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曾点(《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蒇),字皙。“皙”字《说文解字》训“人色白也”。又《左传。定公九年》“皙帻而衣狸制”,孔颖达疏云:“皙是面白之名。”

  • 标签: 弟子 解诂 孔子 《说文解字》 孔颖达
  • 简介:澹台灭明,字子羽。“澹台”为复姓,“减明”是其名。“灭”本灭没义,借为“蔑”。《逸周书·克殷》“侮减神只不祀”,《史记·周本纪》作“侮蔑”,是“减”、“蔑”古可通。

  • 标签: 解诂 弟子 孔子 逸周书
  • 简介:《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国语》 韦解 特点 价值
  • 简介:沿青岗峡奔腾而下的大通河水,忽然收敛起它一泻千里的气势,而显得平稳舒缓,温柔沉静。不是高山制服了它,也不是巨壁驯服了它,而是平缓宽阔的河床使它失去了飞奔的激情,是迷人的扎西滩让它放缓了匆匆的脚步。自北而南的清流,多情地在扎西滩绕了个优美的S形湾,然后一路欢歌,到浩荡的黄河去报到。这S的第一个弯里坐落着一座千年古刹--华藏区有名的天堂寺。

  • 标签: 藏传佛教 天堂寺 华热藏区 青海 建筑规模
  • 简介:近几年,旬阳掀起了修志高潮。《旬阳卷烟厂志》历经6年于1999年12月印刷出版。全志由图照、序、凡例、篇目、概述、大事记、专志、附录、编后记等9项内容组成,近70万字。全志记录了旬阳卷烟厂20年的创业与辉煌。《旬阳中学校志》于2004年9月印刷出版,全书共51万字。

  • 标签: 修志工作 印刷出版 卷烟厂 大事记 编后记 旬阳县
  • 简介:“威约”亦见《焦氏易林》。《中孚之比》:“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几得脱免。”《既济之旅》:“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部械出牢,脱归家闾。”此“威约”与“拘囚”连用,联系《报任安书》“在穽槛之中”、“幽于园墙之中”,不难发现,此词就是表示被剥夺人身自由之意。

  • 标签: 《报任安书》 《焦氏易林》 人身自由 皋陶 中孚
  • 简介:宋元丰五年(1082)壬戌,苏辙《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言:“朽株难刻画,枯叶任凋零。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孔凡礼《苏辙年谱》谓:“末云‘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 标签: 苏辙 年谱 次韵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郭店楚简《成之间之》篇“小人不[纟呈]人于刃”的释读问题,分析了目前学术界已有的各种说法,指出“小人不[纟呈]人于刃”应读为“小人不[纟呈]人于能”。意思是小人不应该快意于在技能方面胜过人。

  • 标签: 逞能 小人 君子
  • 简介:整理并披露一段尘封于70多年前成都僧众在抗战最艰难岁月的义举史实,除了有对成都抗战历史文化中一些几乎淹没沉寂的点滴史实聚沙成塔补白的意思外,对于后人了解这座底蕴厚重的现代城市颇有益处。

  • 标签: 抗战期间 史实 成都 历史文化 现代城市
  • 简介:2003年版的《阳山县志》,在谈到今阳山县的历史沿革时.都有“后汉并阳山人阴山.三国吴复置”云云。须知,后汉的阴山县在今湖南洙水流域(今湖南攸县西南境),中间隔了桂阳郡的耒阳、便县、郴县、临武、桂阳五个县,两县一南一北相距六、七百里.又怎么能相并呢?

  • 标签: 后汉 阳山县 湖南
  • 简介:西汉末严遵所着《道德指归论》(《老子指归》),有语曰“郁约而辞卑,拘制而体降”。这是一个互文辞格的偶句,故可知“郁约”与“拘制”同义,拘制即拘禁之义。“郁”字上古音为影母物部,微、物对转,郁与威音近可通,故“郁约”之义,豁然可,其与上文“威约”、“畏约”、“忧约”等词,形殊而音近,字异而义同,是一组货真价实的双声连绵词,表示被拘禁、充作仆役、被围困以及被软禁等种种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词性为动词,亦可活用为名词。

  • 标签: 《报任安书》 《老子指归》 人身自由 上古音 连绵词 拘禁
  • 简介:《汉书·司马迁传》录《报任安书》,《文选》亦收,该文两用“威约”一词:“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其在穽槛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马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 标签: 《报任安书》 《文选》 司马迁
  • 简介:文章从萱草“喜生于山坡略隐蔽处”的生长特性与古建筑的形制“堂”(指“南堂”)与“北堂”(指“北室的一部分”)的不同入手,揭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中“背”的含义为“背阴略隐蔽处”,否定了自汉代《毛传》以来,学者多以“背”通“北”,训“背”作“北堂”、“北堂阶下”或“堂背”,以及以“背”通“[缶咅]”的各种传统解释。

  • 标签: 诗经 伯兮 北堂
  • 简介:<正>首先说"文亡隐言"的"言。"对照简文,"言"字下部似缺,而且比简文其它释"言"之字多一小横,故李学勤释作"意";~①朱渊清、廖名春释作"音。"~②但我认为字仍当从马承源释作"言。"~③简文下部虽残,但对照其它释"言"之字,长度已够。至于多一小横的问题,对照郭店简,知"言"有两种写法,或有横,或无横,且一篇简文也有两种写法,如《成之闻之》。而且就先秦文献来看,没有将"文"和"意"、"音"联系起来的,倒有许多将"文"和"言"联系起来的例证,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孔子语:"《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

  • 标签: 隐言 简文 《诗论》 小横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 简介:商王朝的武乙曾“射天”。《史记·殷本纪》载: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缪辱之。为革囊,盛血,印而射之,命日射天。

  • 标签: 殷武乙 宋康王 “射天” 中国 历史研究
  • 简介:"曾子吊于负夏"一事见于《礼记·檀弓》,自郑玄作注以来,历代礼家对经文"既祖""填池"二词的解释众说纷纭,由此也导致对负夏氏非礼行为的认定出现偏差。本文通过梳理历代学者诸说,结合《既夕礼》记载,驳斥异说,认为"既祖"指的就是在启殡之日,即下葬前一日,主人所完成的将柩车调转使柩首朝南的仪式。"填池"即"奠彻",指的是撤去启殡之日柩车转向后所设祖奠的做法。

  • 标签: 曾子吊于负夏 既祖 填池
  • 简介:我国古代的诗歌选集《诗经》共有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类。《秦风·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男子(也可能是女子)深深思恋一位“伊人”,不畏艰险地追寻“伊人”。“伊人”却处于苍茫蒹葭与浩渺水域的一方,始终难以企及。而这位男子矢志不渝地追寻着、追寻着。《蒹葭》创构了一种企慕情境,而成为传颂千古的名篇。

  • 标签: 《蒹葭》 《诗经》 企慕情境 歧解 爱情诗 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