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循征护理对胎膜早破护理影响效果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为胎膜早破护理研究提供一点建议。方法:研究时段为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院内胎膜早破产妇,共计60例,利用随机分配法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模式、循征护理模式开展两组护理工作,对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采取统计学对两组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P值低于0.05,具有统计学含义,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结论:循征护理可对胎膜早破护理产生积极影响,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并发症对产妇不良影响,将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之中,抗生素应用时间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将其依据抗生素应用时间均分为3组,其中α组产妇使用抗生素时间<胎膜早破12h,β组产妇抗生素使用时间为胎膜早破发生后12-24h,γ组产妇应用抗生素时间>胎膜早破后24h,对比3组母婴结局。结果:经治疗后,α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最低,γ组最高,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且α、β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多集中于≥8分,而γ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多集中于4-7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未足月胎膜早破治疗中应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应用时间对母婴结局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尽早使用药物能够更好地保障母婴健康,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 2020 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60 例胎膜早破产妇所生产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比例比较,胎膜早破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胎膜早破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参考数表法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产程用时比对照组更短,两组对比结果差异相当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各产程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更为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22年01月至2024年02月收治的胎膜早破孕妇60例,随机分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住院总时间。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参照组,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参照组,产后出血量低于参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的产科临床护理中,给予循证护理有利于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利于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共80例,根据绒毛膜羊膜炎的有无分为绒毛膜羊膜炎组(40例)和非绒毛膜羊膜炎组(40例),比较两组的胎膜早破时间和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绒毛膜羊膜炎组的胎膜早破时间明显长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绒毛膜羊膜炎有密切的关系,胎膜早破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越高,绒毛膜羊膜炎会增加胎儿和母亲的不良结局,应该及时诊断和治疗,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胎膜早破产妇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对分娩方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针对院内2016年1月-2020年1月治疗的7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5例,分析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改变与分娩方法。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躁、抑郁评分无较大差异,护理后研究组、焦躁、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的分娩方法与心理状况均有着正面的影响,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缓解产妇焦躁、抑郁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