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空间的建构是绘画艺术画面表达的主要手段。一件绘画作品的产生,可以说是物象物理空间、艺术家心灵空间以及画面空间三者统合的结果。因此绘画艺术又被称作“空间艺术”。而不同民族的绘画艺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民族不同的空间意识形态。

  • 标签: 物理空间 山水画 绘画艺术 画面空间 绘画作品 心灵空间
  • 简介: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体现池莉爱情婚恋的文学作品,从皈依封建传统文化、自我觉醒、独立自主、迷失自我的角度论述了池莉的爱情婚恋反映出的几种女性意识形态。池莉对笔下的女性看得很透,对她们的优点与缺点都很写实地加以表现,尤其是她们作为社会人的种种烦恼与尴尬,表现了她们的弱势与强势。

  • 标签: 女性意识 婚恋观 婚姻 传统文化
  • 简介:中华道统思想是中国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道统的起源即中华文明和文化的产生,道统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道统思想的基本精神包括仁爱精神、中道和谐精神、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经世日用精神和包融涵盖精神。中华道统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密切联系,在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里,富强、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内容都与中华道统思想有关,反映中华道统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价值,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在当代的持续发展,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华道统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仁爱
  • 简介:<正>1究竟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时下,国内外理论界观点各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意见。一种以苏联学者波斯彼洛夫、卡岗和我国的陈涌、陆梅林为代表,主张“艺术认识本性论”,或曰“意识形态本性论”,认为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一种以苏联学者万斯洛夫、齐斯和我国的钱中文等为代表,主张“艺术审美本性论”,或曰“审美的意识形态论”,认为“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它的最根本特性应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结合”,由此,文学艺术是

  • 标签: 社会生活 艺术审美 客体 心理学 艺术本质 意识形态性
  • 简介:“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活动的整体特征和独特美学的思想。这对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思维方式和创作,具有艺术理论指导作用,对建设中国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天人合一”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理论内涵。从对事物认知上,它体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形而上哲学含义,是一种融合的思想;从伦理道德意义上。

  • 标签: 艺术审美活动 中国传统 中国画 美学观 “天人合一”观 当代
  • 简介:知行之辨在宋明时期是重要的哲学话题,文章从知与行的内涵、诚意与致知、良知与良能等三个方面比较了王船山与王阳明知行的不同。阳明和船山知行的不同所反映出来的是'心本体'与'气本体'哲学思想的差异。阳明的良知在践履的过程中虽然有扩充,但这种扩充虽范围有扩大、内容有充实,但良知在本质上孩提之时与成年之时并无区别。秉持着'性日生日成'说,船山认为作为起点的心、性,抑或良知,在人生的各种社会实践中不断充实变化。这种变化,在船山看来应该不仅仅是用强弱大小等词汇描述的外在形态改变,而且应该是二气?缊神化后的性质改变。

  • 标签: 王船山 王阳明 知行观
  • 简介:中国陶瓷八千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是以器皿为主要形式存在着,它的灿烂与辉煌举世瞩目。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陶瓷文化的优势地位已经丧失。本文阐明了在泛全球化的今天,优秀的陶瓷器皿艺术必须从浑厚的本土文化出发,呼吁现代陶瓷艺术家重视建设陶瓷器皿这一艺术形态,将现代艺术理念与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在纷杂的艺术空间里,显示具有异质性的中国现代陶瓷器皿艺术,重建昔日的辉煌。

  • 标签: 陶瓷 器皿 重建
  • 简介: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威廉.华兹华斯的诗歌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语料库的定量研究方法对华兹华斯创作全盛时期的50首诗歌进行了语篇分析,通过词频统计、生成主题词表、观察索引行等技术手段,实现了诗歌研究中定量与定性分析的有机结合。研究结果验证了华兹华斯诗歌中普遍传达的自然思想,反映了诗人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烈愿望。

  • 标签: 威廉·华兹华斯 语料库 自然观 意象
  • 简介:明代大儒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达到"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的文化伟人。"阳明文化"是指王阳明及其后学在长期的道德体悟及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心学学派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儒家心性论与中国道德哲学发展到阳明文化之阶段,已到达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 标签: 社会实践活动 文化体系 价值观 主义 中国历史 道德
  • 简介:当代神秘潮──当代中国作家的人生研究樊星问题不再是:“在一个符合理性意志的需要的世界上,能够达到什么样的伟大目的?”而是:“在一个冷漠无情,可能还充满敌意的世界上,个人怎样才能体面地生活下去,不致郁郁寡欢?”在一时绝望的时候,柏拉图自己也提出过这样...

