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王靖荣 杜昕 何柳 董建增 张海滨 郭金成 马长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内科 国家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血管内科,北京101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新发脑卒中患者口服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选取2011年8月至2018年12月参加中国房颤注册研究且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访日期截止到2019年12月。根据患者脑卒中后是否服用药物分为组和非组,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合并疾病、用药史等基础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与卒中后药使用有关的因素的优势比(OR)分析房颤合并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药物治疗的应用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57例在随访过程中新发急性非致死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口服药物(oral anticoagulant,OAC)治疗率39.4%(377/957)。多因素分析表明较高医保报销比例(OR:1.91,95%CI:1.28~2.86,P=0.002)、围卒中期房颤复发(OR:3.34,95%CI:2.34~4.76,P<0.001)、合并用药种类(1~2种OR:2.10,95%CI:1.36~3.23,P=0.001;≥3种OR:2.31,95%CI:1.37~3.91,P=0.002)是患者在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治疗的保护性因素;相反,卒中前小板药物使用(OR:0.29,95%CI:0.20~0.43,P<0.001)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OR:0.49,95%CI:0.40~0.60,P<0.001)则是应用口服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国房颤合并急性脑卒中后3个月内患者口服治疗率较低。围卒中期的房颤复发、较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合并用药种类是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治疗的保护性因素;卒中前血小板药物应用和较高的HASBLED评分则是影响患者卒中后3个月内应用口服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浓度枸橼酸钠抗凝剂应用于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DCR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长征医院南京分院及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因活动性出血或伴有出血倾向以不同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性DCRRT治疗的ESR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21例,以4%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及B组(22例,以30%浓度枸橼酸钠体外抗)。两组均选用不含碱基置换液行日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A组外周静脉补充碱基,B组不额外补充碱基。监测并计算两组的外周血生化指标[血肌酐(Scr)、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pH值、Na+、外周Ca2+、滤器后Ca2+、HCO3-]、动脉血气[碱剩余(BE)]、凝血指标[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变化,同时监测并计算A、B两组治疗同时间段的入液量及超滤量。结果两组均完成12 h的DCRRT治疗模式,患者治疗期间无口唇麻木、低钙抽搐等临床不适症状。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12 h时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动脉血气、凝血指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 h时的Na+浓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12 h的滤器后Ca2+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2 h后的pH值、BE及HCO3-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8、12 h后的血Scr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其他指标(包括外周Ca2+、APTT、ALT、T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同时间段的入液量及超滤量比较,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两种不同浓度枸橼酸钠应用于DCRRT均是安全有效的方式,高浓度枸橼酸钠操作较低浓度简便实用,易于临床推广。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枸橼酸钠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患者治疗中责任制护理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10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依据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责任制护理。针对两组相关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长进行比较及观察。针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及观察。针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相关的动脉血气指标进行比较及观察。结果研究组所有临床症状持续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相关凝血指标:APTT、TT及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相关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给予老年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使用责任制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APTT、PaO2及PaCO2水平。

  • 标签: 老年肺栓塞 抗凝 责任制护理 APTT PaO2 PaCO2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已成为儿童肝衰竭患者的重要器官支持手段。是决定该治疗手段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传统的全身肝素有诱发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高风险;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局部临床效果不佳;无肝素在儿童患者尤其低体重小婴儿中很难顺利开展。近年来局部枸橼酸作为一种新型方式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针对这一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肝衰竭 儿童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局部枸橼酸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拟观察利伐沙班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栓发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应用利伐沙班(69例)、低分子肝素钙(68例)、未应用抗凝剂治疗(30例)的167例IMN患者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凝血及血小板情况,血栓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治疗2周后PT及治疗2、4周后D-二聚体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4周后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4周后PT、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9,7.383,P<0.05)。未应用抗凝剂组血栓风险增加,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新发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6例;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7例;未予组发生皮下淤血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预防IMN血栓,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钙 特发性膜性肾病 抗凝
  • 简介:摘要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导致门静脉高压的重要原因。血栓通常位于门静脉主干或分支,同时可能影响肠系膜静脉及脾静脉。妊娠期血液高状态及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PVT风险升高。是妊娠合并急性PVT的基础治疗,不仅可以抑制门静脉系统血栓进展,还可促进管腔再通,改善患者预后。指南推荐妊娠合并急性PVT需进行至少6个月的治疗。低分子肝素在妊娠期过程中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因此是妊娠期间的首选用药。而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药则不推荐用于妊娠合并PVT的治疗

