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鲁迅在为萧红的《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而马步升在为赵旭峰的小说《龙羊婚》(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所作的序言中,称将其“展现了丛林法则下的人性法则.”无论是战火连月的哈尔滨近郊的偏僻村庄还是西北边陲与世隔绝的双龙沟蛤蟆镇;无论是解放战争中对抗外敌入侵和地主压迫还是解放后对抗贫穷和饥饿;无论是以女性的挣扎作为叙事中心还是用男性的抗争去打破传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无不在往复轮回着“生死场”.萧红在《生死场》中这样写道:“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这种表面上充实的“忙碌”,被乡俗礼仪死死地固定了下来,也将一代代的庄稼汉和他们的妻儿拴在了那充斥着尘土腥膻的乡村中.
简介:本文认为九十年代依然延续着八十年代的文化逻辑,只不过是其作用机制变得更隐蔽、更间接、更有效,因此,九十年代并不是个体文化时代,而是过渡性的“准个体时代”。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也不具备个人化写作的本质特征,它在外部形态上已经初步具备了个人化写作的某些属性,但在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出反个人化的潜在倾向,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准个人化写作”,其根本意义在于曲折地展示了在当今时代成长为个人的艰难。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九十年代小说发展与城市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描述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家的生存方式、写作姿态、价值选择、审美旨趣的冲击和改塑,寻绎城市文化对九十年代小说的精神指向、题材选择、叙述形态、接受图式、叙事模式、文体风格的渗透性影响,剖析九十年代小说对城市文化的回应与规避,在文化视阈内立体考察置身于各种冲击的漩流之中的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向、潜在危机与新的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