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正>由于语音的变化和方言的分歧,汉语中形成了不少多音和多形词。其中有许多多音的读音是不必要的,多形词更是汉语中的累赘,这些多音和多形词,增加了学习汉语的困难,不利于汉语的现代

  • 标签: 多音字 多形 读音 语流音变 不必要的 学习汉语
  • 简介:楚简《老子》所用文字属战国楚系文字,其间存有大量文字通假现象。本文在参照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及通行本的基础上,对楚简《老子》使用的、《汉语大字典》中未收录的通假,进行了考辨和增补。

  • 标签: 楚简《老子》 通假字 《汉语大字典》 增补
  • 简介:朝鲜在李氏王朝时期刊行了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在这些对音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对当时的汉语语音做了较全面的描写和论述,其中近代音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本文以朝鲜文献中的谚文对音为根据,探讨中古微母在近代的演变过程,指出《洪武正韵译训》(1455)到《四声通解》(1517)时期是微母从半元音向零声母演变的过渡期。

  • 标签: 微母 对音 朝鲜文献 零声母
  • 简介:“[食其]([饣其])”在元朝时,即已被御览钦定,官方认可了。但是至今辞书仍未收录,细恩之,这件事也不失为文化建设的缺憾。

  • 标签: 辞书 收入 文化建设
  • 简介:“主动补旁范式”是非正则主语范畴的一个小类。尽管专门对主动补旁范式机理的研究不多见,但对非正则主语范畴已有不少描写性研究,指出其主语施事特征弱化、虚化、异化,许多句子主语具有“非人称”特征,造成句法行为异常。许多研究对这些结构上的特征用“语用因素”来作出解释,认为这是以语用为主导的现象,占优势的语用关系弱化了句法---语义关系,但揭示该范式形成过程机理的研究阙如。研究发现,要弄清楚旁范式---主动补旁范式也包括在内---的形成,弄清楚旁主语为什么可能是一个关键。本研究希望以这类非正则主语句为例,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用动态的意识活动过程进行分析,解释这类旁句的非正则主语为什么可能、又是如何实现的,用抽象的心智层面共性来解释该类范式的构成和特点。

  • 标签: “主动补”旁格范式 动态意识活动 意象 意向性 用例事件
  • 简介:安福方言存在成系统的近指呼和远指呼,呼系统有两种变化形态:一是以[i]结尾的名词,近指呼是在[i]的后面添加[e],远指呼是在[i]的后面添加[ei];二是名词以除了[i]以外的音结尾时,近指呼是将结尾名词的韵母改为[a],远指呼是将结尾名词的韵母改为[o]。

  • 标签: 安福方言 呼格 近指 远指
  • 简介: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汉语方言的方位词"上"具有标记功能,主要用于标记受事宾语和与事宾语。香格里拉话的标记"上"与当地藏语中甸方言的标记go在来源和功能上存在对应关系。在深度的语言接触下,汉语中的方位词"上"和"下"都能进入向标记演化的语法化链。

  • 标签: 香格里拉话 语言接触 方位词“上” 格标记 语法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广昌县位于江西省东部,与福建省建宁县交界。除南端的驿前乡接近石城县口音外,全县方言基本一致。本文讨论的是老派县城话。发音合作人吴潜同志,退休教师,世居县城。调查时间一九八二年秋。一声韵调

  • 标签: 方言 退休教师 广昌县 异同 声韵调 江西省
  • 简介:文章阐述了国家标准《信息技术中文编码字符集》(7万余)部首序的研制方案,重点说明了部首数量、提取部首和归部的原则及方法,并分析了201部首方案和多开门归部方法的得失,对部首查字法的研究与规范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部首 归部 201部 7万字部首序 多开门
  • 简介:摘要对东南亚华裔集中地区的汉语教学可作为母语教学而非第二语言教学,当地学习者对汉语的听说能力明显高于书写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华裔学习者的汉字书写能力,本文结合自己在华文教学中的教学经验,从形声字意符入手,有针对性地找出适合华裔学生的形声教学策略。

  • 标签: 华文教学 形声字意符 -教学策略
  • 简介:谈异体──为贺《辞书研究》百期作赵振铎一通常所说的异体是指音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汉字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体系。它形体众多,结构复杂,在使用的过程中,一个可以出现不同的写法。举一个例子来说,天地的“天”,除了通常见到的“天”这个形体以外,还有以下...

  • 标签: 辞书研究 体字 “天” 《汉语大字典》 《说文》 《正字通》
  •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煞(杀)"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表示一般性结果(非死亡义)和表示程度,后者又有表示极甚程度和假设性无限程度两种类型.从总体上说,"煞(杀)"表示一般结果和表示程度都源自相应的补充结构,但其中次类具体的形成方式则或有不同.

  • 标签: 煞(杀)字结构 类型 形成 聊斋俚曲
  • 简介:摘要声调是所有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方面。普通话的韵味,主要由声调体现出来。可以说,是否使用普通话声调是判断说的是不是普通话的关键,而声调的准确与否,又直接显示了一个人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山东威海方言声调与普通话声调的辨正有一定基本规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山东威海方言也有四个声调,所不同的是它们的调值不同。有人概括为“上声不变阳平变,阴平去声两相颠”。就是说在威海方言里读上声的普通话里也读上声,都是读降升的调型;阳平读的要有变化,普通话调型为中升,而威海方言读成了高平;普通话阴平、去声的调型分别为高平和全降,而威海方言正好相反,读成了降调和平调,只不过调值稍有差别。本文将对这个现象做出分析,以便为山东威海方言研究增砖添瓦。

  • 标签: 山东威海方言 声调易错字 古入声字
  • 简介:形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隐现指“的”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形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2015)对四种形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形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古-k韵尾与二合无音au、ou、ai、ei的对应,从现代汉语的情况看,是北纬37°以北地区方言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北纬37°以南地区的汉语方言中,根本不存在这种对应。本文以文献和方言资料为依据,认为古-k韵尾与二合元音的对应在历史上曾经普遍分布于北纬37°南北的广大地区。只是由于后来(大约从北宋开始)在北纬37°以南发生了新一轮的语音变化(二合元音au、ai等趋于单化),而在北纬37°以北则没有发生,这才造成了两个方言区现在的上述差异。本文还以为,共同语读书音的发展滞后于口语音的现象有助于推测口语音中一些变化产生的时代;现代北京方言中古药、铎、觉、陌、麦、职等韵的所谓文读,也并非从北京方言自身中发展出来,而是来自洛阳、开封方言较新阶段的读音。

  • 标签: 二合元音 方言 韵尾 洛阳 韵字 开封
  • 简介:古汉语以母自先秦以来经历的音变至少包括腭化、擦化、塞化、鼻音化、唇齿化等基本类型,并且能够在汉语文献(传世/出土)、方言、民族语等各种材料中得到反映。历史音变、共时变异材料均指向以母来自上古汉语的边近音*1-的看法。

  • 标签: 以母字 自然音变 类型学 泛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