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非对称回波的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terativ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and fat with echo asymmetric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 IDEAL)序列定量评估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下腰部(L3/4、L4/5水平)多裂肌、竖棘肌脂肪浸润情况,分析其脂肪分数(ƞ)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40例经临床诊断的早期AS患者(AS组)和41名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IDEAL序列检查,测量L3/4、L4/5竖棘肌、多裂肌ƞ值,同期收集AS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等临床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定量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L3/4、L4/5多裂肌、竖棘肌ƞ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组L3/4及L4/5水平竖棘肌、多裂肌平均ƞ值均高于对照组[(0.28±0.09) vs. (0.24±0.05);(0.32±0.07) vs. (0.26±0.05);(0.31±0.07) vs. (0.28±0.06);(0.36±0.08) vs. (0.3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L3/4、L4/5水平竖棘肌、多裂肌平均ƞ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与ESR、CRP、BASDA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IDEAL序列能量化分析早期AS下腰部椎旁肌脂肪浸润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良好评估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情况,并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子宫腺肌症患者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中17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治疗后共41例(24.12%)复发,129例(75.88%)未复发。未复发组发病年龄[(43.02±4.66)岁]大于复发组[(41.26±4.71)岁],糖类抗原125(CA125)[(23.79±3.88)U/mL]、糖类抗原153(CA153)[(49.19±19.90)U/mL]、糖类抗原199(CA199)[(39.70±3.91)U/mL]、非经期子宫体积[(162.94±34.57)cm3]均小于复发组[(25.30±3.94)U/mL、(58.41±20.12)U/mL、(41.16±3.44)U/mL、(181.70±38.38)cm3](t=2.10、2.16、2.57、2.14、2.79,均P < 0.05);未复发组宫腔操作史[19.38%(25/129)]、盆腔炎病史[23.26%(30/129)]、合并子宫肌瘤[11.63%(15/129)]低于复发组[36.59%(15/41)、41.46%(17/41)、26.83%(11/41)](χ2=5.11、5.15、5.55,均P < 0.05);两组间初潮年龄、孕次、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4、1.11、0.61,均P > 0.05),婚姻状况、治疗方法、痛经史、家族史、剖宫产史、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32、0.41、1.28、0.75、3.78、0.05,均P >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是子宫腺肌症治疗后复发的保护因素(OR=0.95,P < 0.05);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腺肌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40、2.33、2.78、1.10、1.02、1.10、1.01,均P < 0.05)。结论发病年龄小、有宫腔操作史、有盆腔炎病史、合并子宫肌瘤、CA125水平高、CA153水平高、CA199水平高、非经期子宫体积大是子宫腺肌症药物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划分高风险群体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以降低子宫腺肌症药物治疗的复发率。该研究具备科学性,在因素分析方面具有显著创新性。
简介:摘要Birt-Hogg-Dubé综合征(BHDS)是一种由卵泡素(FLCN)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见受累器官包括肺、肾、皮肤等。典型表现为弥漫性肺部囊性病变或伴复发性气胸、皮肤纤维毛囊瘤或毛盘瘤,肾癌的发生率可高达30%,但BHDS患者合并肾脏良性肿瘤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BHDS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等,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生对BHDS并发肾脏良性肿瘤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CPEO)的临床特点、骨骼肌病理表现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1997年1月至2021年12月确诊的16例CPEO患者进入研究,收集患者起病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肌肉病理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基因变异特点。结果16例患者首发症状均为上眼睑下垂,其中15例存在眼球运动障碍,6例存在复视,4例伴有近端肢体无力,3例伴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肌电图结果提示16例患者中肌源性损害7例,神经源性损害1例,肌源性合并神经源性损害1例,肌电图正常7例。骨骼肌活检结果显示14例患者可见破碎红边纤维(RRF);11例存在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阴性肌纤维;3例有少量变性坏死肌纤维,伴单核吞噬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提示有CD8和CD68阳性淋巴细胞浸润。10例行基因检测的患者结果显示,6例为线粒体DNA(mtDNA)单一大片段缺失,1例为mtDNA点突变,1例为核DNA(nDNA)点突变,2例未检测到明确与临床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变异。5例行电镜检查的患者结果显示,4例可见肌膜下和肌原纤维间有异常线粒体聚集。结论CPEO患者临床特征除上眼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外,小部分患者可伴有吞咽困难和肢体无力。mtDNA单一大片段缺失是CPEO主要的突变形式。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的优化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0例,年龄30~64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或B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50):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S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前锯肌平面阻滞(20 ml)联合腹直肌后鞘阻滞(10 ml),T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T7和T9椎旁神经阻滞(各15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诱导麻醉,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值40~60。术毕采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行PCIA,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羟考酮5 mg补救镇痛。记录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操作时间;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切皮后30 min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和48 h时行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和7 d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IL-17和干扰素γ的浓度。记录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穿刺部位感染和气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5),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各时点QoR-40评分和血清IL-17、干扰素γ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于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而言,前锯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全身麻醉用于肝癌切除术,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降低。
简介:摘要:该车型的开发针对的是蓝牌自卸市场,产品在发动机排量、整车重量、尺寸方面的参数必须满足法规方面的要求。应充分考虑使用场景,动力性好、操纵轻便,同时整车结构紧凑,满足城市内一些狭小空间内的使用以及部分用户进入地下室作业的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尺神经损伤患者骨间肌同步兴奋的电生理表现。方法选取自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腕部尺神经损伤后患者50例,分别检测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及第二掌侧骨间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记录潜伏期及波幅,肌电图随机选取10个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计算MUP波幅平均值,并观察募集反应,所有数据均与健侧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分指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并指时,MU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部分患侧第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分并指时均有募集反应;患侧第一、二、三、四背侧骨间肌与第二掌侧骨间肌刺激CMAP潜伏期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P波幅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部尺神经损伤后,掌侧骨间肌与背侧骨间肌易产生同步兴奋后遗症,导致分并指障碍,电生理检查可帮助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泥蜡疗联合关节松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改善。方法:通过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查找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北大荒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与康复科住院的50例进行泥蜡疗联合关节松动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对照组来源于我院同一时期进行关节松动训练但未进行泥蜡疗的脑卒中患者,共50例。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的方法比较各组肌张力改善情况。应用ADL量表比较各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对比两组脑卒中患者,泥蜡疗联合关节松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改善患者日后日常生活能力(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积极应用泥蜡疗联合关节松动训练改善患者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简介:摘 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大型机组的安全运行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大型发电机组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提高其继电保护水平,已是保证电力生产安全发供电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定子绕组内部匝间短路故障的危害,并根据实际运行经验,着重对单继电器横联差动保护及纵向零序电压保护两种常用发电机定子匝间短路保护的原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验证了发电机定子匝间保护是确保发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