  • 标签: 门静脉血栓形成 妊娠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所致缺血性脑卒中造成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升高,是心房颤动相关卒中预防治疗的核心策略。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治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治疗率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低、药物治疗不规范、服药及随访依从性差等。有研究报道管理服务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和依从性,并降低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本文就国内外心房颤动治疗管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我国分级诊疗制度下管理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管理服务 患者教育
  • 简介:摘要安全有效的是危重症患者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成功的关键,然而目前仍缺乏针对危重症患者RRT的指导和推荐。该共识由国内肾脏病、危重医学以及检验医学专家共同讨论制定,结合该领域的最新文献和国内外指南,介绍抗凝剂的作用机制和抗凝剂的选择,旨在指导和规范危重症患者RRT中的技术应用。

  • 标签: 血液凝固 抗凝血药 危重病 肾替代疗法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对房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155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与干预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组患者的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核心管理能力、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可提高房颤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 标签: 心房颤动 家庭参与式护理 抗凝治疗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物理治疗对肥胖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54例肥胖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给予抗血栓物理治疗,记录患者术前BMI及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气腹结束时(术后0 h)及术后24 h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结果5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者平均BMI为(43.49±8.29)kg/m2。术后连续3 d应用抗血栓压力泵治疗。术后0、24 h 凝血酶原时间比术前延长[(12.4±1.2)s、(12.4±0.8)s比(11.2±0.8)s,P=0、0];术后0、24 h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术前缩短[(29.7±3.6)s、(29.0±3.1)s比(31.2±3.3)s,P=0.020、0.001];术后0、24 h D-二聚体较术前升高[(213±143)ng/ml、(445±237)ng/ml比(85±108)ng/ml,P=0、0]。术后随访1个月,无血栓相关的手术并发症。结论肥胖患者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后及时采取物理治疗可预防血栓形成。

  • 标签: 肥胖症 物理治疗技术 纤维蛋白原 胃切除术
  • 简介:摘要肝衰竭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人工肝治疗是肝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保障体外循环装置的顺利运行,临床实践中常采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但其诱发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威胁了肝衰竭患者的生命安全。局部枸橼酸不影响体内凝血机制,对血小板也无影响,仅在体外循环,已成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首选方式。现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探讨局部枸橼酸在人工肝治疗肝衰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内容涵盖原理、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肝,人工 抗凝 枸橼酸
  • 简介:摘要目的心房颤动(房颤)的综合管理对其预后起决定性作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建立一套计算机辅助下的综合管理平台,以加强房颤的规范治疗及随访。本研究观察该平台对房颤诊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入选华山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诊断为房颤的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对比平台建立前后患者人群的临床特征、药物使用、临床事件及随访等信息。结果研究纳入平台建立之前3 538例(A组,就诊次数8 343)患者,平均年龄74.31岁,就诊女性占48.1%(4 011/8 343);平台建立之后患者3 385例(B组,就诊次数13 294),平均年龄73.86岁,就给女性占48.7%(6 472/13 294)。①A组人均年随访次数2.35次/人年,B组3.93次/人年(P<0.001);门诊患者占比分别为75.4%和86.1%,住院患者占比12.5%和6.1%,急诊留观占比12.1%和7.8%。②A组CHA2DS2-VASc评分中位数为3,B组评分中位数为2。③相关合并疾病排名前3:高血压(A组32.8%,B组21.7%,P<0.001)、冠心病(A组13.4%,B组8.2%,P<0.001)、糖尿病(A组12.5%,B组11.3%,P<0.001)。④两组人群使用药物比例分别为22.6%(1 885/8 343)和67.0%(8 913/13 294),血小板治疗比例19.7%(1 645/8 343)和5.6%(738/13 294)。结论综合管理平台干预后,房颤患者随访依从性增高,低分值人群(CHA2DS2-VASc评分≤2)失访率大大下降。综合管理平台的建立使诊疗更加循证、规范,为患者后续长期自我健康管理提供了多维度的支持,最终使房颤患者获益。

