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许伟伟 李明 崔广清 王瑞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上海 201620 现在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上海 201620,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危及生命,而凝血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脓毒症时机体的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高,而机制又受到明显抑制,引起大量微血栓形成,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尽管国内外对脓毒症的治疗存在明显争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治疗在脓毒症中的意义,只有恰当的才会有效降低脓毒症DIC、脓毒性休克及高风险人群的病死率,最终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IC)评分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用于指导抗的评分系统,该评分是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及脓毒症3.0的基础上优化而来,包括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3项。SIC评分可以灵敏地监测到脓毒症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建议SIC评分≥4分是启动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药物有抗凝血酶(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肝素等,而国内推荐的药物只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两种。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详细评估患者出血和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在无明显禁忌证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从普通肝素过渡到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在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优劣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发表的,有关CRRT中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语种为英文或中文。主要研究结果为病死率和滤器寿命;次要结果为出血、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HIT)、代谢性碱中毒和低钙血症等并发症。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并用漏斗图分析各研究间病死率和并发症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1 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CRRT时局部枸橼酸与全身肝素对重症患者病死率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危险度(RR)=0.95,95%可信区间(95%CI)为0.83~1.09,P=0.47〕,但局部枸橼酸组滤器寿命较全身肝素组延长了15.37 h(95%CI为10.09~20.65,P<0.000 01)。局部枸橼酸组出血风险和HIT发生率均低于全身肝素组(出血:RR=0.29,95%CI为0.19~0.44,P<0.000 01;HIT:RR=0.35,95%CI为0.16~0.74,P=0.006),但局部枸橼酸可引起低钙血症(RR=4.67,95%CI为1.88~11.60,P=0.000 9)。两组代谢性碱中毒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6,95%CI为0.42~1.37,P=0.36)。漏斗图显示,纳入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结论局部枸橼酸可有效延长滤器寿命,减少出血风险,可作为重症患者CRRT治疗的优先选择。

  • 标签: 枸橼酸 肝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老年人群血栓风险及出血风险均增加。本文结合2020年改善肾脏病预后全球组织(KDIGO)肾小球肾炎指南就老年NS人群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评估、治疗和预防的时机以及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抗凝药
  • 简介:摘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项持续的血液净化技术,血液经过体外循环时可导致血小板活化并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体外循环凝血发生,不仅导致CRRT治疗中断、治疗效率下降、血细胞消耗,而且导致血管通路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及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增加。因此,安全有效的策略在CRRT过程中显得尤为关键。故而,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成立了CRRT管理指南工作组。指南工作组通过对此领域文献的系统全面检索、数据分析及专业讨论,从CRRT评估与监测、局部枸橼酸CRRT、系统性CRRT及无抗凝剂CRRT 4个方面构建了CRRT的管理指南。该指南基于CRRT的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有利于规范CRRT技术,减少CRRT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延长体外循环寿命。

  • 标签: 连续性肾替代疗法 血液凝固 抗凝药 指南 局部枸橼酸抗凝
  • 简介:摘要肺栓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第三致死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亚段肺栓塞的检出率逐渐增加。但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潜在相关并发症和长期随访数据,亚段肺栓塞在临床意义和治疗益处方面仍有争议。本文就亚段肺栓塞的评估、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旨在为亚段肺栓塞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与指导,拓宽临床和影像科医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知范围。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对于孤立性亚段肺栓塞存在2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这些是否为血栓,其次即使真实存在血栓,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是否需要治疗?文献报道,急诊约11%的SSPE为假阳性。最近对SSPE的诊断和治疗的文献综述结果显示,未进行治疗的SSPE患者复发率很低,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临床出现重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7%。

  • 标签:
  • 简介:摘要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心房颤动(房颤)治疗领域主要的进展之一是建立了对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的评估体系。从筛选出高危人群转为找出不需要治疗的低危人群并根据患者脑卒中/栓塞与出血风险进行针对性地防治。预防房颤相关脑卒中的药物经历了阿司匹林、华法林,目前进入了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药时代。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治疗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期一组文章探讨了治疗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扰、医生做出决策的临床困境及解决办法,供临床医生借鉴参考。

  • 标签: 心房颤动 脑卒中 抗凝治疗 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吸附(PA)治疗肝衰竭时合理的肝素剂量与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PA治疗的肝衰竭患者,根据方式分为首剂肝素组和首剂加维持肝素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正态分布者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PA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38例,其中首剂肝素组83例,首剂加维持肝素组5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前实验室资料可比。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PA治疗,血浆分离器凝血等级判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P=0.216);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出血并发症,其中首剂肝素组中心静脉导管渗血2例(2.4%)、鼻腔出血1例(1.2%),首剂加维持肝素组中心静脉导管渗血5例(9.1%)、皮肤出血点2例(3.6%)、鼻腔出血1例(1.8%)、上消化道出血1例(1.8%),首剂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首剂加维持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PA治疗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PA治疗前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剂肝素组:t=3.850,P=0.022;首剂加维持肝素组:t=6.733,P=0.007)。首剂加维持肝素组患者下机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首剂肝素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两组患者PA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明显变化(首剂肝素组:Z=-2.455,P=0.017;首剂加维持肝素组:Z=-2.307,P=0.0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两组患者PA前后血小板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剂肝素组:Z=-0.529,P=0.480;首剂加维持肝素组:Z=-0.276,P=0.362)。结论对于治疗前20%≤凝血酶原活动度≤4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87 s(正常上限值2倍)、血小板≥50×109/L的肝衰竭患者(排除肝素禁忌证),人工肝PA治疗采取0.2 mg/kg首剂肝素给药,不维持用药的方案是可行的。

