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自然存在物有无道德地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争论不可调和性及其观点不可公度性,意味着生态伦理学自身发生了严重形而上学危机.如何摆脱这一危机,使生态伦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一项重要任务.黑格尔关于人自由意志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观点为走出这种争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界完成本质统一思想亦为消解这种对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生态伦理 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企业开始了海外直接投资,出现了跨国经营。参与其中中资企业为此所做准备并不充分,至少在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明确企业伦理建设目标。在消费者、当地人士和学界不断批评下,中资企业做出了伦理改进,但进度缓慢。这缘于国内制度建设不足,减少了企业人士社会学习机会,抬高了跨国经营试错成本。中国政府应当放松管制,开放社会空间,鼓励非政府组织生长,从而为跨国经营中国企业伦理跃升提供动力。

  • 标签: 中资企业 跨国经营 企业伦理 非政府组织
  • 简介:性善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伦理学规定。这里所谓"存在"乃慧眼窥破"天机"之事实,这种事实成为人之为人形上根基。性善作为一种存在,须在具体境域中方能发用,故儒家重视家庭人伦关系,倡导差等之爱。这是要在具体境域中让这种存在切实震动起来,以便培育壮大,然最终亦必然走向兼爱。明了人作为一种形上存在,则标举性善乃是必然,荀子斩断了人关系,只实在论地看人,其标举性恶亦是必然。尽管荀子讲性恶,但并非为恶张目,而是希望通过"化性起伪"而引人向善。但这需要借助外在力量,故荀子隆礼重法。故性恶只能成就政治人社会人,绝不能成就宗教人,而要成就宗教人必自性善始。作为存在论性善论,可通宗教,亦必通宗教。

  • 标签: 性善 存在 境域 宗教
  • 简介:每个社会道德建设都需要在维护和创新两个基本层面展开,社会公德维护是其建设中心任务。目前中国社会维护公德面临突出问题是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往往会使人陷入道德悖论现象“怪圈”而难以自拔,进而导致“道德冷漠症”屡见不鲜。维护社会公德的当代课题就是要走出这种“怪圈”,这就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指导下,正确认识产生“怪圈”社会历史原因,构建维护社会公德社会公平机制。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 社会公德维护 道德悖论现象 社会公平机制
  • 简介:正义一直被看作是一个规范伦理学概念。玛莎·努斯鲍姆是美国当代伦理学家杰出代表。在对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功利主义正义观批判基础上,努斯鲍姆引入了"诗性正义"和"能力正义"两个概念。文章分析了努斯鲍姆"诗性正义"和"能力正义"提出背景及其思想历程,指出努斯鲍姆目的在于超越功利主义对正义狭隘理解,重拾亚里士多德正义中的人目的维度,诗性正义走向能力正义。

  • 标签: 功利主义 诗性正义 能力正义
  • 简介:文化建设现实任务要求我们对其理论境遇进行澄清。文化文明是两个不同层次概念,文化说明是人类精神内在价值,它表达着人们对自身存在意义自觉;文明指涉是文化精神外在表现,词源上看,文明又是一个彻底现代性概念。人类文化生命展开是一个充满矛盾历史进程,文化时常被运用于针对文明进程批判。现代西方文明悖论性质与其理性主义文化传统历史性展开之间存在着深刻关联,技术理性实证主义弥漫使人们感性幸福、灵魂激情受到了压抑,西方现代性文明不再能为其文化发展提供健康精神环境。在现代性境遇下进行文化建设,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值得我们注意:在文化精神培育方面,保持开放包容文化心态;在文化传统涵养方面,加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文化景观设计方面,力争让文化载体提供丰富能指意义群;在文化产品提供方面,借助公共性批判来提升文化产品公共性品格。

  • 标签: 现代性 理性主义 灵魂 能指 公共性批判
  • 简介:本体论上的人是一种类存在物;价值论上的人则是一种超越存在高于存在应当之物。归依存在是人根性,归依人是“我”根性。“我”是通过看、思、做来跨越“我们”、“你”、“他”等站点而成为人。“我”面临根本问题是“作为人我应当做什么”和“对于人什么是有价值”。这也是伦理学两个基本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存在 “我” 接触方式 价值
  • 简介:在马克思看来,作为一种存在,人在历史和现实中面临着双重误解:在哲学史中,存在被加以普遍化、神性化、意识化抽象而与人存在相去甚远;在现实社会中,人存在又被宗教、资本和理论异化而与人自身背道而驰。故此,在马克思看来,真正存在论是关心人自身具体存在学问。而回到具体存在途径,也许就是回到实践存在、个体存在和关系存在,从而最终达致自由存在。在科学信仰缺失、资本逻辑大行其道今天,马克思存在论思想,对实现人解放、自由和发展,实现人他人、社会、自然和谐共在,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 标签: 马克思 存在论 抽象存在 异化存在 具体存在
  • 简介:基督教伦理强调关爱,尤其是关心贫穷人及社会上有特别需要弱势社群。因此基督教群体在历史上曾积极推动政府制定一些社会福利及经济政策,以确保社会上弱小社群基本需要得到保障。这些思想和行动,强调私利及政府不干预政策自由经济主义看似矛盾,以致不少人忽略了其伦理思想曾在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过一定作用。但另一方面,自由经济主义发展至今,只顾个人利益而罔顾他人及社会得失,个人贪婪导致殃及全球金融危机,亦受到基督教人士广泛批评。基督教伦理思想对自由及公平定义、对私有制看法,以及基督教学者和教会领袖对自由经济主义下产生金融危机批判,对解决自由经济主义发展中出现问题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基督教伦理 自由经济主义 金融危机
  • 简介: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每个人努力,在这个提倡个人权利、崇尚个性自由时代里,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基本道德底线,都应当在考虑自我合理权益满足同时考虑社会及公众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有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主张节制欲望传统,而近年来,以李银河为代表宣传性自由观点在社会上日益泛滥、混淆视听,今对其鼓吹所谓"性权利"加以剖析,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性道德。

