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对综合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方法:我院于2020年全面实施目标性监测以对综合ICU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控制,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综合ICU收治的1869例患者为参照组,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综合ICU收治的1563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院感发生率与手卫生耗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院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手卫生消耗量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目标性监测对综合ICU医院感染进行预防控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院感发生率与增强手卫生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铜质管芯和弹性引导管芯在气管插管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铜质管芯组(A组,n=120)、弹性引导管芯组(B组,n=120),Macintosh喉镜暴露声门后,A组采用常规铜质管芯塑形气管导管后插管,B组则预先置入弹性引导管芯后导入气管导管插管。分别记录各组的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及例数,一次插管成功例数、二次以上(含二次,即≧二次塑形或导入)插管成功的例数及其平均所用时间(M)、发生插管相关气道并发症的情况和例数。结果Cormark-Lehane分级为Ⅰ级时A、B组两种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为100%,插管所用时间接近(p>0.05);Ⅱ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77%,而B组为10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A组方法(p<0.05),插管所用时间仍较接近(p>0.05);Ⅲ级时A组一次插管成功率约为27%,B组约为80%,B组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方法(p<0.01),所用时间也明显较A组方法短(p<0.05)。A组1例Ⅳ级者,换6.5mm内径导管,经3次盲探后插管成功。术后24小时随访A组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咽痛、咳嗽或咳痰,发生率为7.5%;B组仅1例出现咽部不适,发生率约为0.8%。结论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插管较使用常规铜质管芯的气道并发症少;当喉镜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为Ⅱ-Ⅲ级时采用弹性引导管芯引导气管插管较铜质管芯一次插管成功率更高、更省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出妇女嵌顿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方法各种原因引起的宫内IUD嵌顿,经常规取器方法取器失败的58例患者,采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结果1例T型环因断臂极短,且嵌顿于宫颈内口上方,取器失败,余均一次性取器成功,成功率为98.3%。结论妇女IUD嵌顿应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对经常规取器方法取器阻力大者,避免盲目操作,应在宫腔镜和B超引导下取器。
简介:目的测定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细胞的FcγRⅡb的表达和血清C1q抗体水平,探讨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FcγRⅡb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1q抗体采用ELISA法。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FcγRⅡb均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C1q水平明显升高。结论FcγRⅡb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呈高度负相关,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明显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监测在综合性ICU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目标监测之前在综合性ICU进行治疗的患者24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选取我院实施目标监测后在综合性ICU进行治疗的患者251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对比分析实施目标监测和未实施目标监测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施目标监测的观察组患者的综合性ICU感染发生率为5.58%,显著低于未实施目标监测的对照组患者的15.5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余部位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目标监测能够及时的发现综合性ICU病房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地给予有效地早期干预,地实施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综合性ICU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在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内接受化疗行PICC置管的60例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开展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持续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研究组渗血严重程度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主题引导式护理活动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持续渗血发生率,改善渗血严重程度,值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