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识四蕴即受、想、行、识。识四蕴音声相合,与色蕴和鸣。识四蕴犹如四只鸟儿带着自己的色身鸣叫——“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标签: 心识 《心经》 音声 解读 漂移
  • 简介:的小说风格素净,作者偏爱以第一人称构造小说,因受儿时看戏的经验影响,使作者以写小说来满足一种"分身""化身"的欲望,其创作经历与其作品中出现的人物都有一种鲜明的他者特质。木的文字深入浅出,细致入微,往往在不动声色之中,蕴涵着令人振奋的艺术力量,沉潜于人生的理性思维。

  • 标签: 木心 《温莎墓园日记》 分身化身
  • 简介:一个多年的新闻职业写手若是来了兴致,开始尝试文艺性散文写作,似有两种常见的结局,一是笔尖老是弯不过来,新闻腔难减,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终不成气候;另一种,文体的敏感性强,换笔神速,文字顿然轻灵,别开生面,给人的感觉仿佛向来就是写文艺散文的。韩晓露看来属于后一种。这有些不简单,更何况她读研的那会儿攻的是新闻专业,毫无旁骛。

  • 标签: 散文集 力量 新闻职业 散文写作 新闻专业 文艺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简要论述了感的七种类型、感形成的若干原理、感的修辞作用、感的四种形成方式。

  • 标签: 通感 类型 原理 作用 形成方式
  • 简介:东汉班昭,博学高才,长于著史,踵成《汉书》。擅赋能文,所著《女诫》、《东征赋》等,影响至深,故论者亦多。曾为其兄班固《幽赋》作注,出于何种动机而作,又有何种目的,体现何种思想,对后来注赋者影响如何等诸多问题,学者却少有论及。笔者不揣谫陋,试论之,以作引玉之用。一、班昭注《幽赋》之动因、时间班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其《女诫》云:“吾性疏顽,教道无素,恒恐子榖负辱清朝。圣恩横加,猥赐金紫,实非鄙人庶几所望也。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以为忧也。

  • 标签: 文学史意义 班昭 《女诫》 《汉书》
  • 简介:一、为大众艺术辩解析当代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或者说文艺学和美学的“生活论”转向,其相关的西方资源,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斯特曼2002年被译成中文的《实用主义美学:生活之美、艺术之思》一书,不容忽视。斯特曼1949年生于费城一个犹太人家庭,16岁赴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攻渎英语和哲学,然后又获哲学硕士学位。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实用主义美学 舒斯特曼 当代中国 热情 大众艺术
  • 简介:当代生活日新月异,审美现象层出不穷、纷繁复杂,我们越来越需要更加富有解释力、穿透力的美学理论来应对。美国学者斯特曼倡导的身体美学将身体作为审美感官并注重它在审美体验中的功能,比旧有的美学更多地关注了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解释今天日常生活中的审美现象具有较大的启发。但是,它的局限也是明显的,有待拓展的理论空间很大。本文首先介绍并分析身体美学的由来、学术意图、理论核心与基本缺憾,然后从‘使美学成为高尚的生活艺术”这一学术追求出发,重新界定了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活动论’,最后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对“日常生活审美化”命题进行了反思与批判。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身体美学 舒斯特曼 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 学术追求
  • 简介:王更生,台湾著名《文心雕龙》研究专家,1928年生,河南汝阳人,少从军,1949年流徙迁台,生活窘困,辗转台湾各地任教职。奔走衣食之际,王先生仍勤勉自励,笃志进修,先后完成大学学业(1963年台湾师范大学夜间部国文系第一届毕业生)、硕士学位(1967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学位(1972年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留台湾师范大学任教,主讲《文心雕龙》课程。

  • 标签: 《文心雕龙》研究 台湾省 师范大学 读本 硕士学位 博士学位
  • 简介:国产警匪片必须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探索自身的类型性,在人性挖掘与商业奇观、在基于真实与叙事想像之间取得平衡,逐渐积累属于自己的民族诗学传统、审美经验和人生智慧,从而建构起“中国故事”自身的叙事范式与类型惯例。

  • 标签: 国产警匪片 类型性 中国故事
  • 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选购商品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商家为了争取更多的消费者,展开了广告大战,这时广告的重要性便日益显现出来。广告有偿地传播包括商品信息、服务信息、思想观念信息等在内的各种信息,而且要通过传播为广告主带来利益。这种信息的传播应是双向的:一方面,由广告主向受众传播;另一方面,还要将传播的效果反馈给广告主。也就是说,广告就是“桥梁”,能够形成广告主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引发更多的购买行为,因此,如何架起这座桥就显得格外重要。