  • 标签: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需要 性权利 李银河 性道德 个人权利
  • 简介:底线伦理终极价值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转换和实现是道德建设中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底线伦理终极价值实现了辩证统一。道德发展层次来看,道德价值培育是二者转换实现中介桥梁。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认知教育是二者转换实现思想前提;努力实践核心价值是二者转换实现基本途径;营造认同核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是二者转换实现重要条件。

  • 标签: 底线伦理 终极价值 转换 实现 核心价值认同
  • 简介:孔子“义”内舍“仁”“礼”两大因素,在外延上展开为“义德”、“义政”、“义利”三个方面。幸福观一般原则意义上看,孔子义利观规定着幸福观德性基调和现实品格,表现为重公利轻私利、重精神轻物欲整体倾向,同时也客观地确认了功利正当性。这种规定和确认是孔子在对现实生活辩证分析中完成。孔子义利观探讨不仅是道德利益关系问题,而且关乎理想人格成就,“成人”意义上义利观在内在和深层意义上确立了孔子德性幸福基本原则。

  • 标签: 孔子 义利之辨 德性幸福 幸福原则 成人
  • 简介: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关于“道德-伦理”思想建构,既是基于人类伦理道德梳理和建设,更是基于当时德意志民族在整个人类道德历史演进中所处特殊历史状况,所提出公民道德建设思路以及道德教育基本思想。黑格尔“道德-伦理”思想中反观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阙如,可以提醒我们并警惕主观客观、个人集体与国家、伦理法律之间三重断裂,特别是道德伦理既实现区分、又有机统一之中,找准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逻辑理路现实路径。

  • 标签: 黑格尔 “道德-伦理”思想 市场经济 公民道德建设
  • 简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最大难题是内部利益冲突导致风险管理失灵甚至无效。信贷从业人员个人权力组织利益冲突、眼前利益长远利益冲突、等等银行内部利益冲突时刻都在冲击着风险管理闸门。这些利益冲突因为风险本身特征而具有隐蔽性。要真正落实风险管理,就必须运用伦理治理手段平衡有关利益。

  • 标签: 风险管理 内部利益冲突 伦理治理
  • 简介:如果说中国传统文明观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具有整体性合一性特征,那么西方文明观则以天人二分为基础,以人本主义哲学为出发点,具有理性科学特征。在具体认识中西文明观产生哲学基础,分析二者不同点基础上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强调五位一体,主要表现为以辩证唯物主义为起点,通过人与自然、人社会、人自我三方面的和谐,最终实现五位一体有机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关键时刻,通过对中西传统文明观进行比较,对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文明内涵特点,发展时代相适应社会主义文明观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社会主义文明观 天人合一 天人二分 五位一体
  • 简介:什么是“对”,和对它证立,是道德哲学中具有争议性核心问题,也是效用主义和道义论间主要差异之所在。统合效用主义对于“好就是对”这个陈述有一套完整周延说法。而道义论对这个问题证立不够周延或没有足够说服力。

  • 标签: “对的” “好的” 效用主义 道义论 统合效用主义 伦理学
  • 简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要求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结合关键在于对德治内涵界定。传统儒家“德治”思想不同,以德治国不是将某种特定道德观强制在社会推行,而是一种示范性伦理观,这种道德观尊重道德主体在道德上追求选择,它以法治为前提,强调社会主体自主性,并倡导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实践竞争。

  • 标签: 法治 德治 法治的道德性 以德治国
  • 简介:公共管理价值表达是指公共管理精神追求价值立场。本文目的论和方法论双重视角,切入公共管理历史进程,梳理公共管理所指能指价值所在。一是通过考察"效率"到"公共善"管理目标的演进,价值论视角澄明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目的论倾向;二是通过考察从权威"统治"到公共"治理"管理方法更替,方法论视角彰显现代公共管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价值论意义。无论是管理目的还是管理方法,现代公共管理价值表达都呈现浓浓"公共性"。

  • 标签: 价值表达 公共管理 公共性
  • 简介:人性完善是导致法域变迁内在动因,法从起源到发展都莫不与人性密切相关,任何法域及域内之法都不过是人类本性某些表现。以人性拓展为研究脉络,人类法制演进历程跃然凸现。从公私法域分化到社会法域衍生甚至生态法域出现,人性在无形中推动着人类法制发展全部过程。法在当代多样化发展趋势,乃是人性多方面展开必然结果。

  • 标签: 人性 法域 法制演进 人性展开
  • 简介:公私之辨是伦理学核心问题之一,伦理学诸多问题都与此相关或由此衍生。耙梳中外伦理思想上公私之论,能够发现在不同文化谱系中对公私问题理解措置上统一和差异,这对于我们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合理地处理公私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公私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