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中心性模型和结构洞模型基础上,对河南省9个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4对旅游流联系,每个重点旅游城市平均与其他4.89个旅游城市间存在着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联系,同时在旅游网络中承担8.25次中介者的角色;其次,郑州处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的核心地位,洛阳位居次核心,其余重点城市地位较低,处于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边缘;最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高,但明显存在着不均衡性,不同城市之间差异较大。
简介:本文通过对深圳、北京、上海和成都四地欢乐谷年卡会员市场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主题公园年卡会员市场的特征和规律.研究发现:(1)年卡会员市场与主题公园总体市场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基本一致;(2)年卡会员重游频次高,平均达到5次以上,但园内二次消费较低,公园并无积极性以牺牲门票收入为代价,争取会员游客;(3)会员实际续卡率比续卡意愿要低很多,续卡率与公园吸引力的持续更新、会员自身家庭的生命周期,以及公园经营层对年卡策略的调整紧密相关.(4)消费者对年卡资费价格敏感度高,年卡资费的高低会影响会员的拥有量,营销推广能够促进年卡销售,根据欢乐谷的数据显示,年卡费用在门票的1.5~2倍之间更容易被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接受.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会员市场拥有量的合理规模、会员策略的精细化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科学建立是3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方向.
简介:启迪安慰、慈悲宽容等宗教式情感,不偷盗、提倡生态发展等宗教理念以及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引发了宗教旅游及其开发的热潮,宗教旅游成为许多地方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形式。论文对我国宗教旅游经济的二元特征与异化问题展开分析,结果显示:宗教旅游是一个“神圣化”与“世俗化”的双向活动;在现代社会的世俗化进程中,宗教旅游经济呈现明显的“宗教性”与“世俗性”的二元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财富积累、生产经营、消费等方面;应注意在“世俗化”进程中出现的宗教旅游经济“异化”问题。在我国宗教旅游的“世俗化”过程中,宗教文化的本真性和价值体系如何得到保留和发扬等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简介:人文地理学、城乡规划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野外踏勘与观测过程中强化理论应用和实务熟稔,以实现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的贯通式专业人才培养。运用SPSS22.0统计识别宁波中心6区沿三江切分的城市剖面要素,筛选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的实习初筛样点;同时采用ArcGIS10.0可视化文化层累,验证与确认初筛样本,继而构建表征宁波城市剖面地方性的专业实习线路。研究得出:(1)宁波城市剖面以水系和古人类活动遗址及水运为特色,表征地方性样点是戚远城、泮池、保国寺、天一阁、它山堰、宁波三江口(大运河宁波部分)、水则碑、永丰库遗址、阿育王寺以及天童寺。(2)能够表征宁波城市地方性的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认知实习线路是人类文明起源、水利港口工程海防、书藏古今等样带,及1条补充性市内综合实习路线--宗教建筑与微人居环境观测。
简介:以芜湖市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使用曲线等方法,探讨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空间特征、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以本地就业为主,空间呈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为单中心的社区圈层模式。在市域尺度上本地就业在空间上呈现郊区为就业热区,城区相对较少;社区尺度上,就业地主要集中在社区范围内,短距离就业为主,主要集中在1—5km距离段,其中2km处出现就业人数高峰。就业空间行为模式类型多样,本地—就业型占主导地位。失地农民的自身属性特征及思维定式影响和制约着其对就业空间行为的决策;城市化过程中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实现了郊区产业集聚格局以及社区周边的城市就业环境,为失地农民就近就业创造机会。
简介:旅游客源市场具有月度和季节波动特征,且对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以上海2004—2015年(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入境游客月度数据为分析依据,基于X-12-ARIMA模型对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因素、不规则因素及趋势循环因素给予分解与研究,并运用HP滤波法分析了上海4类入境旅游市场的波动周期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上海入境客源市场均受干湿、冷热等季节因素影响,且影响大小依次为澳门〉香港〉外国〉台湾;(2)各类型旅沪市场的季节形态存在差异,外国市场呈“两峰两谷”的变化形态,港、台市场则呈“三峰三谷”的季节特征,而澳门市场峰谷较多,呈“四峰四谷”的波动态势。(3)上海入境市场受不规则因素大小影响依次为澳门〉香港〉台湾〉外国,且对2003年“非典”、2008~2009年金融危机、2010年“世博”等不规则事件表现具有差异。(4)港、澳、台与外国旅沪市场在2004~2015年均可分为12个月度小周期,且4类入境市场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旅游产品体系、危机管理体制、客源市场营销等维度提出缓解上海入境旅游季节性矛盾,增强偶发性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