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前多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血管内外多种因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以头晕或眩晕为主的症状群。但由于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国际尚无这一概念,争议较大。本文旨在论述椎动脉型颈椎病概念的演变、总结现有的发病机制假说,结合笔者临床的实践,提出对这一疾病概念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穴位注射结合西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于我科就诊治疗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对参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配以静滴骨肽注射液20ml;对研究组实施上述治疗措施后,配以电针、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以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50%)与参照组患者(80.0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应用电针、穴位注射结合西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结肠炎采用穴位注射与艾灸配合治疗效果及护理策略。方法选择慢性结肠炎100例,均为我院消化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中药保留灌肠+特色化护理(对照组,n=50)与穴位注射配合艾灸+特色化护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慢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6%,对照组为72%,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腹痛、腹泻、脓血便、黏膜病变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艾灸治疗,并行特色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缓解症状,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整脊疗法配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推拿和牵引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整脊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麻木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麻木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生活、工作、社会能力积分,临床症状积分以及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因此相比外科手术治疗,整脊疗法联合穴位注射可以明显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疼痛、麻木等症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复发率低等临床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总结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在PubMed、ScienceDirect、CNKI和万方数据等数据库以"桡动脉掌浅支、鱼际、腕横纹、外科皮瓣、皮肤缺损"为关鍵词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有关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相关文献,分别对桡动脉掌浅支的解剖研究、皮瓣设计、临床分型、适用范围及优缺点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桡动脉掌浅支可分为鱼际皮支与腕横纹皮支,走行恒定,血供可靠;两个皮支直径均与手指动脉直径相近,有利于与指动脉相吻合.临床上可在鱼际部与腕横纹部分别设计切取岛状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中小面积的各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对于合并神经、血管的复合损伤,还可切取Flow-through皮瓣或携带神经、肌腱的嵌合皮瓣,完成一期创面覆盖与功能重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优点颇多,但对于皮瓣的切取面积范围及具体神经支配情况尚未有统一意见.结论以桡动脉掌浅支供血的皮瓣切取方式多,修复效果好,适用范围广,临床值得推广,但现有报道中对于皮瓣切取面积及神经支配情况未有详细证据,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实行穴位注射配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52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依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儿采取口服免疫增强剂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实验组患儿采取足三里穴位注射与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治疗后出现7例无效患儿,总有效率73.07%显著低于实验组治疗后出现1例无效患儿的总有效率96.15%,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穴位注射与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治疗应用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效果显著,可以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术后穴位注射足三里改善其腹胀情况的疗效。方法在本院选取住院的直肠癌术后腹胀病人78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病人于两侧足三里穴分别穴位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各1ml;对照组病人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注射后24小时内的肛门排气次数。并于注射24小时后,让病人进行腹胀感自我评分,记录病人自我评分数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次数及平均自我评分结果。结果足三里穴位注射后,两组病人24小时内平均肛门排气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后腹胀感平均自我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直肠癌病人术后穴位注射足三里,是一种治疗腹胀的有效手段,其见效快,疗效肯定,能够在24小时内有效的为病人排除腹胀感,为临床腹胀的治疗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方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伏九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分析治疗前后CAT评分、血液免疫学指标、IL-8、TNF-α等指标的变化,评估其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量和健康状况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三伏天”、“三九天”加用穴位敷贴及穴位注射。结果两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下降,且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组各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伏九贴联合穴位注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力,下调免疫因子等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的1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各68例的研究组和对比组,对比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治疗。结果研究组的短期总有效率为97.05%,对比组短期总有效率为85.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木评分和颈性眩晕评估量表评分(ESCV)都显著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改善了颈椎病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