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2013年4月—2015年3月乌鲁木齐北部城区黑山头气象自动站资料和大气成分站资料,对大气能见和气象、污染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以探究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气象和污染要素对大气能见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北部城区大气能见度日、月及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春、夏、秋季的大气能见度日变化规律类似,冬季则差异较大。夏季能见最高,冬季最低。2014年与2013年相比,春、夏、秋季的大气能见均值变化不大,但2014年冬季大气能见明显优于2013年;(2)大气能见与相对湿度、气压呈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其中温度影响最显著。大气能见与PM10、PM2.5和PM1.0呈负相关,其中PM2.5影响最显著,PM10影响最小;(3)大气能见与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与PM10、PM2.5和PM1.0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建立的大气能见与相对湿度、温度、PM2.5和PM1.0的多元非线性模型,经验证该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大气能见的变化规律。

  • 标签: 乌鲁木齐北部城区 能见度 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地处关中盆地中部,地势平坦。北面30km以外为黄土高原,南部40km以外有屏障南北的秦岭山脉,跑道南侧6km处有渭河自西流向东。机场海拔476m,冬季飞行常受到机场大雾的影响,尤其以午后偏南风吹起使得南部河谷雾、烟移来影响本场有效能见...

  • 标签: 能见度 咸阳机场 渭河 秦岭山脉 有效能 单站探空
  • 简介:2008年11月21—22日,受中国气象学会委托,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举办的“首届(20072008年)全国气象软科学评奖”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气象局职能部门、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 标签: 气象学会 评审会 软科学 专家 中国气象局 科学委员会
  • 简介:基于青海省公路沿线附近青海境内50个气象站点2004—2015年能见地面观测资料和DEM数据,采用梯度距离平方反比空间插值方法,进行能见的时空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大雾、大风沙尘暴、短时强降水等观测资料,对能见变化成因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青海省公路沿线年、季、月、日平均能见大体呈东西低、中间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玉树东部、果洛州、海南州、海北西部、海西中东部地区平均能见最好,有利于公路交通线路的安全运行,而西宁地区、海东市、黄南州、海北中东部、格尔木地区平均能见最差,对公路交通运行安全影响较大,应注意防范;(2)全省年平均能见在17.4~48.8km之间,能见的月变化特征显著,但日变化特征不明显;(3)造成青海省能见时空变化的主要天气现象有大雾、大风沙尘暴和短时强降水。

  • 标签: 青海省 能见度 变化特征 成因
  • 简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调查结果,分析观测场四周障碍物分布变动情况,对于选取能见目标物有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运用Googleearth、GPS、数码照相、visio2003软件等技术手段配合制作出新的能见目标物分布图,有助于提高台站能见观测业务质量。

  • 标签: 气象站 探测环境 能见度 目标物 应用
  • 简介:雷电危险是反映雷电灾害危害程度的综合指标,本文利用大连地区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雷暴日观测资料、雷电灾害调查资料、1679个防雷被检单位的检测数据及地形地貌等资料,基于可拓学综合评估方法对大连地区雷电灾害危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影响雷电危险等级的雷电活动特征、防灾减灾能力及待评估现状3个方面选取了12个评估指标,基于现场调查建立了大连地区雷电危险可拓学综合评估体系。利用关联函数和物元理论判定了雷电危险的经典域与节域,基于熵值赋权法确定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对大连地区雷电危险进行了等级划分,并通过实例验证雷电危险等级综合评估方法的合理性。

  • 标签: 可拓学 熵值赋权法 雷电危险度 评估
  • 简介:利用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和社会经济数据,从灾害暴露范围、人口暴露、经济暴露和农作物暴露4个方面分析了灾害暴露的特征,从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两方面分析了灾害脆弱性特征.研究表明:1984-2012年,中国暴雨洪涝灾害年平均暴露范围、人口暴露、经济暴露和农作物暴露分别为9.37万km2、126人/km2、149万元/km2和1.53亿hm2,暴露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高暴露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人口脆弱性显著增大,但经济脆弱性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灾害脆弱性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沿岸的湖南、安徽、重庆、江西、湖北等省(市),上海、北京、天津为灾害脆弱性最低的区域.

