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汉语是无形态的语言,它的特点是重表义而轻形式。因此,研究汉语的语义系统及语义结构规律问题尤为重要。其中,研究词语之间的各种语义组合关系、语块之内及语块之间的语义组合关系,以至句际之间、语段之间的语义联系等问题,对解决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机器翻译以及人际交际等方面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仅就词语之间的语义组合关系谈几点浅见。1.词语搭配的性质是语义的组合关系1.1关于词语搭配的性质问题,语言学界曾进行过争论,至今许多学者仍在进行探讨、研究。比如“我喝饭”这句话显然是病句(方言除外)。但究竟“病”在哪里?是语法上的错误,还是修辞上的用词不当,还是语义上的问题?过去语言学界曾有不同的看法。例如郭绍虞先生在其《汉语语法修辞新探》一书中谈到上海语文学会曾讨论过“我喝饭”的问题:“语法学者认为这是语法现象,因为语法只研究通不通,修辞才研究好不好,这句话不通是动宾关系上的毛病,所以是语法现象。也有人认为语法只研究语文组织规律,修辞才研究语文的运用,所以这句话的不通是运用语言不当的问题,只能看作是修辞现象而不是语法现象”。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语法不是修辞学,它只管虚字的用法,至于一?

  • 标签: 词语搭配 义位 语义结构 语义关系 语义组合 语义搭配
  • 简介:古诗词的色彩描写具有神奇的魅力。每当我们读到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眼前就浮现出一幅红绿相向的美丽画卷,心中无比惬意,顿生几多联想。

  • 标签: 色彩描写 古诗词 联想
  • 简介:邀请函是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公关工作文书,在邀请函的写作很多人存在误区.要么是硬套现成模板,要么全盘借鉴西方商务文书。我们应当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将传统雅言与现代应用文写作相结合,最终形成富于中国特色的应用文书。

  • 标签: 邀请函 传统文化 雅言 结合
  • 简介:熟悉《雨巷》,近乎“烂熟”于胸。原委不仅在于喜欢这首诗;更在于作者是我挚友执事之杭州第十学的校友。戴望舒历来是朋友学校的骄傲。

  • 标签: 语文 闽派 《雨巷》 第十中学 戴望舒
  • 简介:在交际,人们都喜欢听好话赞扬话。听到这些话就像遇到“喜鹊唱枝头”.令人高兴振奋,从而对说话人会产生好感。人们最讨厌听贬损话、恶意挑错的话.听到这些话就像碰上“乌鸦头上叫”。使人扫兴恶心.产生反感甚至憎恶。

  • 标签: 人际交流 语言艺术 个性 存在价值
  • 简介:所谓引证,就是引用相关的言论、事例或数据等来证明所持论点的正确性和对方观点的谬误之所在的一种论证方法。它是最常见的论辩技法之一。成功的引证,往往显得雄辩有力,难以反驳,因而它在辩场上倍受欢迎。本文将围绕引证及其反驳技巧这两条主线展开论述:在行文过程,为了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笔者试将这两条主线交错铺陈,即在分析一例优秀的引证辩例之后,再探讨较为具体的反驳方案,以供广大论辩爱好者参考、借鉴。

  • 标签: 论辩技法 反驳技巧 论证方法 论证材料 经典言论 归纳引证
  • 简介:《论语》的“N问N”句陈思坤本文所谈的是《论语》语段开头的起始句的一种句式,兼及《法言》的同类句子。所引《论语》材料出自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年6月第一版。所引《法言》材料出自新纂门目五臣音注杨子法言,影世德堂本。《论语》语段的...

  • 标签: 《论语》 《法言》 宾语 主谓短语 孔子 卫灵公
  • 简介:“禁果”的说法来自古希腊传说:伊旬园的夏娃被禁止摘食恶树上的禁果,然而她抵抗不住蛇的诱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偷食了禁果,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我们在日常生活也有类似经验: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叫做“禁果效应”。在语文教学运用禁果效应,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改善师生关系有重要意义。以下便是笔者在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点想法:

  • 标签: “禁果效应” 语文教学 希腊传说 日常生活 心理现象 教学效率
  • 简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仅要精批细改,也要注重讲评的指导,从六种特性详细解读讲评课上的讲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作文讲评要注意"六性":时效性、有效性、针对性、对比性、互动性、自主性。