  • 标签: 人工肝 血浆吸附 肝素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救治中治疗应用的经验。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武汉协和医院收治的3例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在住院一周内病情恶化,呼吸困难加重,且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20 mg/L),其中男性2例,使用依诺肝素钠,女性1例,初始使用低分子肝素钠,停用后续接依诺肝素钠。结果3例患者在给予治疗后,呼吸症状随之缓解,且无血栓事件发生。结论COVID-19患者多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危因素,积极的治疗不仅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呼吸困难 静脉血栓栓塞 抗凝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炎,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该病预后差,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症状后中位生存期为4~5年。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该疾病存在高状态,较呼吸系统其他疾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高,然而是否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进行预防性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高状态的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特发性肺纤维化 高凝状态 抗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治疗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76例,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华法林组56例、达比加群酯组64例、利伐沙班组56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三组患者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治疗前后血糖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14%(4/56)、1.56%(1/64)、3.57%(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457,P>0.05)。华法林组、达比加群酯组、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07%(9/56)、3.13%(2/64)、1.79%(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090,P<0.05),其中华法林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酯组及利伐沙班组(χ2=6.012、7.028,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以及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型口服药物达比加群酯以及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较,在预防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及血栓栓塞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而达比加群酯及利伐沙班服用期间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更低,提示新型口服药物治疗具有着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房颤动 抗凝药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安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肝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行胰肾联合移植手术的受者,根据术后方案不同将受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肝素组。阿司匹林组的受者从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100 mg阿司匹林。肝素组的受者术后第1天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2 000 AxaIU,共持续7 d,1周后序贯改为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比较两组移植后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9例在接受胰肾联合手术的受者,其中阿司匹林组受者60例,肝素组为69例。两组受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无一例死亡,阿司匹林组出现了5例胰腺血栓,其中胰腺切除1例,肝素组未出现胰腺血栓,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阿司匹林组发生了8例肠道吻合口出血,而肝素共出现了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在移植物功能延迟,排斥反应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应用肝素可以显著降低术后胰腺血栓的发生率,虽然肠道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有所增加,但经保守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 标签: 胰腺移植 肾移植 血栓形成 肝素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且与年龄相关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病率均逐渐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认知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加之共病、并发症增多,服用药物也随之增多,其治疗变得复杂。新型口服药物增加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选择。现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现状、治疗的必要性及挑战、用药选择等问题进行回顾综述,以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 心房颤动 抗凝药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上最常见的且与年龄相关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的患病率及心房颤动相关卒中的发病率均逐渐增加。老年患者由于认知及各器官功能减退,加之共病、并发症增多,服用药物也随之增多,其治疗变得复杂。新型口服药物增加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选择。现就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现状、治疗的必要性及挑战、用药选择等问题进行回顾综述,以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 心房颤动 抗凝药
  • 简介:摘要直接口服药物(DOACs)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及预防方面的研究不断涌现,临床证据不断增加,使其在VTE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国内外在VTE的诊治及预防指南中推荐的级别不断提高,应用的领域更加广泛,但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DOACs在肿瘤相关VTE治疗、在VTE预防以及在儿童VTE治疗等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提出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 标签: 抗凝药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MHVR)后不同桥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于2018年1月至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行MHVR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桥接方式,分为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组。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相关时间、费用参数,其中,时间参数包括引流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手术结束至出院的时间间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时间(桥接开始至INR值连续2 d达标的时间间隔)。并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栓塞和出血事件,随访时间为4周。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VR术后发生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17例患者,其中UFH组120例,LMWH组97例。UFH组有2例患者发生卒中,LMWH组未发生栓塞事件。与UFH组比较,LMWH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高[9.28%(9/97)比1.67%(2/120),P=0.02],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INR稳定时间较短(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方案(OR=0.18, 95%CI 0.04~0.86, P=0.03)、纤维蛋白原水平(OR=1.99,95%CI 1.16~3.41,P=0.01)和血肌酐水平(OR=1.05,95%CI 1.01~1.08,P=0.04)为MHVR术后发生出血事件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与UFH比较,MHVR术后采用LMWH桥接虽然减少了引流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时间及INR稳定时间,但会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肝素,低分子量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 桥接抗凝
  • 简介:摘要泌尿科医生在面对上尿路结石合并长期口服/血小板药物患者时,要考虑不停用抗血栓药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也要权衡原发病与停止抗血栓后继发血栓的风险。目前临床上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是否应该停用/血小板药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对长期口服/血小板药物患者上尿路结石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尿路结石 碎石术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选取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华法林药物治疗,对照组用药期间行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实施集束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依从性、知识知晓率、并发症及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D-二聚体(D-D)、全血黏度(NB)、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自我监测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及依从性总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知识知晓率、达标率、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安全性。

  • 标签: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依从性 血液流变学指标 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