  • 标签: 通感 广告 商品
  • 简介:本文称韩国阳明学为'实心与感的阳明学',对郑齐斗和江华学派以及对郑寅普的思想特征进行了考察。毋庸置疑,阳明学是从中国传至朝鲜,但是朝鲜阳明学的形成和展开并非仅仅是对中国阳明学的简单因袭和教条主义的追随。在朝鲜阳明学是根据朝鲜的现实,尤其是阳明学者们为了解决自身生活的时代所直面的实际问题提出和确立的新方案。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朝鲜的阳明学是朝鲜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相融合之产物。若追寻实心与感的根源,可追溯至成浑与李珥。朝鲜阳明学者一方面继承成浑与李珥的性理学,另一方面接受中国的阳明学,不同于性理学和中国阳明学的朝鲜阳明学亦由此产生。可以说,朝鲜阳明学具有开放性、主体性和创造精神。不仅如此,朝鲜阳明学者并未停留在观念的知性游戏之层面,从实心出发诊断时代问题,感受百姓的痛苦为己身之痛苦,试图通过权道来解决时代问题,不仅努力推进制度改革救济苦难中的百姓,更是以身力行。由此可以见得其'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朝鲜阳明学所具有的'开放性'、'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精神'和'爱民意识'正是'实心与感的韩国阳明学'的特征。实心是完全去除虚伪和利己之心,是天赋的、真实的。这便是王守仁所谓'良知''仁心'。实心的关键点在于实心是感的主体。有实心,则无彼此和内外的间隔,民众的苦难和痛苦可感知为己身的痛苦。因为感受到痛,便不能无视民众的痛;正因为不能无视,所以才努力通过制度的改革,或通过实质的实践行为来救济民众于痛苦之中。郑齐斗、郑寅普是用实心来直面现实,批判当时拘泥于虚伪的名分与形式的既得权力者,与百姓相感,时而通过制度的改革,亦通过实践来关怀百姓之疾苦,致力于救济百姓。实心与感并非是过去的遗物。今天的市场经�

  • 标签: 实心 感通 韩国阳明学 郑齐斗 江华学派 郑寅普
  • 简介:本文着重探讨李渔的人格心理嬗变与其小说戏剧、创作之关系,认为其小说、戏剧作品思想境界与艺术格局之形成,根源于他一生中最为本质的人格心理变迁:从“愤世”走向“谐俗”。李渔这种人格心理蜕变,最终导致其文的转迁,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他所从事的小说、戏剧创作,并不是纯粹写作,而是出于现实与世俗目的考虑的一种生存方式。这极大地阻碍了李渔社会批判精神的发挥与艺术创新才能的拓展,造成其小说、戏剧作品片面推崇文学创作上的娱乐主义。李渔由此错过了可能使他成为第一流小说、戏剧家的历史契机。

  • 标签: 人格 文心 艺术偏向
  • 简介:本体功夫论是"四句教"的核心内容。良知本体无善无恶,一悟本体,即是功夫,通过援佛入儒,阳明构建起独具心学特色的本体功夫论。

  • 标签: 心学 禅宗 良知 四句教
  • 简介:王阳明和贝克莱虽然都主张事物只能存在于心内,但两人对心物关系的看法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两人都把看作本体,王阳明把看作道德的本体,贝克莱把看作世界的本体;两人都从主体性的角度解释物,王阳明把物解释为事,贝克莱把物解释为观念的集合;王阳明的"外无物"强调要实现心理合一只能在心上下工夫,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只有心灵能够支撑事物的存在。因为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王阳明的哲学走向了道德形而上学,贝克莱的哲学走向了客观唯心主义。

  • 标签: 王阳明 贝克莱
  • 简介:一九五五年夏天,雷蒙德·卡佛即将高中毕业,在华盛顿州尤宁加普的一家卖薯馃的快餐店遇见正在那里打工的玛丽安.年仅十四岁的玛丽安身材窈窕,风姿绰约,和雷几乎是一见钟情.和玛丽安相遇,是雷一生最大的幸事.他当时还没有意识到,在这家不起眼的快餐店,他遇到了守护他长达二十年的幸运女神.热恋期间,两人共同阅读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还有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饱读经典名著,使他们的恋爱时光不仅浪漫而且充实;而文学,正是维系他们爱情的坚韧纽带.

  • 标签: 妻子玛丽安 心早已 执著里
  • 简介:荣格以“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为基础建构其“原型批评”理论,不仅在文学创作中影响很大,而且在影视关学研究和影视作品分析中也有它一定的经典性。本文通过《绿野仙踪》与《我狂野》的比较研究,认为重建后的“原型意象”恰恰讧明了“原型批评”理论在不同时代中始终具有其恒常性。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这种理论或方法总是不断地被人们引证或运用、评价,乃至在具体作品中加以创造性地发挥。

  • 标签: 原型意象 重建 类型片 移位 恒常性
  • 简介:大学的性质和内涵决定了大学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传承发展文化的功能和使命。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一靠教书育人,二靠研究阐发,三靠传播推广,四靠文化交流互鉴。教书育人在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大学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它在教书育人、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角色重要,作用重大。贵州大学推行识教育2014年7月以前实行的是'全校选课模式'。2014年7月采取新建阳明学院形式,采用新生学院模式,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集中开展本科识教育。贵大阳明学院成立以来,认真学习和实践识教育与阳明思想,稳步推进识教育与阳明思想融合,在育人和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方面初见成效。

  • 标签: 通识教育 阳明文化 贵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