  • 标签: 当代中国作家 理性主义 王安忆 人生观 博尔赫斯 唯美主义
  • 简介: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王元骧 历史逻辑 文学理论 教授 90年代以来 文艺美学思想
  • 简介: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年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挫折应变能力、调适能力较差,在对爱与被爱的渴望与理解、认识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遭遇情感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易产生心理问题。本文结合高校辅导员关于恋爱教育的具体案例进行阐述与分析,旨在探究高校大学生恋爱的树立与引导问题。

  • 标签: 恋爱观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辅导员工作
  • 简介:<正>世博会的核心价值是进步、创新、交流。世博会不是贸易博览会、城市博览会,而是思想、文化艺术的盛会。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艺术,向来是世界博览会的重要主题元素和组成部分,世博会向世人展示的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成就。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7000万人次的参观者。"和谐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这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谐城市"是

  • 标签: 中国书画艺术 艺术方法 世界博览会 绘画美 贸易博览会 文化艺术
  • 简介:调查说明从1919年算起,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已是百年。一百年来,女性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现代女性拿起笔自由写作本身也深具革命性意义。在百年女性文学史上,有一大批重要女性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张洁、铁凝、王安忆、林白、迟子建……她们不仅仅代表了中国女性写作成绩,事实上,也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现代女性 女作家 写作观 中国女性 女性文学史
  • 简介:朱熹与王阳明对《大学》中'格物'思想的不同诠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明儒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观念上的差别。而王阳明对朱熹的格物思想进行探究及亲历过一定生命经验后,否定朱熹'即物穷理'的格物方法论,建起从格物到格心的通渠,形成从正心到正物的心物思想历程,其方法论意义最终回应了儒家'性善'的道德立场。

  • 标签: 格物穷理 为善去恶 正心 心物观 性善
  • 简介:实现全人类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是反映全球化发展必然趋势的后现代文化哲学的核心价值诉求。这一价值至少包含如下精神内容:(1)"特殊人性"向"普遍人性"转变的文化整合;(2)"文化革命论"向"文化建设论"转变的文化发展;(3)基于"地球家园意识"和"文化建设论"的文化研究的整体思维方式和和谐思维方式;(4)以后现代范畴的公有制和民主制的普遍自由和普遍平等为基本内涵的文化价值;(5)以人人享有求知、有知、用知的当然权利为本质内容的普遍自由概念和相应地以保障这种普遍自由得以落实而免遭侵害的公平机制为本质内容的普遍平等概念。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后现代文化哲学 普遍自由 普遍平等
  • 简介:文艺作品的价值始终是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近些年,一些文艺作品在商业运作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和忧虑。2013年10月17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二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当前文艺作品的价值和评价标准问题”,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孙佳山主持,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徐刚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李云雷,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40多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论坛以当前热议的文艺作品为切入点,讨论了在历史转折年代不同文艺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所勾连的社会文化图景,探讨了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力图为建构科学、健康的文艺评价体系做出初步的探索。本刊特刊发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 标签: 文艺作品 评价体系 价值观念 标准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 简介:本文从自由意志的角度,分析解释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人文主义,即人类的自由意志与上帝所代表的理性之间的调和关系,以及撒旦违背上帝的意旨从反叛的英雄堕落到恶魔的过程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进而阐明了弥尔顿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并警示了人性的幽暗,即失去理性的指引而任由自由意志泛滥必将导致堕落,由此揭示了《失乐园》人文主义主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人文主义 自由意志 理性
  • 简介:明代《四溟诗话》作为《四库全书》诗文评类的重要存目,如今被视为明代诗歌批评的代表受到学界广泛的关注。其鲜明的诗歌批评态度,融诗歌观念、创作谈和分析为一炉的特点,以及理论化批评的先驱地位,在近古文学批评著作中颇具代表性。文章以《四溟诗话》为具体的研究对象,在总结其批评特色及价值的同时,力图进一步管窥诗话发展至明中期,诗学批评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并借助令人的文学观念去寻求古代文学观念中不为当时人所明识、但又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慢慢见出其价值的宝贵遗产。

  • 标签: 《四溟诗话》 明代诗话 批评价值观 诗学批评
  • 简介: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对审美现代性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文化观 审美现代性 精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