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前言在应试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的历史性转型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的颁布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体系的建立成为这一改革的重要成果.作为立足淮海经济区、面向苏、鲁两省基础音乐教育师资培养工作母机的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有益经验.面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音乐系依托自身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如何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其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加强了讲台与舞台之间的关系,让教育理论和教育技能与教学实践和艺术创造协调发展.坚持以师为根,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先导,尊重学生艺术创造的个性,全面拓展他们的专业素养与综合性竞争能力.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优化师范性、突出民族性、加强实用性.
简介:本文是我院理论作曲系讲师刘健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所写的关于曲式的三篇论文之一。已发表的两篇(见《黄钟》1987年第3期、1989年第2期)主要研究西方现代音乐的曲式结构,而本文则主要是用新的观念对传统曲式及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研究,读者可将三篇文章参照阅读。作者认为,“调性”与“材料”是形成音乐作品结构力的两大要素,它们之间经历了一个由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结合再分道扬镳的过程。对传统音乐作品,我们可以从“调性结构和材料结构的同步性与异步性”的角度对它们进行观测;当两大要素的结合开始解体,即传统的调性观念受到挑战时,则可使用“点调性、群调性观念”对曲式结构进行交通的分析;而面对更加繁复纷呈的现代音乐作品,我们则不妨摆脱“调性”和“材料”这对范畴的限制,而改用“组合逻辑与排列逻辑”,对其各种“同步”与“异步”的型态进行研究。编者认为,这种用历史的眼光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看成一个有承继关系的运动过程,看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用辩证的、系统的方法来连行分析的途径,是合乎实际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本刊欢迎音乐界、理论界的朋友们多写些这一类的文章,也欢迎不同观点展开争鸣,使我们的音乐学术研究更加富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