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新生日常护理及早教的护理价值。方法:对照组为新生日常护理,观察组则联合运用新生日常护理及早教护理。结果:出生时2组新生的头围、身长及体重组间平行比较差异微小P>0.05,3个月末时与对照组做平行对比新生的头围、身长及体重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出生3个月末随访时观察组新生的NBNA评分为(38.89±0.12)分,对照组为(37.96±0.25)分,P<0.05。结论:联合应用新生日常护理及早教可更好的促进新生健康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教在新生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接受新生日常护理,观察组50例接受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早期教育新护理方法。针对新生,比较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体反应、原始反应、被动肌张力、新生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较高,P<0.05。结论: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新生早期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而且可以改善新生的神经行为发育,从而有助于新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临床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评估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教护理对新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足月顺产的100例新生给予新生日常护理;另择同期足月顺产100例新生给予日常护理联合教护理。通过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新生的体能、智能发育情况,对日常护理结合教护理对新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在日常护理的基础上,联合教护理更能促进新生的生长发育,(P<0.05)。结论:在新生日常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教护理对新生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早教护理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在新生临床护理中,对日常护理+教的应用效果展开详细分析。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新生进行研究(2022.1~2023.12,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日常护理,30例)、观察组(日常护理+教,30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体格增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家属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新生临床护理中,日常护理+教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促进新生的生长发育,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体格增长 生长发育 家属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盘剥的全面护理干预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胎盘剥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显效17例,有效6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2%,2例患者及时终止妊娠,其中24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7例,护理总有效率为72%,其中19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6%。可见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胎盘剥的护理效果,稳定患者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效控制出血,恢复生命体征,使母脱离生命危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胎盘早剥 全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干预对晚期 胎膜破母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医院产科在 2016 年 1 月 -12 月 收治的给予产科护理干预的 50 例 晚期 胎膜破产妇作为观察组 ,将 2015 年 1 月 -12 月实施常规护理的 50 例 晚期 胎膜破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病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 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 P< 0.05),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新生窒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晚期 胎膜破产妇实施产科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 阴道自然分娩率,同时降低产妇宫内感染发生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及 新生窒息率,进一步降低 胎膜破对母婴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胎膜破 产科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如果胎膜在产妇临产前自然破膜,我们就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胎膜破。感染、胎膜发育不良、子宫张力过度增加等都会导致产妇胎膜破。 胎膜破会增加早产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增加产褥感染率和产妇感染率,同时增加剖宫产率 [1 ], 所以在围产期对产妇进行必要的健康护理及指导,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妇及胎儿出现不良结局。笔者选取我院在 2016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晚期胎膜破患者 50 例及 2015 年 1 月 -12 月 50 例晚期胎膜破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护理措施在晚期胎膜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降低 胎膜破对母婴的危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产科 2016 年 1 月— 12 月收治的晚期胎膜破患者 50 例作为观察组, 年龄在 20~39 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8 .2 ±2.6 )岁,孕周在 27 -36 周之间,平均为( 33 .4 ± 1.2 )周,初产妇 33 例,经产妇 17 例;选取 2015 年 1 月 -12 月 50 例晚期胎膜破患者为对照组 ,产妇年龄 21 ~ 38 岁,平均年龄( 27 .6±1.3 )岁;初产妇 35 例,经产妇 15 例;孕周 28~ 36周,平均孕周( 35.6 ±0.4)周。两组患者 在年龄、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50 例 产妇在医护人员的严密观察下 严格遵医嘱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完成孕产妇入院、待产、治疗、分娩等处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2月的60例败血症新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出生年龄展开分组,将其分成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儿,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在60例新生中,一共出现了62例败血症,其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再次败血症;而对于致病菌的检验而言,检验出来69中致病菌,其中出现再次败血症的患儿均是因为双重细胞感染造成的;同时致病菌较多的则是B族链球菌、肺炎格雷伯菌以及凝因酶阴性葡萄糖菌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新生而言,其近足月儿与足月儿出现发型败血症的情况较多,胎龄小于33周的所占比例较少,大于33周胎龄的早产儿则较为易发晚发型败血症;从体质上而言,体质量大于2000克的新生易患发型败血症,相反则易患晚发型败血症。结论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性,其以致病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在治疗上则需要以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而提升其临床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膜破对产妇感染及新生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足月胎膜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离心处理及胎心监测处理。观察产妇感染率、新生感染率,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感染率、新生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乳杆菌属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白介素2高于观察组产妇,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破可引发产妇感染率及新生感染率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产妇的阴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中应通过阴道菌群失调的预防,降低产妇及新生感染率。

