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镜下采用透明帽提高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安全性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5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硬化治疗,其中56例联合使用透明帽辅助操作。结果观察组56例EVS全部顺利完成治疗,操作成功率100%,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采用透明帽可使内镜视野暴露清楚,易于定位,压迫,有助于EVS操作时间的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操作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术中医护默契配合,术后有效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食管静脉曲张/治疗 硬化术/护理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与2型糖尿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Nycocard-Reader分析仪定量测定2型糖尿病血浆D-二体水平,其中并发有血管病变39例,无血管病变31例,并选择健康体检30例作为对照,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组D-二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D-二体可作为监测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的一项指标。

  • 标签: 2型糖尿病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醇与无水乙醇两种硬化剂在治疗肝囊肿方面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选择本院自2010年开展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治疗的资料完整的64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按选择硬化剂不同分为两组。其中A组36例,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B组28例,使用桂醇作为硬化剂。结果两种硬化剂在肝囊肿硬化治疗的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A组部分患者在术后不适症状明显,B组均未出现任何不适反应,适用于体弱及耐受为差、老年患者以及对酒精敏感的患者。但对于较大囊肿患者由于硬化剂用量较大,使用无水乙醇费用较低,则就作为首选。结论不同的硬化剂有不同的优缺点,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选择合适的硬化剂。

  • 标签: 肝囊肿 聚桂醇 无水乙醇 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醇内痔硬化注射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7例进行桂醇内痔硬化注射联合外痔切除术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这57例患者中,53例治愈,3例显效,1例有效,无无效的患者。结论桂醇内痔硬化注射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确切。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聚桂醇 混合痔 外痔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酮碘溶液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趾间糜烂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用维酮碘溶液浸疱及外涂治疗,1次/d,连续7天;对照组用联苯苄唑乳膏治疗,1次/d,连续7天。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6.5%,对照组有效率46.4%;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维酮碘溶液治疗趾间糜烂型足癣见效快,能很快减轻患者瘙痒疼痛症状。

  • 标签: 足癣 聚维酮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酮碘加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Ⅱ期、Ⅲ期压疮患者采用维酮碘加磺胺嘧啶银的方法治疗。结果该治疗方法对压疮治疗的显效率达100%。结论维酮碘联合磺胺嘧啶银治疗压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疗程短,是治疗压疮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褥疮 磺胺嘧啶银 聚维酮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D-二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性142例,健康对照组98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人群血浆D-二体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性组血浆D-D二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病理性凝血和纤溶状态,血浆D-二体测定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诊断及其程度监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神经病变 D-二聚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将58例外耳道真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给予单纯氟康唑滴耳液治疗,观察组29例,给予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别。观察组复发率(3.4%)显著低于对照组(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康唑联合维酮碘治疗外耳道真菌病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氟康唑 聚维酮碘 外耳道真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体检测在脑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选取300名,根据其血浆D-二体水平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对比分析两组志愿者脑血管病变阳性率。结果300名志愿者中血浆D-二体水平升高者达到26%(78例),其中经CT或核磁共振成像证实存在脑血管病变者达到82.1%,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血浆D-二体是对于脑血管疾病是否存在进行初筛的良好指标,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前进行干预和预防。

  • 标签: D-二聚体 脑血管疾病 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合维酮K30醛检测油浴。方法丙三醇具有很好的水溶性,能与水以大比例混合,而且丙三醇本身无臭、无毒,粘度小。由沸点升高定律知,醇和水混合后能提高水的沸点。利用此原理,即可建立适合维酮K30醛检测油浴。结果当甘油与水以133(体积比)混合后,此混合物的沸点约为145℃。结论以甘油和水的混合物作为维酮K30醛检测过程中的加热介质,不仅温度稳定易于控制,更省时,简便。

  • 标签: 丙三醇 聚维酮K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中D-二体含量,探讨分析D-二体含量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度及轻度神经功能缺损者(P<0.05);大体积梗死患者血浆中D-二体检测值显著高于中、小体积梗死患者(P<0.05)。结论D-二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发展及预后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预后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及D-二体含量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51例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及D-二体含量增多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检测血浆凝血四项及D-二体含量对脑梗死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PT APTT TT FIB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体的临床检测意义,同时探讨提升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体整体检测效果的方法。方法以随机方案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伤后二十四小时内入院治疗的50名成年颅脑外伤患者(病例组),同期选取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于门诊接受血样抽取,而病例组于入院二十四小时、第三天以及第七天分别予以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清D-二体,并观察2组检测结果。结果重型脑损伤组病患血清D—二体总含量最多,其次为中型脑损伤组,最少的为轻型脑损伤组。同时,预后不良患者组血清D-二体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患者组(P<0.05)。结论基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D—二体的临床检测可对其损伤程度进行客观判断,可将其视作防治并发症、评估预后水平的参考指标。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伤后 血清D-二聚体 浓度 变化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患儿外周血D-二体、CRP数值的变化,研究其相关性,探讨D-二体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住于我院经确诊肺炎支原体肺炎的114位儿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81例)、重症组(33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儿童57人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入院后的D-二体、CRP数值,比较有无差异,探讨相关性,评价D-二体在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6岁,男女比例均等。将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对照组比较,将检测的D-二体、CRP值进行方差分析,F值分别为118.32(P<0.05)、17.8(P<0.05)。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患儿D-二体水平最高,与轻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显著性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体与CRP的相关系数为0.165,t值0.014,P值<0.05。结论外周血D-二体、CRP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升高明显,二者存在相关性,提示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D-二聚体 CRP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系统探讨骨科围术期患者者D-二体的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术中采用骨水泥患者与未采用骨水泥患者的D-二体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前者D-二体水平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7天接受置换术与非置换患者的D-二体水平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围术期患者行手术治疗后,D-二体水平均有所变化,且术中使用骨水泥与手术方式会对D-二体水平产生影响,证实D-二体不具备预警特征。

  • 标签: 骨科围术期 D-二聚体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抢救室50例经高分辨率影像学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一时期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非夹层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抽血检测D-二体及检查高分辨率动脉成像,比较两组患者间的D-二体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D-二体值(μg/L,log2)分别为(12.37±1.34)和(9.39±1.3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D-D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体在急诊主动脉夹层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的指标。

  • 标签: D-二聚体 急诊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肠腺瘤和大肠癌患者血浆中D-二体浓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06月至2013年06月我院收治的大肠良性腺瘤患者86例,大肠癌患者110例,另匹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三组人员在血浆D-二体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大肠腺瘤组与正常人员之间D-二体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肠癌组D-二体水平明显高于大肠腺瘤组和正常人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D-二体水平较高,可作为疾病评判和预后效果的标准。

  • 标签: 大肠腺瘤 大肠癌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髌器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6例髌骨骨折应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髌器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13.3月(12~24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发现髌器断爪、松动、戳破皮肤、骨折移位、骨不连及关节面阶梯等现象,且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及术后功能锻炼的生物力学要求,使髌骨骨折的治疗有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 标签: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 聚髌器 髌骨骨折 持续被动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凝胺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胺法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凝胺法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法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体的变化。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62例,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分别为A组A级21例,B组B级20例,C组C级21例。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验项目包括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体。比较4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结果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最短(P<0.05);A、B组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其他A、B组(P<0.05)。对照组、A组、B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3组比较,C组纤维蛋白原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长(P<0.05)。D-二体、凝血酶时间水平按照对照组、A组、B组、C组顺序依次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外源性凝血因子先受到影响,纤维蛋白原变性可能始现于病变早期。纤溶程度随病情发展而加重。

  • 标签: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凝血四项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