  • 标签: 暴露度 脆弱性 暴雨洪涝灾害 时空变化
  • 简介:对2005年7月25-29日引发较大范围持续性暴雨的东北低涡的结构、涡和水汽收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低涡是一个较深厚的冷性涡旋。初期,气旋性涡出现在对流层中层,然后向中低层及高层伸展。而低涡加强阶段,气旋性涡在对流层高层增加得最快,并逐渐向中低层传播,诱发地面气旋的发展;由于高低空锋生的相互作用,在低涡南部形成了深厚的近乎垂直的低层略前倾的“弓形”锋区。2)对涡收支的计算表明,水平涡平流项和水平辐散项对低涡的发展、加强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在不同阶段,这两项的作用和大小各不相同。3)对流层高层位涡大值区在低涡东部向下传播,有利于低涡的发展加强,与低涡暴雨的落区位置较为接近。此外对卫星云顶亮度温度(TBB)的分析,发现低涡暴雨典型的涡旋云带中对流活动旺盛的地区与局地暴雨的位置对应。4)低涡暴雨的水汽初期主要来自北部,随着低纬地区西南季风的增强,沿副高西侧从低纬到中高纬建立起一条较强的水汽输送带,东北地区水汽收支以南北向的辐合为主。5)将2005年和1998年夏季6~8月的东北低涡暴雨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进行逐月比较,发现持续的较大范围的低涡暴雨过程与亚洲中高纬的阻塞形势、低涡的维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及夏季风和低纬系统的水汽输送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东北低涡 暴雨 位涡 涡度收支 水汽收支
  • 简介: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区,以马铃薯气候适宜模型为基础,利用1961—2010年当地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重点分析该区域马铃薯的温度、水分及综合气候适宜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1961—2010年定西地区马铃薯温度适宜以0.012·(10a)~(-1)(P〈0.01)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适宜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以0.006·(10a)~(-1)(P〈0.05)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温度适宜和综合气候适宜均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分布特征,水分适宜总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相较于1961—1990年,1991—2010年定西北部地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增加十分明显。

  • 标签: 马铃薯 温度适宜度 水分适宜度 综合适宜度
  • 简介:测量不确定是表示测量结果可信度的参数.DYC1型气压传感器是DZZ4新型气象自动站中采集大气压力的数字型压力传感器,在常年的使用过程中存在零点漂移,根据JJG(气象)001-2015《自动气象站气压传感器检定规程》,使用3MS(MeteorologyMetrologyManagementSystem)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系统,以DYC1型气压传感器为分析对象,通过被测量数学模型,对其检定结果进行不确定评估,通过实验分析得出DYC1型数字气压传感器检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为0.102hPa,对其他类型传感器的检定结果不确定评定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气压传感器 检定结果 不确定度评估
  • 简介:风暴相对螺旋(SRH)是一个衡量环境风场具有多大沿气流方向的水平涡及其贡献的参数,对短时暴雨的分析与预报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读取雷达风廓线产品,计算分析龙岩11次暴雨过程中的风暴相对螺旋与降水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SRH增量时间超前于强降水量增量时间,这对短时暴雨的临近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短时暴雨 垂直风廓线(vwP)产品 风暴相对螺旋度(SRH)
  • 简介:通过对测量结果的随机效应及系统效应导致的误差的分析,对机械温湿度计湿度部分的不确定的进行评定,以表征被测量之值所处的量值范围。

  • 标签: 不确定度 误差来源 计算方法
  • 简介:果洛藏族自治州气象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生命禁区”,长期以来,州气象局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结合高原气象工作的实际,坚持开展“树立文明新风,塑造良好形象”,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科室”等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文明单位 藏族自治州 气象局 先进事迹 屋脊 青藏高原腹地
  • 简介:1998年,全省温度偏高,大部地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略偏少。四季具有:冬季温暖多雨;春季持续温高多雨;梅雨期短,但雨量集中,洪涝灾重;夏季高温酷暑严重;秋季晴暖少雨,秋季低温出现虽偏早但影响不大。本年度主要气象灾害为雨涝、大雪、寒潮、洪涝、高温酷暑、干旱、冰雹和龙卷风等,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农作物主要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除晚稻较好外,大小麦和早稻属偏差年份,因此三季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同去年相比为两减一增,即大小麦和早稻减,晚稻增。

  • 标签: 天气气候 农作物生长 影响
  • 简介:不断变化的气候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这些事件能否构成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脆弱性和暴露水平.虽然无法完全消除各种灾害风险,但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的重点是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并提高对各种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的恢复力,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灾害风险管理要求更加合理地分配对减灾、灾害管理等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过去的主流是强调灾害管理,但目前减灾成为关注焦点和挑战.这种主动积极的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有助于避免未来的风险和灾害,而不仅仅是减少已有的风险和灾害,同时这也是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更加紧密联系的一个背景.灾害风险管理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从应对当前的影响中汲取经验,而气候变化适应帮助灾害风险管理更加有效地应对未来变化的条件.

  • 标签: 气候变化 极端事件 灾害风险 暴露度 脆弱性 恢复力
  • 简介:分析了中国华南地区福州、广州、海口、南宁等地196l~1990年太阳直接辐射总量、日照时数、总云量、大气能见和地面水汽压等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反演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值。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华南地区太阳直接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与60年代相比,80年代各站太阳直接辐射总量的年平均值均下降20%以上,其中广州下降29.2%;日照时数,广州减少了1.1h,福州1h,南宁0.9h,海口0.5h。分析发现,造成下降的原因不是由于云量或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地面能见的明显减小和大气气溶胶的增加。4站中,14时地面能见均以夏季最好,最高值出现在7月;而地面能见最差的季节海口、南宁两站在冬季,福州和广州两站在春季3、4月份。相比较而言,海口能见最好,福州和南宁次之,广州最差。4站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值的大小、年及季节变化与地面能见有密切的关系,但两者不尽一致,因此,在研究气溶胶的辐射和气候效应时必须合理地考虑中高层大气气溶胶的分布。

  • 标签: 太阳直接辐射 大气能见度 日照时数 大气气溶胶 光学厚度 总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