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东亚”成为流行语汇的历史研究中,“朝贡体制”常被用作一个统摄性的概念使用。然而“朝贡体制”在清代,主要体现中国与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的关系,其中尤以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并不覆盖“东亚”。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呈现清代中国与朝鲜封贡关系的特点,其中包括敕封、给印、颁历、参与常态礼仪活动、日月食救护、赈济灾伤、常态互市,朝鲜人参与八旗等等,不仅凸显中朝关系近于中国与其他封贡国、无藩封关系的其他朝贡国之间的关系,更反衬出中朝关系与地处“东亚”而与清无邦交的日本之间关系的差别。由于中、朝、日在“东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中皆具有重要性,前述考察提示,17至19世纪中叶的“东亚”国际秩序并非笼罩在任何单一制度化体制之下,“朝贡体制”或“朝贡贸易体制”不能涵盖该时代“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秩序格局,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反思。
简介: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将人类带入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这并不是一个宁静愉悦、让人们沉浸于玫瑰色梦想的温馨时代,而是一个冲突迭出、风险四伏的变革时代。逆全球化的经济态势、后冷战的对峙格局、风险社会的广泛延展构成了这个伟大时代的基本挑战和宏大命题,而所有这些命题都可以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寻到其时空位置和相关关系。观察世界秩序的演变逻辑,国际社会可以被描述为长期经历着伦理与实力交互主导的波浪行进、理想与现实之间替代呈示的螺旋演化。就中国而言,要旨在于抓住中美关系这个纲举目张的枢纽,秉持谦和大度的交往心态,在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方面稳健发展,通过自身的持续向好发展来促动世界格局的再全球化。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向城市积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也随之出现。为了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各大城市都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其中就包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的重组优化。但是,目前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始终留有“摊大饼”连续式的发展格局存在,一些外围副中心、组团发展潜力不足,因而使得城市空间没能朝着理想中的方向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手段去支撑城市空间的发展。事实表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优化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关系已成为未来我国大城市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轨道交通车站地区的城市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城市设计现状问题,对于今后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简介: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部署了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指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从资源整合、治理过程和成果分配三个方面建构起三位一体的社会治理基本格局,意味着社会治理模式要从单纯依靠政府进行管理向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从单纯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协调、协商、合作转变。因此,我们要科学运作,统筹谋划,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共建”的资源整合、“共治”的治理过程与“共享”的治理目标结合起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社会稳定。
简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国家战略之一。长江岸线是水陆空间关联性与动态变化性很强的区域空间,其利用与保护的研究对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长江干流泰州段岸线为研究区域,基于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作用关系的理念,从横纵二维空间视角,利用ARCGIS的影像解译功能,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长江干流泰州段岸线空间格局存在的问题:生态岸线挤占严重、生活岸线匮乏、生产岸线功能布局混杂破碎、岸线水陆空间利用不合理;据此提出协调配置岸线纵向空间功能、优化整合岸线横向空间功能等空间格局优化路径。
简介: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