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6 个结果
  • 简介: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风分子”不同,既未与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两千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 标签: 胡风案 同志 集团 无名
  • 简介:1915年12月4日,父亲出生在松滋县老城镇西门河一户家境较为殷实的家庭。那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军阀?昆战的黑暗年代,1927年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一次合作后的革命浪潮也席卷了松滋。12岁的父亲加入了儿童团,参加了高唱“打倒军阀”的革命歌曲和禁烟、禁赌、禁娼、禁售洋货的活动。这是父亲少年时最早接触的革命活动,对他以后的人生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父亲 革命活动 中国社会 革命歌曲 松滋县 共产党
  • 简介:金朝入主中原之后,中原地区形成一个外部对南宋隔绝而内部多元化的文化空间,加之女真统治者对汉民族的统治政策及变化,都在强制或促进着中原汉人(“南人”)的化。这种化状况表现在衣饰、发式、礼仪等方方面面,在心理上则呈现出对南宋的疏离,和对金朝统治的认同倾向。“南人”的化,消融了他们与燕云“汉人”之间的政治、文化差异,为元朝四等人制对汉民族的划分提供了现实依据。

  • 标签: 金朝 南人 汉人 胡化
  • 简介:拜上帝会的巾帼模范九妹“男人要学冯云山,女人要学九妹”。这两句话,是萧朝贵伪托救世主基督下凡时说的。时间在1850年1月13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地点在广西省平南县鹏化里的花洲冲尾。

  • 标签: 拜上帝会 冯云山 平南县 广西省
  • 简介:元代《通鉴》学和《通鉴》注瞿林东一元代《通鉴》学的发展南宋时期开始形成的《通鉴》学,在元代有了进一步发展。据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2编年类所考,关于《通鉴》方面的撰述有:郝经《通鉴书法》;金履祥《通鉴前编》18卷;何中《通鉴纲目测海》3卷;三省...

  • 标签: 《通鉴》学 胡三省 《资治通鉴》 通鉴纲目 黄龙府 历史文献学
  • 简介:抗战初期,本文作者孙钿还是个爱好文学的革命青年。他结识了凤,常到风门下讨教。1955年,全国突然发起揭露“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一下把他和-大批与风有过接触的人,大都划为反革命分子,关进了大狱。现在孙钿已到了75高龄,他回忆起昨天那场浩劫,仍令人怵目惊心。──编者

  • 标签: 胡风 大狱 革命青年 孙钿 梅志 《七月》
  • 简介:佩衡及其山水画嫣然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对君期册感当年,撞破金瓯世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有此好山川。这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赠给现代著名山水画家佩衡的一首七言律诗,对佩衡的山水画给予高度评价。佩衡(18...

  • 标签: 山水画 节奏感和韵律 桂林 美术教育 中国山水画 编辑工作
  • 简介:那天我在镜子里看见我脸上的伤痕和浑身的泥湿,我忍不住叹一口气,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心里百分懊悔,觉得对不住我的慈母——我那在家乡时时刻刻悬念着我,期望着我的慈母.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但是我已经过了一次精神上的大转机。——胡适《四十自述》己酉年(1909)十月,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上海中国公学风潮,带着'应有天涯感,无忘城下盟'的理想主义折戟,

  • 标签: 少年胡洪 求学转机 洪骍
  • 简介:2009年8月18日,著名作家、评论家舒芜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提起舒芜,自然避不开"风事件"。在公众视野中,舒芜好像也永远走不出"风事件"。如今,随着这一事件最重要的当事人舒芜的去世,这位备受争议的文化老人再度受到关注。

  • 标签: 胡风事件 毛泽东 周扬 人民日报 当事人 聂绀弩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末,新疆边陲小县蒲犁(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迎来了一位中共党员——鉴。鉴担任蒲犁边卡大队大队长一职期间,率部严厉打击英商的非法走私活动,破获几起英商偷运军火案件,搜集到英国驻喀什领事馆和英驻蒲犁代办处暗中煽动、策划驻喀什部队叛乱以及勾结麻木提、马虎山残部的证据,最终将英驻蒲犁代办处代办驱逐出境。同时,鉴率部巡查了整个蒲犁边境线,修建了若干哨卡,加强边境巡逻,巩固了边防。他还着手整顿军纪,通过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官兵一致和爱国主义教育,使部队一改旧习,为保卫祖国新疆的南大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标签: 胡鉴 蒲犁 边卡大队
  • 简介:时光如梭,转瞬之间克实同志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真可谓岁月无情,世事沧桑。

  • 标签: 胡克实交往
  • 简介:石原皋老人曾在《安徽史志通讯》第一期发表《蔡舟其人》一文。石老在文末说:“希望知道蔡舟的朋友们,更多的将蔡舟的一生事业详细地写出来”。石老已遽返道山,但薪尽火传。

  • 标签: 蔡晓舟 近现代史 安庆党组织 革命者 《黎明周刊》
  • 简介:《中国青年》杂志1980年5月至1981年3月开展的《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讨论(读者简称为“潘讨论”),可以说是当时思想解放浪潮中的一个浪头。我自始至终参与并且具体主持了这个大讨论。

  • 标签: 《中国青年》 问题讨论 思想解放 杂志 读者 主持
  • 简介:曾,生卒无考,籍贯邵阳,或谓长沙,唐懿宗咸通中屡皋进士不第,历游方镇幕府以终,盖晚唐时人。曾有(安定集)十卷,已佚;(咏史诗)三卷,今存。(咏史诗)共收七言绝句一百五十首,以地名为题,皆咏“古君臣争战、废兴尘迹”。曾咏史绝句对古代的历史小说及蒙学都产生过很大影响,如被宋元讲史话本、

  • 标签: 《咏史诗》 胡曾 注本 七言绝句 历史小说 咏史绝句
  • 简介:1955年5月,在神州大地从上而下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揭发、批判“风反革命集团”的政治运动并正式立案审查。这场运动因其波及之广泛和影响之久远,被列入建国后的重大政治运动之一。据1980年7月公安部给中共中央的《关于“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中统计,这场由毛泽东亲自发动并领导的斗争共触及了2100余人,逮捕92人,正式定为“风反革命集团分

  • 标签: 胡风 反革命集团 国民党 私人通信 毛泽东 政治运动
  • 简介:有这样一个人,他与其他的“风分子”不同,既未与风有任何的来往,也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风集团”,更不知道这个集团里的任何事情,只是因为在查获的欧阳庄给风的信件里提到了他——“苏州有一同志”,也就无辜地受到了牵连和迫害,成为整个案件受到牵连的2000多人中唯一的一个“无名者”。

  • 标签: 胡风案 同志 集团 无名
  • 简介:1812至1813年间,培犟著《燕寝考》一书,在辨析诸家之说的基础上详考天子以至大夫士燕寝之制,颇有创获,是古宫室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该书考证至为详备,但稍嫌繁琐。其论说本于郑玄,对其多有回护,有时未免尊郑太过。此外,限于材料,氏之考据时有推论,致使其立说的可信度有所降低。

  • 标签: 胡培翚 《燕寝考》 宫室 考据
  • 简介:应麟的“公心”与“直笔”说王记录中国古代关于史家素养的论述,影响较大者,前有唐代刘知几的才、学、识“史家三长”说,后有清代章学诚的德、才、学、识“史家四长”说。然而,在刘知几之后,章学诚之前,明代学者应麟在《史书毕》中提出的“公心”与“直笔”二...

  • 标签: 胡应麟 直笔 章学诚 刘知几 “三长”说 名教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