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慢性咽炎患者中医体质及治疗特点,为慢性咽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48例慢性咽炎患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进行中医体质调查,通过转化分数判定患者个体体质特征,分析慢性咽炎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观察548例患者的体质分布情况、各年龄段患者体质分布情况、不同体质患者伴随疾病情况、不同体质患者既往治疗用药情况。结果548例慢性咽炎患者中,气虚质者最多,共191例,占34.85%。伴随疾病中,消化系统疾病最多,占40.51%。各年龄段患者的体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体质患者伴随消化道疾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曾使用过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的患者分别占72.63%和79.74%,各体质患者治疗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虚质及伴有消化疾病的慢性咽炎患者比例较高,治疗中抗生素和清热解毒类中药使用率最高。提示辨病与辨证的结合,在慢性咽炎的临床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简介:中医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iminishedOvarianReverse,DOR)以针灸结合药物为主,本文仅分析总结针灸的诊疗特点。针灸治疗DOR主要以辨证选穴为主,肾虚是主要证型。体穴常用任脉关元、足太阴脾经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肾俞,耳穴以内分泌、卵巢、子宫多见。治疗频次、疗程随干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药结合治疗期间可改善月经经期、经量及伴随症状,降低血清卵泡促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水平,提高血清雌二醇(E2)水平,增加窦状卵泡数量,提高妊娠率,改善卵巢储备功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简介:目的整理、分析古今文献中针刺治疗眼干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14部古代医籍及23篇针刺治疗眼干的现代临床报道,统计古今文献中治疗眼干取穴及归经情况,总结古今治疗眼干的经验异同。结果14部古代医籍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93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阳明胃经等。23篇现代临床报道中针刺治疗眼干共取穴47个,总使用频次为175次,穴位涉及经脉包括十二正经、督脉和任脉。结论古今治疗眼干相同之处是取穴频次最高的穴位均为睛明,穴位的归经均以三阳经为主;古今治疗的差异是古人针刺处方精简,而现代医家进行辨证论治,增加配穴,且在临床上广取经外奇穴,外关穴适用于干燥综合征眼干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