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法律的确定性,被称为是西方自由主义法学的三大理论基石之一,法律的确定性可以从两个角度来了解,第一:法律条文的可确定性;第二,法律推理的可确定性,而从法律推理的可确定性出发,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法律判决的确定

  • 标签: 法律思想 西方自由主义法学 法律推理 法律确定性 法学研究
  • 简介: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中国与西方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部分应归因于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就是“自然法”与“实在法”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有无?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道家的“法自然”观包含着明显的法律二元论思维方式,并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法律二元论。不过,道家的“法自然”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在根本上是大异其趣的。

  • 标签: 道家 儒家 法自然 自然法 法律二元论
  • 简介:在菲律宾被发现之前,它并无成体系的法律,是西班牙为它带来了罗马法,美国为它带来了普通法。菲律宾后来在自己制定民法典时积极拥抱西方,以基督教价值观为指导,试图将二者融于一身。但这种无视菲律宾伊斯兰信仰以及菲律宾土著本土法的做法,最终引来强烈社会反弹。所以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其在民法典之外另行颁布的穆斯林人身法、家庭法典、土著人民权利法案均旨在矫正历史不公。现在看来,持续百年的菲律宾民法典制定与修正很像一座民族走廊,罗马法、普通法、伊斯兰法、土著法接续发挥着影响,这无不启示,事关市民生活全领域的民法典制定应慎重对待全球化与本土化之争。以此为鉴,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在立法政策的取舍上,在市场交易法的领域应以采用普遍性的规则为方向,在家庭法和物权法的领域以中国传统为根基。

  • 标签: 菲律宾民法典 罗马法 普通法 伊斯兰法 本土化
  • 简介:欧洲国家的司法制度虽情况各异,但运行良好,实现了其公平、正义的司法目的,这些应归功于其坚持对司法权威的确立与整个国家对法律的尊重。

  • 标签: 司法制度 司法权威 正义 确立 欧洲国家 法律
  • 简介:面对民国时期的严峻房荒,市政学家和法学家们均希望引进西方住宅法以求解决。在时间上,以1930年土地法的颁布为界。此前对西方住宅法的介绍以市政学家为主,在内容上也以房屋建筑等技术性法规为主。在土地法颁布之后,则以介绍外国房屋救济立法为主。在抗战爆发后,学者们又及时引进了一些外国战时住宅立法的内容,并为立法机关所采纳。就内容上来说,与民刑法移植偏重大陆法系不同,在住宅法的介绍和研究中,则英、法、德三国并重。美国住房法制尚未引起注意,而且常作为反面例证。这很大程度上是和各国本身法制发展状况相关的。在方法上,在1930年土地法颁布之前,基本是单纯的介绍,在土地法颁布之后,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住宅保障的比较法研究。在现在看来,当时对于外国住宅法的介绍和研究都有待深入,一些名家的著作中甚至还存在重复的现象。但在总体上,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积极的。其制度建设在整体上也超越中国传统的相关法制,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与贡献。对于近代法制移植,也应该坚持这一立场,不宜将当代法制建设中的不良倾向与后果简单归咎为前人的偏颇与西人的误导。

  • 标签: 民国时期 住宅法 引进 法律移植
  • 简介:<正>二战以来,随着西方国家对经济活动干预的加强,诸多的涉外经济管制立法,如反托拉斯法、禁运立法、银行、证券及外汇管理法等,应运而生,各国在运用这些经济立法调整涉外经济关系时,不但针对发生在本国域内的行为,而且把它们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域外,由此势必引发与其他国家法律及政策的冲突。各国经济立法域外适用冲突现象的出现和发展,严重地影响了国际经济交往的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早在1984年,国际商会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国内法域外适用委员会”的机构,对这一问题加以调查和研究。现在,各国经济立法的域外适用问题,已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域外适用 经济立法 理论与实践 域外效力 西方国家 国际法院
  • 简介:任何一种历史动力观都可以说是一个理解系统,它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迷离混沌的历史现象中发现一些规律性东西。同传统社会相比,资本主义起源更依赖于人的作用,包含着更多人的因素。将劳动产权论引入资本主义起源问题探讨,有利于展示人的因素在资本主义起源研究中的动力作用。

  • 标签: 西方 资本主义起源 动力 劳动产权 公民权
  • 简介:《研究生法学》是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自办的法学学术刊物。自二十多年前的创刊之日起,这本学生刊物就致力于建设一个纯粹的学术传播平台。这本刊物的性质是学生自办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保持了学术的纯粹性,在当今这个较为浮躁的学术圈里,试图维护学术共同体的纯洁性。应该说在这样一个时代,有一群年轻的学子,坚守着这一片学术的净土,实是难能可贵。我不知道这样的初衷到今天来说是否已然成功,但从我这个旁观者的角度而言,所有为这份刊物付出过心血的同学们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并为之欣喜。

  • 标签: 法学交流 天人之际 学术刊物 特刊 中德 西方
  • 简介:生命伦理学与法学交叉领域研究近几十年来受到西方国家的重视,甚至被当作21世纪法律的核心。各国围绕生命的不同阶段和状态展开的一系列立法举措与法学研究使公民在生死、器官移植、基因信息与检测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介绍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生命伦理立法例,说明涉及生命伦理的法律问题应当作为一个体系加强研究,借此为我国的生命伦理立法与法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标签: 生命伦理学 法律 生的权利 器官移植 基因信息 死的权利
  • 简介: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一书的核心论题是要解决现代社会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思想继承并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强制与同意”论题;扬弃了法兰克福学派实证主义批判传统;重构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性观。

  • 标签: 法律合法性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实证主义 交往理性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指除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外的马克思主义.其特征是:在形式上,它是多线索、多形态展开的理论形态;在内容上,它既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也批判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方法论上,它突出了其法学理论的非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倾向.从总体上看,它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思想准备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创立时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发展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多元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的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资源;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宝库.

