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门脉血流量增加或门脉血流阻力增加均可导致门脉高压。病因可分为肝前肝内型和肝后型三种,其中肝内型如肝硬化最常见。根据肝功能情况及脾亢程度决定脾脏栓塞范围,术后随访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AFP、肝脾B超及胸片等了解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脾栓塞面积为40%~70%,脾功能亢进完全或部分缓解,LPSE治疗后1、4、24、48、96周WBC和PLT有显著提高(P<0.01),可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2年内无消化道出血发生。结论PSE是治疗肝硬化伴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方法,疗效可较长时间保持.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spleen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国内外近20年来已有较多报道,疗效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动--门脉分流在进行MSCT诊断的时候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09年~2012年期间采用64排的螺旋MSCT进行检查的160例的患者的资料。通过对患者肝脏的扫描图像进行分析,进而讨论MSCT对于诊断患者的肝癌动--门脉分流所呈现的影像的表现。结果在就诊的160例肝癌动门脉分流的患者中,有100例是早期就进行了MSCT的诊断还有DSA的造影检查,另外的60例患者是属于在发病后较晚的时间才进了MSCT和DSA的诊断。诊断结果显示,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诊断DSA都比MSCT的诊出率要低。结论MSCT对于肝癌动--门脉分流的诊断是一种较为简便和明确的方式,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近几年冠状动脉搭桥术数病例的增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由于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及ICU停留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而深受临床推广。下面本研究就针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6周内120份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为研究资料,对所有护理记录的缺陷率进行调查和计算。成立品管圈小组,并根据调查所得结果设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对策,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管理前的电子护理记录缺陷率为78%,管理后为35.5%(P<0.05);应用品管圈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及责任感均明显优于管理前(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可降低冠脉介入患者电子护理记录的缺陷率,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维护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诱发的不良事件的一般特别和规律,以为临床科学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生脉注射液诱发的不良事件患者3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不良反应病人的性别、累及系统以及年龄、用药剂量、原患疾病等相关状况实施分析与统计。结果在此次选取的12岁~41岁的病人中,女性病人要多于男性病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生脉注射液诱发的不良反应往往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患者的皮肤、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呼吸系统、附件等,有关不良反应分别占据总例数的19.76%、9.76%以及10.71%、38.1%,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排尿困难、局部麻木以及白细胞降低、脑出血等是新的不良反应事件,出现不良反应病人的原患疾病基本集中在循环系统中。结论由于生脉注射液所诱发的不良反应和病人之间的身体差异、性别以及原患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临床中一定要尽可能的重视不良反应的有关要素,同时强化其科学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救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均直接行急诊PCI治疗,在治疗期间对120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观察记录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99.17%,术后2例出现室性早搏,2例出现低血压1例穿刺部位渗血,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效果明显,术后创伤小、痛苦少,术前、术后的护理干预是PCI技术成功的关键,因此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存活率,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提高心脏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患者中,急慢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所致者比例为92.5%,脾大的比例为97.5%,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87.5%,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比例为80%。结论胰腺的相关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因此临床上应该不断的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对其特点进行掌握,对急性胰腺炎尤其是中重度的患者,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慢性胰腺炎患者,应该定期随访复查上腹部CT和CTA,从而提高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断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我们将这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巴胺,口服利尿剂、ACE抑制剂及吸氧等治疗,观察组使用生脉注射液,口服利尿剂、ACE抑制剂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增强其心肌收缩力,减少不良反发生,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依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不同分组的血清脑钠肽(BNP)和心肌钙蛋白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冠脉造影的冠脉病变的支数即1支、2支、3支、4支分为四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c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按冠脉病变的支数分为4组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变与BNcTnP有相关性(r=0.159,p=0.024);但与T水平无相关性(r=0.056,p=0.432)。结论冠脉病变的支数的增加并不能同步反应ACS患者心脏标志物的变化,推测其在ACS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中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救治的4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并对其进行血管内超声成像的评价。结果冠脉支架植入后有18例经IVUS评价为符合理想植入标准,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9例评价不理想患者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最小管腔面积由首扩后的(7.4±1.5)mm2变为(9.3±1.4)mm2,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支架植入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均明显增加,斑块面积、面积狭窄率显著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最终29例患者均达到理想标准。结论血管内超声成像能够对冠脉支架置入术进行科学评价,并指导首次扩张后不理想的病例进行高压球囊再扩张,具有重大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