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前,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无氟制冷剂在该公司炼油厂问世并投入生产,这使冰箱、空调等家电实现真正无氟成为可能。这种新型制冷剂的成分是异丁烷(R-600a),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制冷效果好,又不会产生环境问题,其蒸发温度低,又具有节能的特性。
简介:探讨了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zN1-x-yCoxMnyO2中过渡金属的平均价态分析方法。样品用盐酸溶解后,在pH值为9至10的情况下,以紫脲酸胺为指示剂,EDTA滴定过渡金属总含量,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高,测定结果的RSD为0.06%~0.20%。采用间接草酸钠还原滴定,测出三元正极材料中三价过渡金属的总量,也即在稀硫酸介质中,试样被定量的草酸钠还原溶解,剩余的草酸钠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从而测出试样中三价过渡金属的总量,测定结果的RSD为0.17%~0.50%。将这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求出三元正极材料中过渡金属的平均价态,从而为探讨三元正极材料性能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自1959年发明碘钨灯以来,光源界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理想循环剂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灯的光效和寿命,本文就作者在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介绍:一、历史回顾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但因碳蒸发剧烈,玻壳短时间就发黑了。1902年美国人斯克利布聂尔就提出在碳丝真空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的氯防止泡壳黑化的设想,后未获成功,但他的革命性设想为当今卤钨循环白炽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为克服碳丝蒸发过快的问题,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灯的光效和寿命比碳丝灯提高了一大步,但钨的蒸发问题仍影响白炽灯光效和寿命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白炽灯内蒸发的钨返回灯丝,事实上,到1959年这个设想才付诸实现,第一只卤钨循环白炽灯—碘钨灯问世了。该灯利用碘钨循环,使泡壳上沉积的钨返回灯丝,阻止泡壳的黑化,使白炽灯的光效和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碘钨循环在某些场合仍有局限性,影响卤钨灯光效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碘蒸气在黄绿光区有吸收,使光稍带紫色。在碘钨循环的基础上,1963年发明了溴钨灯,溴比碘活泼,当灯丝工作温度更高时,溴钨循环仍能保证泡壳干净;另外溴钨循环要求的泡壳工作温度低,对可见光的黄绿光区无吸收。自1963年美国人舒尔根提出用溴化氢作为循环剂代替碘充?
简介:考察了温度对合成材料的影响,并对材料进行不同倍率的过充电测试。经过XRD、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测试得出,800℃保温16h时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具有稳定的α-NaFeO2层状晶体结构,材料电化学性能最好,最大放电容量为158.9mAh/g(2.4~4.3V),11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6.69%,显示良好的循环性能。过充电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在小倍率循环时具有一定的耐过充性能。过充电时Co4+的出现和材料结构发生变化、阳离子混排严重是引起容量衰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