  • 标签: 概念 发展 意义
  • 简介:中国现有的民法概念体系和制度体系是对西方民法继受的结果。自清末变法以来一百多年的继受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清末对西方民法,特别是德国民法的继受;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前苏联法学的继受;改革开放初期对外国民法,尤其是日本民法的借鉴;1992年之后对世界上先进经验的广泛吸收。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以上四个阶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并通过对继受成就的分析,表明我们对于西方法律所应有的态度。

  • 标签: 中国民法学 西方民法学 继受
  • 简介:近代国门渐开后,国人对于西方典章文物探求伊始即涉猎其狱制,这是一件多少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事。但其中缘故说来也颇简单。因为,诚如西人所说,狱制乃社会"文明"程度的镜子,彼时中国人既认西方为先进的典范,而狱制确系关乎社会哀痛的敏感处,则寻思对中国社会进行全面重整的志士仁人分心智万一于狱制,犹譬梁任公尚欲研究民法这类小课题,也系情理中事。本文欲就迄止本世纪初叶有关中国接触西方狱制的资料作一番爬梳,辨别其间的脉络,从此一事件上追溯近世中国走向世界的心路历程。

  • 标签: 监狱制度 清末 沈家本 西方 监狱学 近世中国
  • 简介:一、东方主义话语:西方如何看东方《法律东方主义:中国、美国与现代法》(以下简称《法律东方主义》)[1]是一本关于西方如何看东方(此处主要指中国)的书,书名和内容都明显在向萨义德那本《东方主义》(Orientalism)[2]致敬。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那里,现代欧洲的自我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与欧洲对东方(此处主要指阿拉伯)的想象相关。在那种想象中,东方是落后的、停滞的和腐败的。其反面,就是欧洲。萨义德称,这样的东方,更多的是现代欧洲人的想象,并不是现实。尽管如此,这种

  • 标签: 东西方 东方主义 中国美国
  • 简介:当代中国往往以西方近代启蒙运动开创的现代性法治为法治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则传统中国就不可能有法治。然而法治是个颇具地方性的知识系统,在传统中国存在着多种法治类型,这是一种法治类型学的立场。法家作为一种法治类型具有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此种法治类型具有功利主义和权力主义的文化特质,同时也并非完全不关心道德,即便其重刑主义本身也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贺麟对法家法治类型的批评具有普遍性,然而法家还是以其鲜明的理论特色对传统中国法治构成了强大的形塑力。即便是今天依然能够在法治运行中感受到法家因素的影响,诸如现代法治运行中的功利化趋向、权力化和行政化特质,以及法条主义的流行在某种意义上都与法家的传统相关。

  • 标签: 法家 法治类型 法家元素
  • 简介:采用ICP-AES法测定呼和浩特地区22个砖窑的机制红砖中九种特征元素含量,以国标土样(GSD-1)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用干扰系数法修正基体(砖样)元素干扰,获得本市区机制红砖中九种特征元素含量措标比对检验分析数据,此方法定量简便、准确、可靠性强。

  • 标签: 机制 ICP-AES法 质量控制标准 GSD 元素含量 定量
  • 简介: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对常见玻璃物证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样品量为mg级时,不但检出Si、Ca等主体元素,还能检出As、Zr、Sr等微量元素.用该方法既可对玻璃的种类进行鉴别,还可对某些种类的玻璃做进一步的区分.

  • 标签: X射线荧光 元素分析 玻璃物证
  • 简介:莫诺·卡佩莱蒂通过对西方司法程序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欧洲法律改革出现了三大潮流:宪法化、国际化与社会化。首先,融合自然正义与法律正义的宪法正义不仅在美国亦且在欧洲逐渐成为法治的要素;其次,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促使与宪法同属于高级法的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问世,跨国的法治保障进一步推进了国际化进程;再次,现代新型社会问题促使了司法模式从"压制型"转向"回应型"。这三大潮流促进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但要让法律和司法的基本价值深入人心,更有赖于传统、教育和政治文化。

  • 标签: 莫诺·卡佩莱蒂 司法 宪法化 国际化 社会化
  • 简介:中国古代法中慎刑思想是其主流思想。它发端于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汉代又在儒学与阴阳学等影响下进而承继和发展为“德主刑辅”的立法观。延至盛唐进而发展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此后,宋、明、清均承继之,并在慎刑措施上各有建树。中国古代法的慎刑观受经济地理、宗法血缘以及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长期存在并持续三千多年之久。中外慎刑思想比较,共性在于刑法中仁爱观、教育观有其通性的一面。故而我国当今刑法改革中可吸收西方举措中人道主义的一定措施。在中国,这种吸收具有传统文化的思想积淀。

  • 标签: 明德慎罚 德主刑辅 刑事古典主义学派 仁爱观 教育观
  • 简介:从前人们常说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伦理法"或法律伦理化。其实,此说不确。任何民族的法律传统,都是该民族传统伦理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未尝不可以说世界各大民族的法律传统都是伦理法。本文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不在于她是伦理法,而在于她是一种特定的伦理法。中华法系背后的亲情伦理,与欧美法系背后的市民伦理、印度法系和伊斯兰法系背后的宗教伦理一样,都是各自法系的灵魂或精神。本文以欧美法系或西方法系的市民伦理精神为参照系,分析了中华法系的亲伦精神。

  • 标签: 中华法系 西方法 政治伦理 市民精神 人民观 中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