生依赖。针对此类情况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加强患者呼吸功能的锻炼,从而减少患者对于呼吸机的依赖。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抢救猝死患者时使用心肺复苏机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对我院门急诊科近3年期间救治猝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使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复苏抢救,对照组应用徒手心肺复苏进行复苏抢救。2组均使用抢救药物、有创呼吸机及电除颤仪等抢救措施。监测心电监护、血气分析情况。结果:我院门急诊院内3年期间累计救治猝死患者50例,有院前复苏47例,院内复苏3例。就抢救成功率而言,院内复苏高于院前复苏。分组情况如下:实验组心肺复苏机25例,对照组徒手心肺复苏25例。比较2组猝死患者的抢救 成功率。结论:抢救猝死患者过程中,应用心肺复苏机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徒手心肺复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手术隔离技术应用。方法采用手术隔离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中的运用,对内容与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手术隔离技术有效的减少种植细胞、肿瘤细胞、污染源脱落。结论进行手术隔离技术时需要对护理人员严格要求,通过考核并且随时督促检查,在手术过程中随时保持转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标准规范,避免造成不良后果使医源性肿瘤扩散。手术隔离技术有效的提高病人预后,达到治疗的最佳疗效。
简介:目的:对比常规3D-FISP,MTS及TONE三种序列MRA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0例受检者分别使用三种方法进行MRA成像,以相同标准评价其图像背景均匀度,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等方面。结果:在图像背景均匀度方面,TONE法与常规3D-FISP法相近,而MTS法因脂肪等组织很少被抑制而呈不均匀背景。在血管与背景间的对比度方面,MTS法与TONE法均优于常规3D-FISP法。在脑动脉末梢分支清晰度方面,TONE法优于常规3D-FISP法,而MTS法又优于TONE法。结论:MTS法与TONE法均能有效地改善MRA对细小动脉的显示能力,尤以MTS法明显,但因其成像时间较长及背景信号不均匀等缺点,在多数情况下,以使用TONE法较理想。
简介:摘要:本文从常规尿液检验技术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与挑战,包括微量成分检测不足、诊断准确性不高和数据处理分析困难等问题。重点阐述了基于现代科技的尿液检验技术改进方向,涵盖了生物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微流体芯片技术等领域。展望了新技术在尿液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强调了生物传感器、人工智能和微流体芯片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预示着尿液检验技术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和有效的检测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50例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观察VAP的发生情况。结果5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例,发生率16.O%;其中有4例死于该病,死亡率8.0%。结论加强环境和人员的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加强人工气道管理等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