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眼底影像诊断技术以光和影作为基础,在眼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多模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按照工作特征和原理的不同,眼底影像诊断技术可大致分为解剖性影像和功能性影像2个部分,此外,随着光和影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眼科影像技术将逐渐朝着广域化、精细化、多模化、定量化和智能化的目标发展。因此,我们深知眼底的光和影远非仅如我们目前所见,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仍待探索。新兴影像技术的临床化和产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在眼科的应用亦存在潜在的挑战。多模影像技术有助于眼科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动态监测,为眼科疾病治疗的选择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依据。然而,面对诸多检查手段,眼科医生如何选择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检查方法,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成为眼科医生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前瞻性护理干预对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 70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成两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5例设为参照组,接受前瞻性护理的 35例设为研究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不良反应发生率上看,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焦虑、抑郁评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结论 对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前瞻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的效用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共94例符合条件的眼科患者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护理,研究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对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具有更出色的改善效用,临床具备参考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患儿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ICG)]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2021年7月-2022年6月行眼科FFA(+ICG)检查的患儿共46例,年龄在5岁-14岁之间,男生23例,女生23例,平均分配法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儿及家长接受个性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护理效果、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患儿检查中检查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效果、患儿依从性、家长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检查中及检查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造影( FFA) 检查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眼科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12 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诊治的 140 例行 FFA 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7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 2 组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6. 048,P < 0. 05) 。结论 前瞻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眼科门诊行 FFA 检查患者造影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底血管造影荧光素静脉注射的最佳剂量。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行全麻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2月龄~9岁儿童68例的临床资料。患儿分为3组:低剂量组,12例检查荧光素钠剂量为0.025 ml/kg、中剂量组35例检查剂量0.05 ml/kg及高剂量组21例检查剂量0.1 ml/kg。观察检查结果照片清晰度、亮度及有无前房及结膜囊荧光素钠渗漏。结果低剂量组中无前房及结膜囊渗漏,中剂量组中前房及结膜囊渗漏者7例,占20.0%,高剂量组中全部出现前房及结膜囊渗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P<0.001);同一时间点眼底照片亮度,低剂量组明显偏暗,中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中剂量组(0.05 mg/kg)为儿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最佳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给于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及宣教效果。方法:以100例眼底荧光造影患者为例,时间为2022.05-2023.01之间,将100例按照不同干预分为2组(各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前组方案应用心理护理及宣教。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简表评分,其中参照组中患者护理前评分为70.35±2.46,护理后评分为81.09±3.25。实验组患者中护理前评分为71.13±2.31,91.75±2.38是护理后评分,实验组患者明显改善(t=0.024、6.894)护理后生存质量显著得到改善P<0.05。结论:给予眼底荧光造影患者应用心理护理以及宣教措施可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确诊眼底病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后眼底荧光造影(FFA)联合虹膜荧光造影(IFA)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间于该院治疗的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0例(148眼),所有患者均行基础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FFA联合IFA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行基础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FFA联合IFA检查对视网膜及眼底周围血管的影响情况。结果I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24例非增生性虹膜改变,19例增生性虹膜病变,4例青光眼,101例未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FFA检查结果显示,148眼中出现30例视网膜无灌注区,53例视网膜内出现了新生血管,40例出现了黄斑水肿,21例玻璃体积血;裂隙灯未能发现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IFA检查较裂隙灯更为灵敏(χ2=7.364,P<0.05)。结论FFA联合IFA在PRP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随着我院眼科业务不断扩大,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数量的增加,药液血管外渗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要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较快,用量每次3毫升,若不密切观察或操作技术不熟练,会致使造影剂已不再进入血管,加上加压注射,容易发生造影剂外渗。本次主要研究眼底血管造影导致造影剂静脉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1年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荧光造影室接受FFA检查的98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儿童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19年1月—2021年3月儿童为试验组,给予情景模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检查配合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16.67%;配合满意度为94.0%,高于对照组7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护理应用于学龄前儿童患者FFA检查中可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检查过程中的患儿配合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方法 将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5月本院接收的 90例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收入本研究中,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每组 4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 8.89%、 95.56%)比对照组( 31.11%、 80.00%)优,差异显著(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有助于护患关系改善,促进满意度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探讨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在眼科护理中的关键应用和价值。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是一项使用荧光素钠作为造影剂,通过荧光相机捕捉眼底血管循环的检查技术,尤其对于诊断和管理各种视网膜病变有着显著的作用。方法:首先,本文探讨了 FFA 在眼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通过 FFA,护士可以及时发现视网膜疾病的早期征象,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视力损失。其次,文章阐述了 FFA 在监控疾病进程中的作用。通过定期的 FFA 检查,可以跟踪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为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再次,我们还深入分析了 FFA 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 FFA 图像,可以直观评估治疗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最后,本文强调了 FFA 对于护理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患者教育、疾病管理和心理支持等方面。本文旨在为眼科护士提供一个全面的视角,理解和利用 FFA 在眼科护理中的各种可能性,以提升护理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同时,我们也期待这项技术在未来能进一步发展,为眼科护理开辟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