  • 标签: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讲评
  • 简介:细读,意味着以作品为中心,在语义学层面细加体验、推敲,从而整体上把握作品。它作为一种审美活动,自古皆然;直至今日,冠以“细读”字眼的文章在鉴赏类文字、书刊屡见不鲜。但是,假如我们要在概念术语的层面上较真,经过判断与梳理,则不能不承认它却是自域外辗转而来。细读,严格意义上说来自上个世纪英美新批评文论。作为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概念,它在文学艺术术语词典里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是这样定义的:“美国‘新批评’派的文学主张之一。细读(closereading)指细密地研究作品的上下文及其言外之意,它要求批评家注意每一个词的含义,发现词句之间的精微的联系,包括词语的选择和搭配、隐显程度不等的意象的组织,等等。他们认为,只有经过这样细致的分析,才能见出一部作品的总体,从而确定其艺术价值。”

  • 标签: 细读 英美新批评 概念术语 文学主张 审美活动 艺术术语
  • 简介:在自然口语“完了”具有一种话语标记的功能,在话语不再影响句子的真值,仅仅是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适应,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的痕迹。这种话语标记的用法是在动词“完了”表动作终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与在叙事中频繁地被用作承上启下的手段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话语标记 “完了” 语法化
  • 简介:公文即公务文书,是用来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工具,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处理公务时所使用的一种具有特定格式的书面材料。公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公文既包括法定的红头文件,也包括一般机关事务文书。

  • 标签: 公文写作 抒情手法 语言 叙述方式
  • 简介:<正>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大多是从旧私塾里承袭下来的。以吟诵记背为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能做者,识字、句读而已。至于行文布局,偶尔也有一点感想式的评论,但更多的是靠学生在日后吟诵中去意会。在西洋文化的影响下,中国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语法之类的内容。这是一大进步。有了这种内容,至少是一句之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得比较清楚了。这也是马建忠发奋著述《马氏文通》的用意。可以认为是语文教学由经验上升为科学的第一步。但西洋文化也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中国一向是语文不分的,有了语法之类的东西以后,语言和文章成了两个内容,分成了两个部门。好象语言只管字、词、句,而字词句写成一篇

  • 标签: 交际意义 形式意义 语言问题 语言单位 语文教学方式 语言研究
  • 简介:《金瓶梅》“得”字句(述补结构)分析夏齐富明代中叶的白话小说《金瓶梅》①近代汉语语法现象非常丰富,该书“得(的)”字句,计1085例,这个统计不包括下面带“得”(或“的”)的这一类句式:(1)自从嫁得你哥哥,吃他忒善了,被人欺负……(35页)(2...

  • 标签: 《金瓶梅》 “得”字句 述补结构 “得”后成分 语义指向 “的”字短语
  • 简介:诗词的“平”字辨释魏耕原“平”字本来平平无奇,在散文中使用频率不大,其义一望即知。但在诗词不仅频频露脸,而且含义丰富,而诗词注本每多略而不注。如王维《观猪》“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唐诗和王诗的选本,均缺略无注,似待之常见义。但若用其“平静”、...

  • 标签: 引申义 刘禹锡 《唐宋词鉴赏辞典》 陈子昂 《九家集注杜诗》 故国平居有所思
  • 简介: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长期以来,许多学生习惯于写老师给的命题作文,竟不知道怎么给作文拟上题目。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既然我们平时都很重视阅读名著,那就要“学以致用”,利用名著来给自己的作品拟制一个出彩的标题。

  • 标签: 标题制作 名著 “学以致用” 命题作文 学生习惯 俗话
  • 简介:在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尴尬的情况。此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自嘲,就能帮你走出尴尬。自嘲,即自我嘲弄。表面上是嘲弄自己,但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交际运用得好.就能让尴尬变成笑声,在笑声展现出你非凡的智慧和人格魅力。

  • 标签: 尴尬 嘲弄 自嘲 当地 自我 展现
  • 简介:张爱玲是擅长以纯熟精巧的文字表达她对人生、人性的认识的作家,在她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她对人性洞察之深刻,对世情描摹之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短篇《花凋》写女孩子郑川嫦短暂的悲剧一生,作者使用了摹绘、比喻、对比、反语、排比、反复等等辞格来营造作品氛围、描绘人情风俗、塑造人物形象、演绎人生悲剧,现将作品中出现的辞格作一分析。

  • 标签: 张爱玲 辞格 短篇小说集 人生悲剧 文字表达 《传奇》
  • 简介:本文探讨了近代汉语"你那X"复指结构。"X"主要由名词性成分充当;"你那X"在句中主要作独立句、主语和宾语及主题语;语义上,"你那X"主要表示消极情感义和权势义;"你那X"的存在主要和表达定性功能和话语距离有关,"你那X"的消失是和"你这X"竞争的结果。

  • 标签: 你那X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存在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