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宋以前的千余年间,孔子文献大体以记录其言语思想为主的语录体原始典籍和依年代顺序叙写孔子生平事迹的纪传性文献二种形式为主干,及宋,孔传纂成首部孔子年谱及首部孔子家志。薛据另于《论语》、《家语》之外,汇辑散见各书者为《孔子集语》,俱有创始之功。明代整体看来虽为空疏不学的风气所笼罩,但在弘扬圣教、普及圣道方面却颇见成效,出现了反映孔子生平的连环画、平话体传记小说及传奇剧等文艺形式。清代文网密、时忌多,孔子儒学一道多为整理与考证故实之作,文献类型未见多少创获。而近现代以来,在尊孔批孔思潮交互影响背景下,以及科技进步、孔学研究日益深入等原因,孔子文献类型呈现出一派繁盛局面,涌现了大批前所未有的制作,如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孔圣宝卷》、耳目一新的孔子历史地图集、古今中外孔子造像选编,以及有关孔子的大型文献丛书、专题工具书(辞典、年鉴、书目、索引)、专门刊物、专题影视片、专门网站等。

  • 标签: 孔子文献类型 《孔子集语》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权”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权”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权”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权”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权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就宋元明清四朝而言,儒家思想仍然是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但儒家内部的分里是相当明显的。从学术流派的归属上看,四朝的儒家学派大致可分为:独尊儒术型、儒道互补型、三教合一型、四教会通型。这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体现。

  • 标签: 宋代 元代 明代 清代 儒家学派 独尊儒术
  • 简介:历史是在思想之中得到把握的人类生存活动之整体。它不是一般的过去,而是有意义的、能被我们所理解的过去。而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对这种整体意义的一般否定。虚无主义并不是泛泛地关注于“无”本身,而是要将一切存在者在根据或结果上归结为“无”。它是一般的、普遍的东西,是消灭了内在结构与自身发展的东西,是可以被想象出来的最为一般的无规定性的东西。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种类 整体意义 生存活动 一般否定 内在结构
  • 简介:坚持和而不同,构楚和谐世界,有着深厚的内蕴和巨大的张力,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我们认真领会、探索、思考。人类世界,是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构成的世界,和而不同则是引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平、和合、和睦、和谐相处进而“协和万邦”的普世原则。。应该认识到,构楚和谐世界,要靠全人类共同努力,长期奋斗,应该有各国都能认同,都能遵循的原则。以“和而不同”为核心的“和为责”思想理念,不失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总原则。

  • 标签: 和而不同 和谐世界
  • 简介:东亚儒家思想传统所见的四种“身体”:作为政治权力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社会规范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展现场所的身体;作为隐喻的身体。在东亚儒家思想中,“身体”在空间上处于社会政治脉络之中,并在时间上受到历史经验的召唤与洗礼,因此而成为一种既是理性又是感性的主体。“身体”有其不完整性,但是从不完整臻于完整之关键则在于“气”。在东亚儒学中,“身”与“心”虽具有互相依存性,但仍以“心”居于首出之地位。

  • 标签: 东亚 儒家 身体
  • 简介:尽管对形名修饰结构的句法生成与语义解释存在异议,但是学者们都将普通名词和形名结构本身赋予〈e,t〉的语义类型。因此,形名修饰结构的研究重心就落在了形容词的语义类型如何确定上。形名结构是自然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而汉语形名结构则体现出自身的特点,比如形名结构中出现虚化成分“的”字等。混合范畴类型逻辑将多模态组合范畴语法的前提敏感特征带入了范畴类型逻辑,使得范畴类型逻辑可以更为准确地刻画自然语言现象,这种逻辑工具对处理汉语这一意合型语言无疑具有值得期待的前景。

  • 标签: 范畴类型逻辑 修饰结构 形名 汉语 成分 虚化
  • 简介:陈荣捷先生曾从儒学的整体发展上把理学看作一大模式,认为从广义上可以把朱熹也看作心学,从朱熹到王阳明,亦是理学的发展进程.退溪学对理学的发展不仅是继承朱子,亦可以说是以阳明心学的传播及对阳明心学的批判为中介.退溪学与阳明学大约处于同时代,面对朱子学在明初以后向着心性道德之学发展的形势,及提出的理论课题,他们从不同方向上发展了朱子的心性之学(或可从广义上称为心学).阳明学走了体用合一之路,他以"一性"消解心、物对立,将外物移至心中,以期杜绝士大夫外事物以求理的“口耳之学”;而退溪学走了体用重整之路,他分析理、气,心、性,心、理之不同,在“心统性情”的基础上主“性情理气分发”说,侧重理、气在性中及情中的分别.退溪的“四端七情”说是坚持朱子的以“理”为本体的路线,而对朱子心性学的发展,也是对宋明理学乃至东亚儒学发展的贡献.

  • 标签: 退溪 阳明 朱熹哲学 走向
  • 简介:在关于认知与经验主体的本性的明确假设之下,我们试图仔细检验克里普克反驳类型物理主义的模态论证中的前提。当主体被设想为一个超自然的、视整个自然世界为外部世界的“自我”的时候,克里普克的这些前提都显得很合理、可接受。但物理主义蕴涵着认知与经验的主体自身应该是自然世界中的生物一物理系统,在这个物理主义的主体观下,克里普克的这些前提之一就成为假的。

  • 标签: 克里普克 超自然 模态 英文 证论 物理主义
  • 简介:2007年6月25日至27日,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五个国家和我国港台及大陆地区二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二百余名学者应邀赴会。学者们围绕大会的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的对话”,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 标签: 中国哲学史 多维互动 国际 综述 传统文化研究 武汉大学
  • 简介:严复以来,论者皆以为卢梭与庄子“回归自然”的思想类似或接近,本文认为相同的命题之中蕴含着截然相反的内涵。卢梭要回归的是主动、感性的自然人性,指归在重建文明;庄子要回归的是被动、无情的自然人性,指归在“绝圣弃知。最后本文分析认为,卢梭与庄子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

  • 标签: “回归自然” 庄子 卢梭 自然人性 社会文明 社会契约论
  • 简介:《吕氏春秋》之《上农》四篇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农学著作。《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的重农治国主张,《任地》《辩土》《审时》-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对《任地》《辩土》《审时》三篇的内容体系问题农史学界有争议。本文认为《任地》《辩土》《审时》三篇既不像夏纬瑛所说具有完整的逻辑体系,也不像许富宏所说“没有逻辑的必然联系”。

  • 标签: 《吕氏春秋》 《上农》四篇 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