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5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 90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单数为常规组( n=45),双数为康复组( n=45),分别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法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 (NIHSS)评分、日常行为能力( Barthel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护理后,康复组 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Barthel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与日常行为能力,对提高康复程度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的作用。方法比较28例34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CT及MRI的表现及诊断结果。结果在28例34侧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确诊其中的11侧(32.4%);CT确诊24侧(70.6%);MRI确诊34侧(100%)。在MRI,各组病例的T1WI、T2WI及STIR的表现各不相同。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MRI较平片和CT更敏感。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一种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后约3/4的存活者有残疾1,也增加了家庭及社会负担。缺血早期功能锻炼对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ADL)和降低并发症的致残率已有肯定的结论2-3。高龄患者的体力减弱,心理依赖性增加,对康复指导和康复锻炼缺乏主动4。为提高老龄急性患的早期康复治疗的依从性,主动加强功能锻炼,我们对56例老龄患者实施功能锻炼的同时,给予心理康复干预,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脑卒中 治疗依从性 影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脑卒中(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正面干预效用。方法:以我科50例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至A组(25例,拟定对症治疗及护理方案)及B组(25例,在开展对症治疗及护理方案期间,拟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并围绕有关生理指标予以评估,分析护理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经对比发现,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对更高(P<0.05)。结论:因脑神经受损,CI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残疾问题,故积极拟定早期康复护理计划,是减轻致残因素,改善生活质量的有利手段。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CI) 早期康复护理 治疗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缺血患者进行训练对其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恢复期缺血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每天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治疗30分钟,每周5次,共3周;观察组接受传统康复治疗步行训练,每天30分钟,每周3次,共3周。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3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Timedwalkingtest)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治疗组和观察组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结果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变(p<0.05),而且治疗组在偏瘫步行能力评定量表、定时步行试验评定两方面得分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可以提高缺血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康复机器人 步行功能 偏瘫
  • 作者: 杨卓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新津县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0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57-01说起缺血性血管疾病,大部分人们对该病并不陌生,因为缺血性血管疾病发病率高,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然而,关于缺血性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呢?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也可以称其为脑缺血性疾病,是指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总称。常见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的是缺血所致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一般24小时内便可完全恢复;(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RIND),指的是一种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持续时间一般会超过24小时,但是,一般在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3)进展性卒中(PS),脑缺血症状不断进展,病情加重,超过6小时,才会达到高峰,脑内可出现梗死灶,常常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4)完全性卒中(CS),发病后,几分钟至1小时内,便可以达到高峰,最迟不超过6个小时;(5)边缘区(分水岭区)梗死(WI),在脑梗死中约占10%,多发生在临近血管分布的周边区域;(6)腔隙梗死(LI),是一种由于脑实质中单支终末穿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一般直径在3-20mm范围内,在脑梗死中约占12%-25%。病因分析: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病因较多,病理机制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认为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变化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引起该病的主要病因。另外,所有可能引起血管壁结构与功能、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都可能引起该病,如血管痉挛、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治疗方案:(1)内科治疗。早期给予抗凝治疗,首次口服2-6mg华法林,2-8mg为维持剂量,至少用药半年,停止发作或者发作次数减少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根据血压水平,积极控制血压,保持收缩压与舒张压在安全范围内;积极治疗血液成分异常的疾病,如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2)外科治疗。颈外动脉狭窄,可行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血管形成术(或者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术、人造血管移植术)、颈部动脉旁路术(仅仅适用于治疗颅外动脉完全闭塞病人)、Fogarty导管法(属于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一种备选方法)。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独立的危险因素。缺血脑卒中患者血压的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主要介绍缺血脑卒中血压的调控,并重点探讨缺血急性期的降压管理。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期 血压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42例缺血肠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男30例,女12例;10例有高血压病史,16例有冠心病史。CT确诊8例,B确诊6例,DSA确诊15例。该病临床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结论缺血肠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于具有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等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应高度考虑本病。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偏心钻对股骨头坏死区死骨扩大清除,松质骨加压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62例95髋。结果经过12~80个月的随访,0期27髋,治愈15髋,7髋进展为Ⅱ期,5髋进展为Ⅲ~Ⅳ期,从症状出现至股骨头坏死塌陷时间平均71个月;I期45髋,治愈21髋,进展为Ⅱ期16髋,转为Ⅲ~Ⅳ期8髋,平均塌陷时间56个月;Ⅱ期23髋,治愈8髋,转为Ⅲ~Ⅳ期15髋,平均塌陷时间42个月。结论扩大减压,坏死骨清除,加压植骨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加快植骨愈合过程,有效预防股骨头塌陷坏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非侵袭性治疗。

  • 标签: 植骨 减压 加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确诊后采取治疗措施距出生时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治疗方法及治早期治疗效果。结果82例患儿临床治愈出院,4例死亡,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5.1%。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23.1%。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进行早期有效治疗,特别是出生后6小时内治疗,能使缺血脑损害明显降低,能减少相关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6小时内治疗 亚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训练用于缺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选取我院68例就诊治疗的缺血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均较常规组高,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针对缺血脑卒中偏瘫,通过进行早期正常康复锻炼,可改善运动功能,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新生儿期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将我科室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0名重度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除了传统的常规药物治疗外从新生儿期接受干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出院,定期随访,并对所有患儿进行评估。结果研究中观察到早期干预新生儿最早出现的效果是呼吸改善,睡眠安眠,奶量增加,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改善,以后是肌力和运动发育水平的提高。早期干预组临床症状改善出现的时间及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新生儿期后遗症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早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常规治疗、头部亚低温治疗以及早期干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结果5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均完全康复。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缺血脑卒中静脉溶栓早期疗效的因素。   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于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50例,根据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后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改善情况,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溶栓前NIHSS评分分值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年龄、血压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小板等无关。  结论:溶栓前NIHSS评分分值和发病至溶栓时间是溶栓24小时后症状改善的影响因素。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疗效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在缺氧缺血脑病的患儿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究其实施效果以及具体临床实践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选取在我院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接诊的100名缺氧缺血脑病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基本对象,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人数分别为50人,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护理方式,而在实验组当中在基础干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护理,通过针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以及智力发育情况进行指标数据分析。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两组患儿的最终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对照组患儿在进行护理半年后以及一年后的评分与实验组相比,实验组患儿护理运动发育指标和智力发育指标都呈现显著增加。结论 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工作在缺氧缺血脑病患儿康复过程当中能够有效提高改善幼儿的运动及智力发展情况,同时相对应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智力发育 运动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单元治疗缺血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13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入中医护理方案的护理方法。在患者住院1d、15d、30d、45d和60d的时候,采用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30d之前的Barthel指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45d和60d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单元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负担,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卒中单元 缺血性脑卒中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患者采用双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展开均等分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34例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实验组34例给予双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损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6%(33/34),对照组为85.29%(29/34),(P<0.05);治疗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两个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患者采用双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治疗有效率高,而且有效改善机体神经缺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双抗 阿加曲班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