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豚鼠胆囊Cajal样间质细胞(ICLC)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健康豚鼠5只,4周龄,体质量300~350g,雌雄不限。禁食12h,颈椎脱臼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胆囊。在解剖显微镜下剖开胆囊,剥去胆囊黏膜和黏膜下层。将肌条剪碎,经消化、离心及过滤后制备胆囊组织单细胞悬液。用含有干细胞因子(SCF)的M199培养液培养。于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特异性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类型。结果培养1周,胆囊ICLC保持其固有特征,多突起,核大,细胞有2~3个短突起。4周时,细胞形态清晰,突起为细长。c-kit抗体免疫荧光染色,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呈阳性,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复染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酶解法分离豚鼠胆囊ICLC并培养成功,为胆囊ICL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胆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简介:目的探讨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骨填充材料在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骨填充材料(金骨威、金世植骨灵)应用方法:病灶刮除术骨缺损填充;灭活术后骨缺损填充;病灶切除后在骨干-假体结合部或骨干-同种异体1/4关节结合部植入骨填充材料.肿瘤及瘤样病变类型包括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母细胞瘤.观察患者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5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除1例创口二期愈合外,余病例未见明显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术后3~6个月即有填充材料降解和骨替代现象发生.结论在骨肿瘤与瘤样病变手术中应用含BMP的骨填充材料代替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不增加创伤,并发症少,术后基本无不良反应,且骨缺损修复效果满意,是理想的骨缺损填充材料.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左心室长轴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CA患者20例为CA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4.80岁。选取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4.85岁。分别采集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两腔心切面和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2D-STI获取左心室18个心肌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计算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结果所有受检者左心室心尖段到基底段纵向峰值应变逐渐减低。CA组左心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A组左心室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平均纵向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A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功能均减低,2D-STI能够从长轴纵向应变的角度更敏感、准确评估CA患者收缩功能的变化,适合临床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