  • 标签: 足月胎膜早破 产妇感染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妊娠结局及对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的妊娠及母结局。结果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按发病孕周分为A组(小于28周)、B组(28~31周),C组(32~33周),3组围生结局比较,A组病例中胎儿脐动脉S/D≥3、FGR及新生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及C组(p<0.05);而A组及B组围生死亡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例中脐动脉S/D≥3的病例,FGR、胎儿窘迫、新生窒息及围生死亡的发生率均高于S/D﹤3的病例(p<0.05);两者间早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孕周越早,FGR、新生窒息、胎儿窘迫及围生死亡发生率越高,围生预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产儿预后越差。因此科学的孕期管理并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时间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妊娠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36例未足月胎膜破对新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36例未足月胎膜破患者作为样本,调取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妇孕周的不同,对比分析不同孕周孕妇的胎膜破率及新生结局。结果妊娠20~23周孕妇,胎膜破率为6.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低。妊娠20~23周的胎膜破孕妇,新生死亡率为1.7%、呼吸窘迫率0.8%、肺发育不全率1.7%、黄疸率1.7%、视网膜病变率0.8%。在所有孕妇中占比最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视未足月胎膜破孕妇的孕周,评估新生不良结局发生率,并视评估结果给予处理,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标签: 未足月儿 胎膜早破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室的败血症新生,对70例患儿按照血培养时间,分为发型和晚发型,其中发型36例,晚发型34例,对比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的临床特征。结果发型败血症新生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发型败血症新生中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89%,B族链球菌,占33.33%,晚发型败血症新生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2.35%,大肠埃希菌,占29.41%。发型败血症新生的病死率为25.00%明显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病死率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为发型败血症新生的最为主要的致病菌,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则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因此产妇在产子之前进行B族链球菌阳性检查对于预防败血症新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早发型 晚发型 败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胎膜破与难产及母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800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其中胎膜破100例与胎膜未破700例作对照组.结果在一般处理方法相同的条件下,胎膜破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母并发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感染程度与破膜时间有关,破膜距妊娠结束时间与母并发症如产褥病率、新生窒息、新生肺炎关系密切.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母儿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深入研究发型与晚发型新生败血症的各项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交流借鉴。方法:筛选某院中从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败血症新生患儿300例,按发病时间分为发型173例与晚发型127例。对临床治疗中的各项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患儿的感染高危因素、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率及病死率、抗生素耐药性进行逐一统计。发现疾病感染的高危因素为早产、胎膜破与窒息。发型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心肌损伤的概率相对较高(P<0.05)。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不尽相同。结论:发型败血症与晚发型败血症之间的各项信息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早发型败血症 晚发型败血症 新生儿
  • 简介:有数据显示,近年来自杀的人有70%是抑郁症患者,而平均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5个抑郁症患者。抑郁症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患者基数一直很庞大。但抑郁症可以通过及早识别问题,预防旱治疗的手段得以缓解。

  • 标签: 抑郁症 早预防 识别 治疗 数据显示 精神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进行护理时,结合新生教型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四月在我院出生的110名新生最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参考组的研究对象采取新生日常的护理方法,研究组的研究对象采用新生日常护理结合新生教新型护理模式,观察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新生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教护理模式的掌握度、新生的行为能力以及体格变化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进行日常护理时,结合教模式,对婴儿更加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日常护理 早教 研究
  • 简介:摘要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新生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母亲存在泌尿生殖道、胃肠道GBS定植是引起新生发型GBS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约50%存在GBS定植的产妇在胎膜破裂后或分娩过程中将GBS垂直传播给新生。如产时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GBS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发型GBS疾病发生率可达1%~2%。美国妇产科学会建议孕妇在妊娠36~37周进行GBS筛查,筛查阳性者应在分娩前≥4 h接受抗生素预防治疗(胎膜完整且产程没有发动的剖宫产分娩者无需预防)。如有必要终止妊娠,不能单纯为在分娩前用满4 h抗生素而延迟分娩。

  • 标签: 婴儿,新生 链球菌,无乳 预防 青霉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破对新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0例未足月胎膜破病例,按孕龄分为三组,分析各组与新生的预后情况。结果孕龄越小,新生愈后越差。结论未足月胎膜破是采取期待治疗还是考虑终止妊娠取决于孕龄、胎儿成熟度及有无羊膜腔感染。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