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 319例1 319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进行测量,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所有患眼均采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m)值、平均角膜后表面曲率(Km)值、角膜散光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值和角膜厚度;采用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面像差值;计算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眼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球差的比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8.00±11.12)岁,平均角膜球面像差值为(0.34±0.17)μm,波动范围为-0.38~0.99 μm。其中角膜球面像差<0 μm者22眼,占1.67%;角膜球面像差为0~0.4 μm者842眼,占63.84%;角膜球面像差>0.4 μm者455眼,占34.50%。角膜球面像差与患者年龄呈弱正相关(r=0.398,P<0.001);与受检眼角膜Km值、角膜后表面Km值、角膜厚度均呈极弱相关(r=0.129,P<0.001;r=0.240,P<0.001;r=-0.068,P<0.05);与角膜散光或角膜后表面散光之间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r=-0.025,P=0.365;r=-0.008,P=0.771)。年龄可能影响角膜球面像差。以残余球面像差(0.10±0.05)μm为目标采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0、-0.20和-0.27 μm)可矫正710眼,占53.83%。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平均角膜球面像差较既往报道值(+0.27 μm)偏大。术前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角膜球面像差选择适合的非球面IOL。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过去亦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引起中老年人视力损伤乃至失明的主要眼病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白内障的分布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更是全球白内障患病人数最高的国家[1]。白内障不仅影响了中老年人的视觉,降低了家庭的生活质量,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因此对白内障的防治工作一直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重点,了解白内障发病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AMD可使中心视力进行性、不可逆性丧失,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人员已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出一系列AMD相关基因(CFH、ARMS2、HTRA1等)和相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通过检测这些位点,我们可以预测高危人群的AMD发生风险、AMD疾病亚型和进展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敏感性。基因治疗方面,目前针对发病机制的研究突破较少,基因治疗集中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和补体通路的抑制、RNA干扰技术等方面,通过腺相关病毒载体递送和表达相应功能蛋白,从而抑制AMD的进展,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评估。就AMD相关基因的SNP、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骨折患者的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四肢骨折患者210例,根据年龄分为A组(<20岁组)、B组(20~30岁组)、C组(31~40岁组)、D组(41~50岁组)、E组(51~60岁组)和F组(>60岁组)各35例,分别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视觉模拟法评估自我效能感,分析年龄对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GSES及视觉模拟法测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GSES分值很低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低者占比低于C、D、E、F组,GSES分值很高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高者占比高于C、D、E、F组,C、D、E、F组GSES分值很低者及视觉模拟法分值较低者占比依次增加,GSES分值很高者、视觉模拟法分值较高者占比依次减少,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09~50.86,均P<0.05)。结论不同年龄四肢骨折患者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有下降趋势,提示临床应注意加强对高龄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探讨对儿童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0~6岁年龄段儿童87例,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34例、幼儿组30例和学龄前组23例。所有儿童均接受微量元素检测,对比其微量元素水平及微量元素缺乏率。结果幼儿组、学龄前组儿童的钙、铁水平高于婴儿组,锌水平低于婴儿组(P<0.05);婴儿组钙缺乏率、铁缺乏率分别为20.59%(7/34)、35.29%(12/34),高于幼儿组的3.33%(1/30)、13.33%(4/30)及学龄前组的0.00%(0/23)、17.39%(1/23),P<0.05。结论婴幼儿多存在铁、钙缺乏,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存在锌、铁缺乏,应根据微量元素检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营养及膳食指导,适当使用药物治疗,促进儿童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