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青少年非自杀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行为的日益增多,其治疗与预防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SSI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方面,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治疗策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旨在为青少年NSSI行为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治疗进展 心理干预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1年3月到2022年12月的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中非自杀自伤行为的人数和所占比,并通过与自杀自伤行为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非自杀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家庭影响因素。结果 ①经过统计1000例存在自伤行为的青少年中非自杀自伤行为的人数为260例,占比为26.00%;②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得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过于溺爱和放任是导致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发生的家庭独立危险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与青少年家庭有必然的联系,其中独生子女、监护人文化程度和家教原因是主要原因,提示我们要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 自伤行为 家庭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中对一个食饵自身存在“自杀”的捕食者-食饵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模型,并在各种参数条件下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证明了该系统存在全局稳定的正平衡点,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 标签: 捕食者-食饵系统 V函数 平衡点 Matlab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非自杀自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非自杀自伤患者102例,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联合心理护理。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认知情绪调节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护理 非自杀性自伤 认知情绪调节
  • 简介: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儿童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然后从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自伤理论模型方面入手,主要介绍了四功能模型、发展病例模型和经验回避模型三大主要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干预思路及方法的介绍。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理论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青少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些青少年在这一阶段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包括非自杀自伤行为。非自杀自伤行为指的是个体刻意伤害自己身体而不是出于自杀意图的行为,如割伤、自残等。据研究显示,这种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高发趋势,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青少年非自杀自伤(NSS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NSSI青少年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强心理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伤行为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少年NSSI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其心理状态显著改善,效果良好。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自伤行为
  • 简介:摘要:非自杀自伤行为已经在青少年产生了很高的发病率,每年处于逐渐上升的状态,已经成为了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比较严重的公共卫生的问题,是致使青少年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发生有着个人的原因、环境的原因和神经生物学的原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环境,在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御和降低青少年非自伤风险行为的发生,家庭因素会成为青少年非自杀自伤早期干预工作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与家庭因素的相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家庭因素 相关性 分析
  • 简介:摘要非自杀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是青少年中高发且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有研究发现青少年经常会隐瞒NSSI。自我表露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有关信息向他人传递的行为,个体表露自己实施NSSI可能为获得支持和帮助提供重要机会。本文对青少年NSSI自我表露率、自我表露对象、促进或阻碍自我表露的因素、自我表露的作用和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相关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自杀 自我伤害行为 青少年 自我表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理护理在非自杀自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纳入70例非自杀自伤患者,均为我院精神科2022年7月-2023年6月时期收治,依据组间信息均衡可比原则将纳入样本分入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均n=35),前组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杀态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更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QSA问卷4个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非自杀自伤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态度改善均可起到积极影响,值得推荐。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自杀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智化疗法应用于青少年非自杀自伤(NSSI)患者中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效果。方法:以2023年04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青少年NSS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n=30)在对照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用心智化疗法,记录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行为评定[ANSAQ]、述情障碍[TAS-20]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NSAQ、TAS-20评分组间对比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ANSAQ、TAS-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上述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数据组间、组内对比均P<0.05。结论:应用心智化疗法有利于提高青少年NSSI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心智化疗法 行为评定 述情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非自杀自伤行为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青少年抑郁症中尤其常见,是自杀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严重影响个体身心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疾病负担。系统评价青少年抑郁症的非自杀自伤研究现状,旨在提高对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自伤行为的认识,为临床治疗及预防严重的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非自杀自伤(NSSI)行为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门诊就诊、有NSSI行为、年龄13-17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其性别、年龄分布、家庭情况、自伤动机、自伤方式、部位、精神科诊断及处置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青少年NSSI行为多发生于青少年早期;女性居多;自伤动机中,舒缓情绪占93.16%,比例最高,其次为控制情境或他人;自伤方式以刀割为主,部位多为前臂与腕部,频发者居多;NSSI行为多由老师或同学发现, NSSI行为者本人及监护人对NSSI行为危险普遍不重视;合并精神障碍比例(24.14%)较高;心理治疗是有效干预的主要手段。结论:舒缓情绪是青少年NSSI行为产生的主要动机,心理治疗是有效干预的主要手段,青少年NSSI行为者及监护人对NSSI行为的危险普遍重视不够,早期发现和早期有效干预非常重要。

  • 标签: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从自伤到自爱: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的心理干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及其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从识别与发挥优点、情绪共情体验和记录愉快幸福事件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在青少年非自杀自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发生非自杀自伤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疗法;比较两组住院期间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伤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自伤行为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正念减压疗法的护理干预可降低青少年非自杀自伤行为发生率,减轻自伤行为严重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