  • 标签: 心房颤动 综合管理平台 随访 CHA2DS2-VASc评分 抗凝率
  • 简介:摘要心房纤颤(AF)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患病率高达27%,合并AF的ESRD患者卒中的年发生率约为5%。血液透析(HD)患者治疗中与AF相关的中风风险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挑战。目前,合并AF的ESRD患者的治疗大多是基于观察性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相矛盾的,就预防卒中而言,没有明确维生素K拮抗剂具有优于未治疗的优点,反而指出HD患者的治疗可能增加了出血风险。同时,大多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的随机试验中未包括HD患者。因此,在HD患者中也没有明确证据可支持DOAC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HD患者的房颤患病率与卒中风险的关系以及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疾病 华法林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5岁的老老年是房颤高危人群。而年龄本身是引起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如何平衡老老年房颤患者获益和出血风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老老年房颤患者的必要性、药的选择及药物剂量的选择等内容,以期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老老年 华法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局部枸橼酸(RCA)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需要进行RCA-CR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有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置管部位、疾病组成、心电图、电解质〔总钙、血清游离钙(iCa2+)、血磷、血镁、血钾〕和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HCO3-)〕水平。观察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并比较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患者CRRT前及治疗后24、48、72 h与心律失常发生时不同时间点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6例RCA-CRRT患者,其中12例(占13.95%)发生心律失常,其余74例(占86.05%)未发生心律失常。1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平均时间为(44.00±16.82)h,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电图与CRRT前比较无明显ST段变化,总钙水平较CRRT前明显升高(mmol/L:2.48±0.40比2.13±0.35,P<0.05),血镁较CRRT前明显降低(mmol/L:0.73±0.20比0.95±0.25,P<0.05);CRRT前和心律失常发生时iCa2+、血磷、血钾、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总钙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48 h已经较CRRT前出现了统计学差异(mmol/L:有心律失常组为2.48±0.33比2.13±0.35,无心律失常组为2.30±0.22比2.15±0.48,均P<0.05);两组iCa2+、pH值、HCO3-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血磷和血镁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心律失常组血钾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心律失常组血钾变化不明显。治疗72 h时有心律失常组总钙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mmol/L:2.69±0.35比2.45±0.23,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iCa2+、血磷、血镁、血钾及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RCA-CRRT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并不算很高,其原因可能与枸橼酸蓄积和钙、磷、镁等电解质紊乱有关。

  • 标签: 局部枸橼酸抗凝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心律失常 安全性 并发症 代谢
  • 简介:摘要oXiris滤器是在AN69膜材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滤器。新型药物甲磺酸萘莫司他(nafamostat mesilate,NM)具有半衰期短的特点,在日本已被用作血液透析中出血或凝血障碍患者的药。oXiris滤器和NM在国内的应用经验尚不足。我们报告1例oXiris滤器-CRRT应用MN治疗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病例。基于本例观察,我们的体会是oXiris滤器对NM可能有吸附作用;NM用于oXiris滤器-CRRT时,其剂量应高于药物说明书推荐剂量。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甲磺酸萘莫司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机械瓣置换患者华法林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行心脏机械瓣置换手术需终生口服华法林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华法林治疗的延续性护理,分别在出院后第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治疗相关依从性知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检测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测评。结果通过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治疗相关依从性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INR检测达标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及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院外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华法林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延续性护理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永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2例应用华法林治疗的永久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接受医护一体化模式,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依从性评分、INR(控制国际标准化比率)达标率、房颤-相关症状的分级(EHRA)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依从性评分、INR达标率及EHR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有效提高永久性房颤患者提高抗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房颤
  • 简介:摘要近年来,新型口服药物成为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主要方案,较维生素K拮抗剂,其具有较高的效果,使栓方法获得较多新选择。目前,新型口服药物种类较多、半衰期短,不同药物之间的药物作用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因此,本文对希美加群(已撤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的药动力学进行分析,并对不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明,以此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新型口服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药理学 维生素K拮抗剂 血栓栓塞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