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战时期中国文学的区域化分,当从历史本相出发,以抗战区与沦陷区两分,尔后进一步细分为四大主要文学区域,即抗战区文学中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文学与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文学;沦陷区文学中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与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沦陷区文学。中国文学在区域分化的同时,表现出文学宣传化与文学艺术化这两大共同主导特征,并且在大后方文学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呈现出从抗战前期两者之间的激烈对抗,到抗战后期两者之间的趋于平衡这一文学转向,促成了平民史诗与市民传奇分别在抗战区文学与沦陷区文学中的出现,从而推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发展。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文学 区域分化 主导特征
  • 简介:1944年,岁次甲申,因战争原因,一批麋集在陪都重庆的文人雅士,仿兰亭之制,吟韵唱和,邀为文酒之会,故旧新知,觥筹交错,谈诗论文,酣畅淋漓,成为陪都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

  • 标签: 陪都重庆 抗战时期 兰亭 雅集 唱和 为文
  • 简介: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武汉、长沙、桂林等城市遭到空袭,内地一批高等院校先后迁到云南,其中留滇时间最长,对云南教育、文化事业影响最大的是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组的西南联合大学;其次是原在武昌,后于1939年3月迁到大理喜洲的华中大学。这几所学校的教师群体当中,有着许多海内外知名的文化精英,当年在物质条件极其简陋,生活环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深厚的学识根底,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学术研究也取得丰硕的成果;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学人风骨,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后学的楷模。本文只就这一群体中举出曾在大理喜洲工作、生活过的游国恩、包鹭宾、石钟健三位学者,追述他们在这一特定时期的学术成就,以及对大理历史文化作出的贡献。

  • 标签: 大理文化 抗战时期 西南联合大学 教师群体 生活环境 芦沟桥事变
  • 简介:摘要冀南银行作为抗战时期成长在根据地的重要经济力量,对于我国当时的社会稳定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文章首先从冀南银行自身的发展历程展开阐述,而后进一步就其历史价值加以讨论,对于深入学习抗战时期的经济建设经验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 简介:失去了老家,永远……1936年我开始上学,那是不久前才建起的小学,在湘北一个小山村大禾场的旁边。记得父亲从浙江回来,带着几位王家人在河边草地上挖草皮,让我们这些孩子搬着去垫在小学外边的场子上。校门外很快变成一片绿茵草坪。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自上屋、下屋、新屋、庄家畈等几个小村。当我们欢欢喜喜背起书包、提着放毛笔的小竹筒开始上课时,父亲又去了浙江。母亲说父亲在部队工作,不能在家久留。上二年级时,忽然不太平了,

  • 标签: 上挖 日本鬼子 王家 宋美龄 船上 王翦
  • 简介:正当防卫是一项重要的私立救济权利,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都有所体现,正当防卫对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利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最近发生在江苏常熟市发生的一起案件引发了人们对正当防卫具体适用的极大争议。文章通过此案例论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和正当防卫中一些相似概念的理解来阐述在以后司法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更准确地适用正当防卫

  • 标签: 正当防卫 构成要件 适用
  • 简介: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为了组织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抗战中来,在沂蒙山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教育运动,比如创建识字班、开展冬学运动、创立新闻报刊等等。中共开展的群众文化教育运动大大提高了根据地群众的文化水平,瓦解了敌人的奴化政策,并且为沂蒙山区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抗日战争 沂蒙山区 教育运动 社会教育
  • 简介:1931年6月,鲁迅为“一八艺社”展览会,写了一篇内容深刻的檄文——《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文章指出:现在的艺术,总要一面得到蔑视,冷遇,迫害,而一面得到同情、拥护,支持。一八艺社所作的艺术,在这旧社会里,是新的,年青的,前进的。他预言这新的艺术:“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现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

  • 标签: 函授班 木刻 历史 战时 浙江 1931年
  • 简介:本文在剧日统计的基础上,重新分析了抗战时期历史剧的类型及其兴盛的时代因缘和史学背景,重点讨论了以郭沫若剧作为代表的“乱世整合史剧”、从阿英到姚克的“民族危亡史剧”、阳翰笙等人的农民起义史剧的成就,认为以左翼为主导的战时剧作家感时忧国的历史想象中,既有借古讽今的政治寓意也寄托着复杂的人文感怀,而其杰出之作则写出了历史与人性的双重悲剧,显著地推进了现代悲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 标签: 悲剧艺术 抗战时期 历史剧 人性 农民起义 历史想象
  • 简介:战时期路翎笔下的人物总是很另类,他写的知识分子不完全像现代文学史一般的知识分子那样软弱无力,如同时期巴金笔下的汪文宣。他笔下的知识分子总带有下层民众的剽悍和原始强力;他笔下的下层民众也不像现代文学史一般民众那样麻木愚昧,而是带有生命的自觉。阅读路翎的作品给人

  • 标签: 路翎小说 原始强力 知识分子 作品 心灵 精神世界
  • 简介:百灵是东北抗战时期剧作家,他的戏剧电影集《夜行集》是东北抗战时期第一个戏剧创作集。百灵如“一路苦吟的夜行者”,在暗夜中不断摸索前进。他的戏剧作品题材各异、类型多样,真实地记录下了抗战时期东北地区的生活场景,在戏剧结构和艺术表述上不断尝试和探索,对抗战时期东北戏剧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东北抗战时期 百灵 戏剧 《夜行集》
  • 简介:战时期的越南华人虽然备受身份归属的煎熬,却始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自觉自愿地以华文文学创作来坚守民族文化的堡垒。出于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极度不满,越华作家借着召唤民族文化来纾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标签: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
  • 简介:1950年3月29日,在郭沫若、周扬、老舍、钟敬文等人倡议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民间文艺”正式成为一个学术概念。而在稍早时期.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以及本文主要涉及的“民间形式”等类似概念已在知识界,尤其是左翼知识界被频繁讨论。

  • 标签: 民间文艺 学术概念 抗战时期 歌谣 北大 1950年
  • 简介:一当我们谈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时,北京和上海是无法绕开的两座城市。北京自明清以来就为国都,历史的积淀注定北京必将成为中国新文化和新文学的龙头,早期的高等学府、作家流派、文艺社团多聚于此。对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第一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抗战时期 重庆 叶圣陶 左翼作家 新视角
  • 简介: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不可能举出过去有哪一个历史时期,文艺与战争的关系像抗战时期这样密切。抗战文艺与国家战略和民族利益之间的关系,是随着国家和民众对大众传播功能和效力的认识和依赖逐渐强化,而

  • 标签: 抗战文艺 文艺运动 舆论领袖 大众传播 抗战文学 新视角
  • 简介:战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动员目标、动员主体自身建设和动员方式三方面。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和长远目标出发,走群众路线,民主建党,进行多种方式形结合的全方位社会动员;国民党从阶级利益和战时目标出发,背弃人民,一党专政,以政府命令的单一方式进行社会动员。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社会动员 抗日战争时期
  • 简介:一、文学的纪实性面貌及怎样做"时代的号角"和戏剧,电影的蓬勃发展一样,文学作为抗战文艺的重要生力军,在"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激励下,更是以冲锋陷阵、摇旗呐喊的亢奋激越姿态,出现在战时大众传播的舞台上,令人注目。报告文学、小说和诗歌虽

  • 标签: 报告文学 大众传播 抗战时期 文艺运动 宣教功能 抗战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