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8
/ 2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的效用及价值。方法:对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共94例符合条件的眼科患者邀请参研,利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门诊护理,研究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对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具有更出色的改善效用,临床具备参考应用价值。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门诊;眼底荧光造影

通过对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荧光素使其眼底血管结构暴露的检验手段就是眼底荧光造影[1]。此种方式在诊断患者眼部疾病方面具有出色表现,但部分患者接受荧光造影时因各种原因出现了不良反应,不利于后续检验工作的进行[2]。因此,临床通常会在开展检验的同时为患者提供护理工作从旁辅助,但传统护理被认为能起到的帮助有限,难以达到预期水准[3]。本研究就此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接受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患者能起到的效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将正式开展时间定在2021年8月,并结束于2022年4月,对此期间我院收治的患者做筛选比对分析,从中选出符合条件者共94例邀请参研,按照分组法将其随机均分两组。其中,对照组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均值在(51.29±2.48)岁;研究组47例,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均值在(51.49±2.16)岁。在反复比对过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后,能够确认不存在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备临床参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方案,包括入院后给予常规体检、简明介绍治疗方式、以及荧光造影后的注意事项等。

研究组接受从持续质量改进护理。(1)检验前:就荧光造影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科普宣教工作,告知其造影检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为患者做试敏,以进一步确保检验过程中患者的安全性。(2)检验中:检验开始后,全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修改护理工作。嘱咐患者在检验过程中务必暴露眼球,切勿眨眼或闭眼,部分眼部较为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眨眼频繁的情况,可在征询患者意见后用医用棉签固定住患者的上下眼睑,若患者情绪有转负向的迹象,予以安抚鼓励。荧光剂注射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适症状,若患者的心脏功能异常,立即停止检验并采取措施。(3)检验后:告知患者若出现不良反应属正常情况,并指导其用正确方式缓解,若患者不良反应表现较强烈,则可给予药物予以控制。(4)自评:护理人员需完成每日工作日志,总结当日工作中的优缺点,发现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每星期还需召开总结大会,就如何进一步改善护理工作展开研讨。

1.3观察指标

以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为依据,评估两组负性情绪,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负性情绪越强烈;利用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包括护理及时性、准确性、服务态度三项,满分为1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8.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的比对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满意度评分spacer.gif±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满意度

研究组

47

42.88±4.67

44.56±5.64

8.42±1.06

对照组

47

48.16±5.13

49.25±6.08

5.37±1.09

t


5.2179

3.8771

13.7525

p


0.0000

0.0002

0.0000

3 讨论

部分患者出于对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手段的不了解、不信任,致使其在检验的过程中较易出现负性情绪,降低依从性,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检验结果[4]。传统门诊护理工作通常将重点放在如何辅助检验上,缺乏对于患者主观感受的关注,且护理流程僵化死板,欠缺灵活性,始终无法发挥应尽效用[5]。本研究基于此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方案,首先为患者讲解荧光造影检验,同时测试患者对于荧光剂是否存在过敏反应,提高了检验的安全性;其次,在检验正式开始后灵活调整护理方向,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修改护理工作,如无法保持睁眼状态受检的患者予以固定眼睑,确保检验的正常进行,对于在检验过程中情绪逐渐下滑、有转为负性倾向的患者,则通过安抚、鼓励的方式予以缓解疏导,部分患者可能对荧光剂存在较为强烈的反应,若监测到患者的生命体征有异常,护理人员也做好了停止检验立即施救的准备;最后,通过护理人员对当日工作的自评和总结大会,找到潜在的不足之处并修改完善,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据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两项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相对更高,与对照组数据的比对结果提示其存在显著差异(p<0.05),证明研究有意义,在门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对接受了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的负性情绪有更出色的改善效用,还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值得投入应用并做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春意,周锋,金玲.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模式在门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5):127-130.

[2]高俊.全程护理干预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225-226.

[3]张琳.全程护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造影不良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16-18.

[4]莫建珠.护理干预对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4):46-48.

[5]王丽波.综合护理干预在眼底荧光造影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04):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