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1例接受新生儿日常护理,观察组41例接受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早期教育新护理方法。针对新生儿,比较两组的实施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体反应、原始反应、被动肌张力、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较高。 ,P<0.05。结论: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期教育的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效果,而且可以改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从而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胎盘早剥分娩新生儿地方各项化验指标及胎盘早剥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7年8月到18年8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60例新生儿,其中胎盘早剥新生儿为研究组(n=28),非胎盘早剥新生儿为对照组(n=32),比较两组化验指标(PT、ATPP、FBI、D-D)及临床特征。结果对照组患儿治愈率、住院时间、出院体重显著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儿入院后ATPP、PT、D-D指标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BI显著较低(P<0.05);出院前患儿PT、ATPP、FBI、D-D指标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胎盘早剥新生儿会使凝血功能发生继发性紊乱,且治疗效果不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采取阴道分娩方式的产程特点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抽选120例经阴道分娩的胎膜早破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同时抽选胎膜未破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为对照研究(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特点及最终母儿结局的差异性。结果产程特点观察组第一产程、潜伏期、活跃期均明显缩短(P<0.05),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儿结局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产褥感染、产后出血、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产后胎膜不完整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胎膜早破产妇在顺利度过第一产程后,可鼓励其选择阴道试产的方式分娩,但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如有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处理。
简介:摘要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进行期待治疗对母体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妊娠时间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患者33例,为妊娠时间<32周患者,Ⅱ组患者33例,为妊娠时间在32-34周患者。对两组患者行均等的临床观察、监测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产儿结局情况。结果研究发现Ⅰ组患者中发生低蛋白血症、HELLP综合征、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围产儿发生新生儿窒息、胎儿生长受限和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较长,围生儿的体重较Ⅱ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均以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行期待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围生儿结局。
简介:摘要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arly-onset sepsis,EOS)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等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困难。延迟治疗将严重影响患儿预后。临床上通常根据围产期高危因素、生后早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评估,对可疑EOS患儿尽早启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目前对EOS高危因素及临床表现的评估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导致大量非败血症患儿接受了抗生素治疗。然而生后早期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近期及远期不良结局。新生儿EOS风险计算器(neonatal early-onset sepsis risk calculator,NEOSC)是近年来提出的用于定量计算新生儿EOS风险的模型。该模型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广泛关注,并应用于临床研究,为抗生素管理提出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综述NEOSC的提出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1月-2017.3月间在我院出生的94例新生儿,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为实验组新生儿提供日常护理结合早教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新生儿提供常规护理流程,评价两组新生儿身长、体重、头围增长情况,评估家长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值均高于对照组,(t=13.711、4.943、10.992,P<0.05)。实验组家长对早教知识、皮肤护理、运动干预、神经发育干预知识掌握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32.999、52.217、35.499、45.625,P<0.05)。结论护士为新生儿提供日常护理结合早教干预,可促进新生儿头围、体重、身长增长,提高家长对新生儿知识掌握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新生儿,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1例,实行新生儿日常护理,观察组41例,实行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一般反应、原始反应、被动肌张力、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高,P<0.05。结论: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既能改善护理效果,又能提高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从而有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病原谱分布,为临床预防和经验性治疗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对2016至2019年期间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出生72 h内的新生儿送检细菌培养的标本与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母亲围生期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结果共纳入351例新生儿,分离出的373株病原菌,分别来自血培养(202株,54.2%)、痰液(63株、16.9%)、胃内容物(58株、15.5%)、中段尿(27株、7.2%)、眼分泌物(11株、2.9%)、气管导管(10株、2.7%)和腹水(2株、0.6%)。共分离出41种病原菌,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97株、26.0%),其次是无乳链球菌(76株、20.4%)、表皮葡萄球菌(39株、10.5%)、溶血葡萄球菌(23株、6.2%)、肺炎克雷伯菌(22株、5.9%)。有43名母亲发生过围生期感染,且病原菌与其新生儿一致,包括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解没食子酸菌链球菌、热带念珠菌及粪肠球菌,分离自宫颈、胎膜、血培养和羊水。结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产单核李斯特菌、念珠菌等是引起新生儿早发型细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们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败血症、肺炎、泌尿道感染、结膜炎等疾病,建议孕产妇在围生期及临产前送检宫颈分泌物病原学检查,妊娠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应及时排除产单核李斯特菌感染,孕产妇的病原学结果将对新生儿经验性用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孕周分为3组,A组28周~31+6周16例,B组32周~33+6周24例,C组≥34周24例。结果A、B、C3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A组最低,但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平均期待时间以C组最长,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生儿死亡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生儿死亡率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终止妊娠前期待是安全有效的,但需密切监测母胎病情变化,掌握终止妊娠时机极为重要,适当的期待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
简介:【摘要】目的 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及其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儿科 2020 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60 例胎膜早破产妇所生产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胎膜早破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观察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新生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心肌损害的比例比较,胎膜早破组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