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受的54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的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促性腺激素治疗和常规方式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结果:干预组的黄体生成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的卵泡成熟情况和妊娠情况,其中干预组的卵泡成熟几率和成功妊娠的几率高。结论:针对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案例实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尿促性腺激素治疗,其效果明显,能促进卵泡的成熟,最终提升成功妊娠几率,值得实施和落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 24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效果。方法:将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8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针对性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常规组( n=24)采取传统的不孕不育治疗方法,而研究组( n=24)则在基础治疗上采用尿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人工周期进行治疗,而后工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成功妊娠率为 75%、常规组为 45.83%,研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之间卵泡成熟和卵泡成熟但未成功妊娠,两组之间差异不大, P>0.05。结论:对于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致不孕不育的患者实施尿促性腺激素 +人工周期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提高卵泡的成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妊娠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本科诊治的IHH患者临床资料及表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结合Sanger方法进行变异分析及验证。结果22例IHH先证者中卡尔曼综合征(Kalman syndrome,KS)12例、嗅觉正常的IHH(nIHH)10例。体格检查男性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体积小、喉结小或不明显、声音尖细、乳腺发育,女性出现乳腺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等。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或处于正常下限。8例患者存在9种CHD7基因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指南判定CHD7基因中c.307T>A(p.Ser103Thr)、c.3143G>A(p.Gly1048Glu)、c.6956G>T(p. Arg2319Leu)和c.3145A>T(p.Ser1049Cys)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P1+PM2;PM2+PM6+PP2+PP3;PM2+PM5+PM6+PP2+PP3和PM2+PM6+PP2+PP3)。余14例IHH患者基因筛查阴性。结论CHD7基因变异可能与IHH疾病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性早熟患儿GnRH试验中峰值出现的时间,使传统激发试验时间缩短,确诊CPP患儿治疗期间复查简便。方法74例性早熟患儿GnRH试验时,在0、30、60、90、120min分别采静脉血2ml检测LH/FSH。结果74例患儿LH/FSH峰值均在60min内出现。结论根据以上结果,可减去90、120min两次采血点位,起同样鉴别诊断作用。
简介:摘要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减症非常罕见,在活产婴儿中发病率仅为14万~20万分之一,多在儿科就诊。本文基于内分泌科1例成年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就诊经历,总结DAX-1基因突变所致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伴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减症的临床特点,侧重于其临床表现的阶段性、不连续性,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系统性认识。
简介: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下丘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下丘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卵泡刺激素、睾酮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卵泡刺激素、睾酮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生精数量及精子活力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泵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结论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下丘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其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明小鼠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FSHr、LHr)在卵巢的位置分布,揭示促性腺激素(GTH)调节卵巢机制及与卵泡发育分化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ABC法对小鼠卵巢FSHr、LHr分别进行定位染色,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分析阳性切片。结果①FS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GC、TC、卵母细胞及间质细胞。随卵泡的发育,FSHr、LHr阳性细胞数量呈增长趋势,卵泡早期与中期之间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②LHr阳性物质主要见于卵泡TC、间质细胞、GC、卵母细胞,阳性物质着色以卵泡中、晚期较强,阳性细胞数量以卵泡中期与晚期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吸光度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上受体是接受促性腺激素的主要调节部位,受体数量与卵泡大小和发育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组方式选择盲抽法,实验组有患者38例,接受尿促性腺激素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及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照组有患者38例,接受尿促性腺激素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优势卵泡个数、卵巢体积、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血清卵泡雌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目的探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停经周数的异位妊娠和先兆流产患者的血β-HCG值,取静脉血以BayerAcs180HCG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测定法测定β-HCG值.结果84例异位妊娠β-HCG值与停经天数无显著相关(r=0.21,P=0.0638),78例先兆流产的β-HCG值与停经天数正相关(r=0.59,P=0.0001).两组的平均β-HCG分别为2014.5U/L和41726U/L,异位妊娠组的平均β-HCG值显著低于流产组,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相对较低的血β-HCG值和较低幅度的上升变化,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肯定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ntagonist,GnRH-A)方案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愈加广泛,相比较经典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方案,其存在如抑制早发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峰起效快、停药后垂体恢复迅速、减少促性腺激素的使用及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发生等诸多优势。但早期随机对照试验表明, GnRH-A方案妊娠率低于传统的GnRH-a方案。另有文献报道,虽然GnRH-A方案新鲜周期的种植率降低,但随后的冻融胚胎移植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并未受到影响。研究表明GnRH-A可能改变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但并不影响卵子质量与胚胎发育,对于这一结论尚存在争议。故本文从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和形态学水平、蛋白水平、基因水平及妊娠结局等方面就GnRH-A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启动促性腺激素(Gn)前不同预处理对POSEIDON预期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探索改善POR患者临床结局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OSEIDON预期POR患者364个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超短激动剂/拮抗剂方案]的临床资料,按照启动Gn前的预处理情况分为短效口服避孕药(OCP)组(A组,n=167)、戊酸雌二醇组(B组,n=56)和未处理组(C组,n=141),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周期指标、实验室情况及临床妊娠率等。结果A组年龄[(34.8±4.9)岁]明显小于B组[(38.0±4.9)岁]和C组[(37.9±4.7)岁](P<0.001),B组体质量指数(BMI)[(21.9±3.1) kg/m2]明显小于A组[(23.5±3.6) kg/m2]和C组[(23.2±3.1) kg/m2] (P=0.014),窦卵泡计数(AFC)A组(2.4±2.0)、B组(4.1±1.9)、C组(3.5±2.0)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排卵障碍的比例(32.9%)明显高于B组(10.7%)和C组(11.3%) (P<0.001),C组IVF周期数(3.0±1.7)明显大于A组(2.5±1.5)(P=0.017);3组间不孕类型、不孕年限、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内膜厚度A组[(9.4±1.9) mm]小于B组[(10.6±1.5) mm]和C组[(10.1±2.0) mm] (P<0.001),受精率A组(77.1%)、B组(77.6%)明显高于C组(71.3%)(P=0.041);3组间Gn使用量、Gn使用时间、获卵数、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A组(26.2%、36.1%)和B组(26.8%、42.0%)明显高于C组(14.5%、21.2%)(P均=0.014);胚胎移植周期、移植胚胎数、囊胚移植周期比例、流产率和周期取消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启动Gn前给予OCP或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处理均可提高POSEIDON预期POR患者的临床结局。OCP预治疗适用于排卵障碍的POR患者,而黄体期戊酸雌二醇预治疗适用于有排卵的POR患者。
简介:目的探讨检测前估值对降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HCG)重检率的意义。方法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对2009年7月来成都市妇幼保健院申请检测血清β-HCG的279例患者血清进行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观察对象中直接检测组重检率64.2%;试纸条组重检率2.5%;停经天数组重检率7.5%。结论预先采用目测胶体金法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HCG)试纸条检测线强度后估值及结合停经天数进行估值能有效降低血清β-HCG的重检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