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酸蚀粘接修复系统对老年牙体.缺损伴重度磨耗的修复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DD伴重度磨耗老年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均衡的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60例患者行口腔常规消毒,除去口腔内杂物、菌斑。将全酸蚀粘接系统修复给予对照组,将自酸蚀粘结修复系统给予观察组,对比组间咀嚼功能、组间敏感性,同时观察组间治疗1年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经治疗,组间咀嚼功能对比P=0.000,组间牙齿敏感性对比P=0.000,经治疗1年后,观察组出现1例继发龋,占比3.3%,对照组6例继发龋,2例修复体脱落,占比26.7%,组间发生率对比X2=12.074,P=0.000。结论:DD伴重度磨损老年患者治疗时选择自酸蚀粘结修复系统,疗效显著,可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氧化皓修复体作用,将其应用到口腔修复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效果。方法:从2020年2月到2021年7月之间来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中选出80人,然后将他们分为各40人的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应用镍铬合金修复体,另一个小组应用二氧化皓修复体。对比两个小组修复后的修复质量、BI评分、GI评分、咬合力、咀嚼效率评分以及修复优良率。结果:应用二氧化皓修复体小组的BI评分、GI评分低于另一个小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高于另一个小组,修复质量和修复优良率也高于另一个应用镍铬合金修复体的小组。结论:应用二氧化皓修复体进行口腔修复能够获得更好的修复效果,不仅牙龈不会受到太大的刺激,咬合力和咀嚼效率也更高,而且修复体更加稳定,不太容易出现折断或崩瓷等情况,可以说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单颗固定种植修复后其功能及结构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治疗的牙缺失需进行后牙单颗牙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慢性牙周炎(稳定期),将患者分成牙周炎组(40例,合并慢性局部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组(93例,牙周健康)。随访6个月,比较在种植修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探诊深度(PD)、牙龈厚度、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边缘骨吸收变化等参数,考察两组的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93/93)比95.0%(38/40),χ2=1.94,P=0.163];牙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0.0%(0/93)比2.5%(1/40),χ2=0.19,P=0.663]。牙周炎组术后3个月、6个月PD与术后1个月比较,参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4.30,P=0.020、< 0.001)。牙周炎组术后6个月mSBI(t=1.97,P=0.048)、牙周健康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mSBI(t=3.64、4.50,均P < 0.001)与相应组术后1个月相对应参数比较均降低。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PD、PIS、mSBI相关参数同一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间PD、mSBI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13,P=0.041、0.035)。种植修复术后6个月,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边缘骨吸收量较其术后呈升高趋势,牙周炎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64、0.63,P=0.100、0.524),牙周健康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70、1.18,P=0.088、0.236),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0.99、0.49,P=0.321、0.620),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t=0.87、1.36,P=0.379、0.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在相同时间点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0.39、0.54、0.77、0.55、0.38,P=0.623、0.693、0.590、0.439、0.580、0.699)。结论单颗固定种植修复术可用于治疗牙缺失合并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对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较牙周健康者具有较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铝合金车体地板及车顶有多个过线孔用于组装阶段进行布线,而铝合金型材结构的边缘防护, 能够对电缆电线的防护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在布线过程中发现有部分边缘防护发生脱落。本文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综合考虑边缘防护的工艺性、安装性,在边缘防护结构形式及安装方式两方面进行优化,从根源解决边缘防护脱落造成的过线孔划线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仿生优化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提高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并阐明其最佳弹性模量分布。方法构建7种具有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的下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分别为氧化锆全冠(A模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全冠(B模型)、氧化锆-饰瓷全冠(C模型)、二硅酸锂玻璃陶瓷-饰瓷全冠(D模型)、仿人牙釉质8层结构全冠(E模型)、经遗传算法(GA)优化使全冠拉应力峰值最小的8层结构全冠(F模型)及经GA优化使水门汀黏接层剪切力峰值最小的8层结构全冠(G模型)。在全冠咬合面平行牙长轴模拟施加600 N载荷,计算并分析各模型的最大主应力,以提高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并阐明其最佳弹性模量分布。结果冠部拉应力主要集中在颈缘及组织面。其中E模型表现出相对较低的拉伸应力峰值17.72 MPa,其在F模型降至16.25 MPa,在G模型为25.79 MPa;水门汀黏接层的剪切应力主要集中在靠近肩台的轴壁侧及肩台外侧边缘。其中E模型剪切应力峰值为11.81 MPa,F模型为11.79 MPa,在G模型降至6.14 MPa。结论经GA优化以降低水门汀剪切力峰值的弹性模量分布可更好地改善全冠修复体的力学性能。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全新吊床型包膜瓣修复隆乳术后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技术,以提高对相关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至2019年,在上海美莱医疗美容门诊部就诊要求改善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的女性患者16例,年龄23~48岁,平均33.4岁。手术均用吊床型包膜瓣,从乳晕切口入路,将假体包膜下极广泛分离形成包膜瓣,缝合锚定多余腔隙,消除下移的下皱襞,包膜瓣向上提拉收紧与切口上方的包膜断端叠瓦式缝合,使假体腔隙恢复到理想下皱襞处。结果1例患者轻度血肿,经处理后愈合;6个月随访,15例患者下移的下皱襞提升至理想位置,乳房双重皱襞消失、对称性良好、外形满意、无复发病例、切口瘢痕隐蔽、无包膜挛缩。结论对假体下移和双泡畸形患者用吊床型包膜瓣技术可有效矫正该并发症,且长期稳定性较好、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生态保护工作是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序开展,工作人员需立足整体,突出修复方案的全域性,以此对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治理与防护。从现有研究进度来看,我国仍处于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初始阶段。只有求变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生态保护修复理念,方可保障国土空间资源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本文对生态保护修复概念与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的牙齿修复中实施全瓷高嵌体进行修复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接收诊治的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牙齿修复治疗和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从患者的修复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治疗满意度来看,研究组修复治疗后的效果更好,且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用于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修复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的牙齿修复中实施全瓷高嵌体进行修复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我院接收诊治的后牙严重牙体缺损患者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牙齿修复治疗和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从患者的修复效果和患者术后的治疗满意度来看,研究组修复治疗后的效果更好,且患者对修复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全瓷高嵌体修复治疗用于后牙严重牙体缺损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提高修复效果的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