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护理中专生的年龄多在15-18岁,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对刚接触的医学也有强烈的新鲜感和求知欲,但往往不能从死记硬背、由老师抱着走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对此,我室采用了参与制和目标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使她们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大班课上采用纵向联系启发式教学,结合生理、病理、临床知识提问。每次课后留出二十分钟,结合当堂课的组织学幻灯片,采取提问的方式总结全课。小班深的教学更灵活,课前由教师结合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看标本和切片,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所看总结回答,学生也可提问供大家回答。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予以适当引导,对回答正确和提出问题较好的同学予以表扬,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感。在这种教学法的实施中,教师的另一职责是把握好教学目标。课前由简单到复杂精心设计安排好全部组织学及各分段教学目标,上课时先讲明本堂课的大致内容及重点。在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时,予以恰当引导,使活跃的课堂时时紧靠教学目标进行。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组织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结业考试中,所有学生及格,优良率达84%。?
简介: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波形蛋白(Vim)在人胚早期神经管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人胚神经管发育早期细胞微环境的特点。方法收集早期人胚23天和45天标本8例,分别用LN和Vim抗体对人胚标本的组织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图像分析不同观测指标阳性细胞的积分光密度值,结果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胚发育早期,LN和Vim在神经管的神经上皮层、中间层和边缘层的神经细胞胞中表达。在神经管发育到23天时,LN的积分光密度值(1258.17±635)比Vim的积分光密度值(2611.34±502)低(P〈0.05)。结论在人胚早期,神经管的细胞基质成分以Vim为主,LN为辅,可能对神经干细胞的发育有重要作用。
简介:近年来,胃肠激素对生长发育和肿瘤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探讨人胎结肠及直肠内胰多肽(P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育及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本实验收集9~28wk因故中止妊娠人胎33例,取结肠、直肠组织,Bouin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成4μm厚的连续切片.取相邻切片按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分别显示PP-、SS-IR细胞.结果显示,9~11wk人胎结肠及直肠内可见PP-IR细胞,单个分散于尚未分化完全的绒毛及肠腺上皮;18~25wk结肠内PP-IR细胞数量有所增加,直肠内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变化;26wk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均明显减少.SS-IR细胞分散存在于9~11wk胎儿结肠早期绒毛上皮中,数量较多,11wk直肠内也可见;结肠及直肠在15~26wk时各胎龄组SS-IR细胞数量无明显增减,26wk后明显减少.与结肠相比,直肠中PP-IR细胞数量略少,而SS-IR细胞较多.将各时期胎儿结肠及直肠的PP-、SS-IR细胞(以有核阳性细胞数/视野)进行计数,表明PP-IR细胞数目比SS-IR细胞稍多.胎期结肠及直肠的SS-及PP-IR细胞有多种形态,有开放型,也有闭合型.PP-IR细胞胞体略小且免疫染色强度稍弱.两种细胞多单个分布,少数聚集成群.细胞发出突起伸至肠腔、腺腔或邻近细胞.主要分布于绒毛及肠腺上皮,偶见位于固有层.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未见这两种免疫反应物质共存在于同一细胞内.结果提示,人胎结肠及直肠内PP-IR细胞和SS-IR细胞随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PP和SS分别表达于两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