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于术前、术后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检查,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均治愈。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术前进行精心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疗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间进行治疗的9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并将这90例患者随机且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的冠心病患者给予其护理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结果的对比发现,经过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有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占4.4%。而相对于观察组,对照组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3.2%,有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占24.4%,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数据,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在实施优质围手术期护理的干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患者的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且手术恢复更快,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其值得临床护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介入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结构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应用12MHz高频超声观察桡动脉。采用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1天及1个月的内-中膜厚度(IMT)。结果术后1天桡动脉前后壁IMT较术前均增厚(P均〈0.001),而术后1个月IMT值有所下降(P均〈0.001),但仍大于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个月IMT增厚者分别为44例(86.62%)、30例(57.69%);术后1天、1个月桡动脉局部管腔狭窄率〉15%者分别为8例(15.38%)、5例(9.62%);术后1天、1个月出现管腔闭塞者分别为5例(9.62%)、3例(5.78%);术后1例形成桡动脉假性动脉瘤,48h后闭合,形成前臂血肿。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术对桡动脉有一定损伤,损伤反应及并发症于术后1天最为明显,于术后1个月有所恢复,此时桡动脉内-中膜仍较术前增厚。高频超声对显示桡动脉术后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血管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1、评价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2、通过研究手术前后眩晕患者椎动脉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将纳入标准的颈性眩晕患者40例,给予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评价椎动脉彩超测量的手术前后椎动脉起始处血流量、血流和血管直径变化情况及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术后椎动脉起始处的血流量及血流(69.59±15.32ml/min、47.65±8.18cm/s)较术前(60.98±13.21ml/min、44.95±7.40cm/s)显著增加(P=0.000,P=0.019),手术前后双侧椎动脉量增加总和与手术前后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减少程度呈正相关(r=0.653,P=0.000)。结论1、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满意;2、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可增加双侧椎动脉血流量及血流;3、椎动脉血流变化在颈性眩晕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颈性眩晕 椎动脉 颈椎间盘内射频消融术 彩超 血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研究对象均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术前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治疗,实验组术前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探讨替罗非班对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浆组织因子为(215.3±74.6)ng/L,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为(184.6±29.9)%,与对照组的(398.6±88.6)ng/L、(293.3±3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能有效缓解心肌微循环障碍,值得临床进一步借鉴、应用。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 标签: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冠状动脉狭窄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100例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常规组(50例)与干预组(50例),给予常规组常规PCI治疗,给予干预组盐酸替罗非班PCI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血流动力学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使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比对两组患者的术前的TIMI分级,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术后的TIMI,干预组与常规组相比,组间差异呈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组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对STEMI患者PCI术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若配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TIMI分级,同时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ST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脏支架手术,是近20年来开展的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主要用于诊断反复胸闷、胸痛以及可疑冠心病、心绞痛,同时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微小、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支架植人术残余狭窄最低,再闭塞率远远低于溶栓治疗,再缺血发生率低,术后再住院率低于溶栓治疗者。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 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价值。方法采用Judkins法和桡动脉法对118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80例病人有严重或非常严重冠脉病变,38例无明显异常改变。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手段,可为冠心病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 简介: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首位死亡原因。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为有效的手段。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共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116例,患者术后经精心护理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冠状动脉介入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其是指经心导管技术将狭窄甚至是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疏通,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疾病治疗中,是一种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方法。由于此类手术位置较为特殊,再加上患者自身生理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如护理措施不当,会增加多种临床应激反应,严重时还会影响治疗及预后效果,故临床应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辅助提高护理及预后效果,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措施展开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参考。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冠心病病人术后支架与冠状心脏动脉造影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的预后影响。方法入选我院冠心病患者84例,实施支架术后及冠状心脏动脉造影,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护理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不良方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全程干预护理可有效避免术后支架及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高危因素,促进患者身心早日康复,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后 规范化全程护理 冠心病 术后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1-2022.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同时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二者之间的检查效能。结果 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示为阳性病例数为81例,阳性率为81.0%,其中15例患者为单支病变,34例患者为双支病变,32例患者为3支病变;阴性患者19例。而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100例患者中,异常心电图患者65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59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6例;心电图正常患者35例,其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阳性者2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阴性13例(x =8.081,P=0.002),可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视为金标准。结论 心电图检查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同样具备预测价值,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需结合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了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应充分应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技术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所采用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接收的12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围手术期护理,然后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实施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为其提供系统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既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而且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